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690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供一种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它包括:桡骨头部,呈上边沿长下边沿短的倒梯形金属板,且与桡骨头的解剖形态相贴合;以及桡骨干部,为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型金属板且与桡骨颈的解剖形态相贴合;其中,所述桡骨干部连接于桡骨头部的下边沿,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滑动置钉孔;桡骨头部上开设有若干置钉孔;桡骨干部上设有若干螺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国人桡骨头大小及解剖弧度进行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贴服,避免影响肘关节旋转功能。避免影响肘关节旋转功能。避免影响肘关节旋转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骨折,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3。前臂约60%的负荷是通过桡骨头进行传递。因而桡骨头骨折常常由于前臂受到轴向应力而导致。桡骨头呈盘状,横截面的形态存在变异,在前臂处于中立位时,其长轴与尺骨桡切迹垂直。桡骨头上部凹面与肱骨小头组成肱桡关节,侧方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组成上尺桡关节。上尺桡关节的严格的匹配关系保证了前臂的正常旋转。环状关节面外侧边缘有106
°
~120
°
范围在旋转时不进入桡切迹,该区域在解剖上,被称为“安全区”。桡骨头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在肘关节轴向、外翻、内翻和后外侧旋转稳定性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桡骨头骨折分型系统是Mason分型。Mason将桡骨头骨折分为3型:Ⅰ型为无移位的小或边缘骨折,包括软骨下骨折和累及前外象限的无移位骨折;Ⅱ型为有移位的边缘骨折,为外侧缘骨折块与桡骨头其他象限分离;III型为骨折粉碎累及整个桡骨头;Ⅳ型骨折为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肘关节是人体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对于日常工作、生活至关重要,一旦肘关节稳定性受损,其上肢活动及负重都将受到巨大影响。桡骨头骨折,尤其是III型和IV型骨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是最具挑战性的骨科难题之一。
[0003]对于影响前臂旋转或骨折移位大于2mm的桡骨头骨折需要行手术治疗。对于简单的桡骨头骨折,通常使用螺钉进行固定。然而对于III型和IV型桡骨头骨折来说,则需要使用钢板对其进行支撑和保护。桡骨头本身较小,呈现椭圆形,骨折通常粉碎,压缩,复位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既往通常固定桡骨头骨折的方式包括:直径1.5mm螺钉、直径2.0mm螺钉及钢板。桡骨头部分骨折适合使用直径1.5mm螺钉及2.0mm螺钉,使用此种方式,最好能置入两枚螺钉以防止骨折块的旋转,然而对于骨折块较小的情况,强行拧入两枚螺钉容易造成骨折块的开裂,丢失固定强度。对于累及桡骨颈的骨折则通常使用钢板固定。目前常用的是T型2.0mm解剖锁定钢板和传统的桡骨头解剖钢板。对于T型2.0mm 解剖锁定钢板来说,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术者临时塑形,贴服性较差,且其强度有限,容易出现钢板断裂的情况。而传统解剖钢板对于国人来说过大,导致置钉角度受限,无法良好地发挥螺钉支撑作用,同时也经常造成术后选装功能受限。因此桡骨头钢板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良好钢板强度支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符合国人桡骨头的解剖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它能够较好的贴合国人桡骨头的解剖形态,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它包括:桡骨头部1,呈上边沿长下边沿短的倒梯形金属板,且与桡骨头的解剖形态相贴合;以及桡骨干部2,为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型金属板且与桡骨颈的解剖形态相贴合;
[0006]其中,所述桡骨干部2连接于桡骨头部1的下边沿,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滑动置钉孔3;桡骨头部1上开设有若干置钉孔4;桡骨干部2上设有若干螺钉孔5。
[0007]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8]1、本技术基于国人桡骨头大小及解剖弧度进行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贴服,避免影响肘关节旋转功能。
[0009]2、优化了本技术中各位置的置钉孔、螺钉孔的大小及延伸方向,为处理桡骨头粉碎的骨折块提供丰富的选择。
[0010]3、滑动置钉孔的支撑螺钉可在不同方向及位置上置入,可最大限度的对桡骨头、颈的塌陷进行支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螺钉孔设有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0014]图4为图2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0015]标号说明:1桡骨头部、2桡骨干部、3滑动置钉孔、4置钉孔、41第一排置钉孔、42第二排置钉孔、43第三排置钉孔、5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如图1

4所示: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它包括:
[0019]桡骨头部1,呈上边沿长下边沿短的倒梯形金属板,且与桡骨头的解剖形态相贴合;以及
[0020]桡骨干部2,为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型金属板且与桡骨颈的解剖形态相贴合;
[0021]其中,所述桡骨干部2连接于桡骨头部1的下边沿,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滑动置钉孔3;桡骨头部1上开设有若干置钉孔4;桡骨干部2上设有若干螺钉孔5。
[0022]这里的桡骨头部1和桡骨干部2组合的形状类似“火把”形状。加工的时候,一般高度在20

30mm,宽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在10

18mm。具体的尺寸可以安装不同的规格进行设计或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低切迹设计理念,以最大限度保护断端周围血运。
[0023]所述桡骨头部1的置钉孔4设有由上至下设有三排;第一排置钉孔41设有三个,且每个第一排置钉孔41的孔径均为2.0mm;第二排置钉孔42设有两个,且每个第二排置钉孔42的孔径均为1.5mm;第三排置钉孔43设有三个,且呈倒三角的形状分布,每个第三排置钉孔43的孔径2.0mm。
[0024]这里设置三排,可以确保桡骨头部1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常见的桡
骨头部1也会考虑设计三排,但是目前常规的桡骨头部1的置钉孔,其第一排置钉孔的孔径会小于其它两排置钉孔的孔径,这样在在进行螺钉锁定的时候,其固定强度有限。所以本技术将第一排置钉孔的孔径做了增大处理。
[0025]所述第一排置钉孔41由前至后延伸且向下倾斜3

10
°
。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螺钉在支撑桡骨头的同时避免螺钉穿破关节面。
[0026]所述第三排置钉孔43由前至后延伸且向上倾斜5

15
°
。这样设计,第三排的螺钉与于第一排螺钉形成内锁,增强螺钉的把持力和固定强度。
[0027]所述螺钉孔5的数量根据桡骨干部2的长度设置1

3个,每个螺钉孔5的孔径为2.4mm。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如图1的方案,就为三个螺钉孔,而图2的方案,就为一个螺钉孔。
[0028]所述滑动置钉孔3,每个滑动置钉孔3的孔径为2.4mm。可于滑动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桡骨头部(1),呈上边沿长下边沿短的倒梯形金属板,且与桡骨头的解剖形态相贴合;以及桡骨干部(2),为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型金属板且与桡骨颈的解剖形态相贴合;其中,所述桡骨干部(2)连接于桡骨头部(1)的下边沿,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滑动置钉孔(3);桡骨头部(1)上开设有若干置钉孔(4);桡骨干部(2)上设有若干螺钉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骨头骨折专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桡骨头部(1)的置钉孔(4)设有由上至下设有三排;第一排置钉孔(41)设有三个,且每个第一排置钉孔(41)的孔径均为2.0mm;第二排置钉孔(42)设有两个,且每个第二排置钉孔(42)的孔径均为1.5mm;第三排置钉孔(43)设有三个,且呈倒三角的形状分布,每个第三排置钉孔(43)的孔径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明杨金松赵琛
申请(专利权)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