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塞及滴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47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瓶塞及滴液瓶,瓶塞包括瓶塞本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瓶塞本体包括底板、筒体和凸缘,筒体两端开口,底板封堵筒体的一端,凸缘环绕在筒体另一端的外壁上,第一柱体设置在底板上并位于筒体中,第二柱体设置在底板背离第一柱体的一面,瓶塞上设有出液通道和进气通道,出液通道贯穿第一柱体和底板,进气通道贯穿底板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出液孔,出液通道远离底板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出液孔内形成供液滴成型的容纳腔。进气通道使瓶体内部的气压不会因液体的流出而减小,容纳腔能对液体起到包裹、吸附的作用,液体在容纳腔中汇聚为液滴后再滴出,每个流出的液滴的体积相近,使滴液瓶更便于日常使用。常使用。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瓶塞及滴液瓶


[0001]本技术涉及医药、保健食品及食品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瓶塞及滴液瓶。

技术介绍

[0002]滴液瓶是一种储存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的瓶子,滴液瓶的瓶塞上设有出液通道,一般情况下,出液通道的开口较小,滴液瓶在瓶身倾倒时,出液通道内的液体需要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后才能流出,药液流出后,滴液瓶内部的空间变大,若没有气体补充进滴液瓶内部,滴液瓶内会产生负压,导致药液无法继续流出。此外,还可能发生药液流出的速度不均匀、每一滴药液的体积差别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塞及滴液瓶,使液体能够顺畅、均匀地流出,且产生的液滴的体积差异小。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瓶塞,包括瓶塞本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瓶塞本体包括底板、筒体和凸缘,所述筒体两端开口,所述底板封堵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凸缘环绕在所述筒体另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柱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筒体中,所述第二柱体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第一柱体的一面,所述瓶塞上设有出液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贯穿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底板,所述进气通道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通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出液孔内形成供液滴成型的容纳腔。
[0006]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液通道为圆台形空腔,所述出液通道的大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出液通道的小端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出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大端的孔径。
[0007]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圆台型,所述第二腔室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腔室的小端与所述出液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腔室的大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为半球形,所述出液孔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出液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9]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通道位于所述底板一端的孔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远离所述底板一端的孔径。
[0010]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为圆台形空腔,所述第四腔室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第三腔室的大端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三腔室的小端与所述第四腔室连接,所述第四腔室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小端的直径。
[0011]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体呈圆台形,所述筒体与所述底板连接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与所述凸缘连接一端的外径。
[0012]作为本技术瓶塞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筒体。
[001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滴液瓶,包括瓶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瓶塞,所述瓶塞设置在所述瓶体的瓶口上。
[0014]作为本技术滴液瓶的一种优选方案,滴液瓶还包括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瓶盖能遮盖所述瓶塞。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瓶塞设置有用于让外界空气进入瓶体内部的进气通道,使瓶体内部的气压不会因液体的流出而减小,瓶体内的液体能够保持顺畅且均速地流出,与出液通道连接的容纳腔能对液体起到包裹、吸附的作用,液体在容纳腔中汇聚为液滴后再滴出,使每个流出的液滴的体积相近,通过改变容纳腔的大小,可以获得不同体积的液滴,且液滴滴落的时间间隔相近,使滴液瓶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便于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瓶塞的侧面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A

A向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滴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瓶塞的剖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瓶塞的剖视图。
[0024]图中:
[0025]1、瓶塞本体;11、底板;12、筒体;13、凸缘;2、第一柱体;3、第二柱体;4、瓶体;5、瓶盖;100、出液通道;200、进气通道;210、第三腔室;220、第四腔室;300、容纳腔;310、第一腔室;320、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瓶塞包括瓶塞本体1、第一柱体2和第二柱体3,瓶塞本体1包括底板11、筒体12和凸缘13,筒体12两端开口,底板11封堵筒体12的一端,凸缘13环绕在筒体12另一端的外壁上,第一柱体2设置在底板11上并位于筒体12中,第二柱体3设置在底板11背离第一柱体2的一面,瓶塞上设有出液通道100和进气通道200,出液通道100贯穿第一柱体2和底板11,进气通道200贯穿底板11和第二柱体3,第一柱体2远离底板11的一端设有出液孔,出液通道100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与出液孔连通,出液孔内形成供液滴成型的容纳腔300。
[0030]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滴液瓶,包括瓶体4和上述实施例的瓶塞,瓶塞设置在瓶体4的瓶口上。
[0031]进一步的,筒体12呈圆台形,筒体12与底板11连接一端的外径小于筒体12与凸缘13连接一端的外径。瓶塞塞入瓶体4后,筒体12的小端先进入瓶体4中,依靠圆台形的形状特点,筒体12会自动对中,筒体12的外壁与瓶体4的内壁紧密贴合,实现较好的密封性,凸缘13则提供限位作用。
[0032]本技术的瓶塞设置有用于让外界空气进入瓶体4内部的进气通道200,使瓶体4内部的气压不会随着液体的流出而减小,瓶体4内的液体能够保持顺畅且均速地流出,与出液通道100连接的容纳腔300能对液体起到包裹、吸附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300为圆柱形,且容纳腔300的直径大于出液通道100的孔径,液体在容纳腔300中汇聚为液滴后再滴出,使每个流出的液滴的体积相近,通过改变容纳腔300的大小,可以获得不同体积的液滴,且液滴滴落的时间间隔相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塞,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塞本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瓶塞本体包括底板、筒体和凸缘,所述筒体两端开口,所述底板封堵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凸缘环绕在所述筒体另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柱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筒体中,所述第二柱体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第一柱体的一面,所述瓶塞上设有出液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贯穿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底板,所述进气通道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通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出液孔内形成供液滴成型的容纳腔;所述出液通道为圆台形空腔,所述出液通道的大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出液通道的小端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出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大端的孔径;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圆台型,所述第二腔室为圆柱形,所述第一腔室的小端与所述出液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腔室的大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蔚张旭光曹袆琳郑侠贺瑞坤肖健
申请(专利权)人: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