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654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基础;建筑侧立面,固定在建筑基础上合围形成建筑室内区域;其中建筑侧立面由交替设置的多根加强钢柱和多块建筑墙板组成,建筑墙板包括: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堆叠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强化层和防爆层;建筑顶板,由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防爆层制成,建筑顶板固定在建筑侧立面上。该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固定设置在建筑基础上的加强钢柱、建筑墙板以及设置在加强钢柱、建筑墙板形成的建筑侧立面顶端的建筑顶板,提高了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结构强度和抗倾覆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强度低、易倾覆、抗爆能力弱的问题。能力弱的问题。能力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爆
,具体地,涉及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及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爆炸事故是石化领域的常见灾害之一,对于爆炸伤害的预测与防护是当今石化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0003]石化装置的高温、高压、高阻塞和大型化,导致VCE(Vapour cloud explosins,蒸汽云爆炸)气体爆炸能量巨大,往往导致石化装置周边控制室、外操室、机柜间等重要建筑物和邻近的罐区遭受严重破坏,极易导致附近人员集中场所出现大量人员伤亡。目前的炼化企业,人员占用的建筑物普遍存在非抗爆的重大风险,通常仅对装置中的中央控制室和部分联合装置控制室采用抗爆设计,而办公楼、外操室等建筑基本未整体采取抗爆设计,仅在办公楼或外操室等建筑面向石化装置的一侧设置防爆墙,办公楼、外操室等建筑多为砖混结构,结构强度低、抗爆能力弱、易倾覆,一旦发生爆炸事故极易受爆炸波及发生坍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亟需一种抗爆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建筑抗爆能力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一些建筑结构存在结构强度低、易倾覆、抗爆能力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及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基础;建筑侧立面,固定在建筑基础上合围形成建筑室内区域;其中所述建筑侧立面由交替设置的多根加强钢柱和多块建筑墙板组成,所述建筑墙板包括: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堆叠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强化层和防爆层;建筑顶板,由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防爆层制成,所述建筑顶板固定在建筑侧立面上。
[0006]具体地,还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建筑基础内的连接墩,每一连接墩具有安装面,每一连接墩的安装面上固定有一根加强钢柱。
[0007]具体地,所述连接墩由多根型钢焊接制成。
[0008]具体地,还包括:多根强化筋,每一连接墩上与其安装面相背的一面上固定有多根强化筋。
[0009]具体地,还包括:缠绕在每一所述强化筋上的多根纤维。
[0010]具体地,每一建筑墙板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强化层与所述防爆层之间。
[0011]具体地,所述建筑顶板还包括:设置在两块所述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增强层。
[0012]具体地,所述防爆层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制成,所述第一组份与所述第二组份的体积比为0.75

1.15:1;
[0013]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甲苯二异氰酸酯22%

38%、单季戊四醇53%

72%、聚醚酯9%

18%;
[0014]所述第二组份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二乙氨基乙醇11%

26%、柔性胺28%

87%、阻燃剂7%

15%、抗氧化剂8%

18%。
[0015]具体地,还包括:涂覆在每一加强钢柱表面的耐火层。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0017]S1)挖掘形成预定深度的建筑基坑;
[0018]S2)向所述建筑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建筑基础;
[0019]S3)在所述建筑基础上形成建筑侧立面,所述建筑侧立面固定在建筑基础上合围形成建筑室内区域;其中所述建筑侧立面由交替设置的多根加强钢柱和多块建筑墙板组成,所述建筑墙板包括: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堆叠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强化层和防爆层;
[0020]S4)在建筑侧立面上形成建筑顶板,所述建筑顶板由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以及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防爆层制成。
[0021]具体地,所述步骤S3)中,在在建筑基坑内的混凝土凝固之前,在建筑基础内埋设多个连接墩,每一连接墩具有安装面,在每一连接墩的安装面上固定有一根加强钢柱。
[0022]具体地,在将连接墩埋入建筑基础内之前,在连接墩上与其安装面相背的一面上固定多根强化筋。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在建筑基础上固定多根交替设置的加强钢柱并在相邻的两根加强钢柱之间固定建筑墙板,多根加强钢柱和多块建筑墙板形成建筑侧立面,在建筑侧立面的顶端固定建筑顶板,为了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以及抗爆能力,建筑墙板采用堆叠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强化层和防爆层制成,建筑顶板采用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之间的防爆层制成,固定在建筑基础上的加强钢柱强化了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骨架结构,层叠制造的建筑墙板和建筑顶板提高了建筑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和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固定设置在建筑基础上的加强钢柱、建筑墙板以及设置在加强钢柱、建筑墙板形成的建筑侧立面顶端的建筑顶板,提高了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强度低、易倾覆、抗爆能力弱的问题。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建筑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建筑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加强钢柱在建筑基础上的俯视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加强钢柱和连接墩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钢结构波纹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强化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图1中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中建筑基础的剖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
建筑基础
ꢀꢀꢀꢀꢀꢀꢀꢀꢀꢀꢀꢀ2ꢀꢀꢀꢀꢀꢀꢀꢀꢀꢀ
加强钢柱
[0037]3ꢀꢀꢀꢀꢀꢀꢀꢀꢀ
建筑墙板
ꢀꢀꢀꢀꢀꢀꢀꢀꢀꢀꢀꢀ4ꢀꢀꢀꢀꢀꢀꢀꢀꢀꢀ
建筑顶板
[0038]5ꢀꢀꢀꢀꢀꢀꢀꢀꢀ
连接墩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基础(1);建筑侧立面,固定在建筑基础(1)上合围形成建筑室内区域;其中所述建筑侧立面由交替设置的多根加强钢柱(2)和多块建筑墙板(3)组成;每一建筑墙板(3)包括:两块钢结构波纹板(31),以及堆叠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31)之间的强化层(32)和防爆层(33);建筑顶板(4),由两块钢结构波纹板(31)以及设置在两块钢结构波纹板(31)之间的防爆层(33)制成,所述建筑顶板(4)固定在建筑侧立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建筑基础(1)内的连接墩(5),每一连接墩(5)具有安装面,每一连接墩(5)的安装面上固定有一根加强钢柱(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墩(5)由多根型钢焊接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强化筋(6),每一连接墩(5)上与其安装面相背的一面上固定有多根强化筋(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缠绕在每一所述强化筋(6)上的多根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建筑墙板(3)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强化层(32)与所述防爆层(3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顶板(4)还包括:设置在两块所述钢结构波纹板(31)之间的增强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气体爆炸冲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层(33)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制成,所述第一组份与所述第二组份的体积比为0.75

1.15:1;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甲苯二异氰酸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晓东顾蒙陈国鑫于安峰王浩喆党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