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09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所述换热件包括:本体;及流道,用于容置换热介质,所述流道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流通段,所述进液端通过流通段与所述出液端相连通,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分别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流通段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流通段的内壁上设有扰流凸起;所述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换热件;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芯热管理部件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有的电芯热管理部件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有的电芯热管理部件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作为其重要的能量供给组件,已然成为目前国内外电动汽车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同时受环境温度和自身产热的影响,而温度是动力电池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动力电池寿命和运行性能至关重要,确保动力电池在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维持合理的电池温差是十分必要的。
[0003]液冷热管理作为现有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策略中的一种,一般是通过液体对流的方式实现换热,将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内部流体介质带到外部循环系统。但是,目前的液冷热管理仍然存在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因此,设计合理的液冷热管理对动力电池组温度管理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电芯热管理部件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
[0008]本体;及
[0009]流道,用于容置换热介质,所述流道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流通段,所述进液端通过流通段与所述出液端相连通,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分别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流通段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流通段的内壁上设有扰流凸起。
[00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半圆形中的至少一项。
[00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凸起沿着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所述流通段的内壁上螺旋设置或直线设置。
[00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扰流凸起在所述流通段的内壁上两两间隔设置。
[00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段包括第一流通段,两个所述扰流凸起设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内壁上且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扰流凸起的间距H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口径D1满足:H≤0.5D1。
[00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段包括第一流通段,所述第一流通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通段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内壁连接的隔板,所述第一流通段被所述隔板分隔出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位于所述第二支路上方;
[0015]所述扰流凸起设于所述隔板面向所述第二支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内壁之间,且所述扰流凸起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进液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扰流凸起与所述隔板的间距L与所述第二支路口径D2的满足:L<D2。
[00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段呈“匚”形设置,所述流通段包括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和第三流通段;
[0017]所述第一流通段与所述第二流通段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段与所述第三流通段相连通。
[00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二流通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连通;
[0019]所述第三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二流通段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端连通;
[0020]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设于所述本体的同侧。
[00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0022]所述进液端包括第一进液端和第二进液端,所述第一进液端和第二进液端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二流通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三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二流通段的一端连通;
[0023]所述出液端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出液端与所述第二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一流通段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液端与所述第三流通段远离所述第二进液端的一端相连通。
[002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5]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所述的换热件。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提供的换热件的流道内设有扰流部,该扰流部能够迫使流道内的换热介质的液流发生更加复杂的湍流,并且也增大了换热介质与换热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介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换热件对相邻电芯的换热效果,为采用了所述换热件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换热控温效果,保证了电芯及电池包的性能表现,并延长了电池及产品整体的服役寿命。
[0028]2、当电芯温度较高时,本技术提供的换热件中的流道内可以通入低温的换热介质,低温的换热介质与电芯换热之后使电芯温度降低,并使电芯维持较好的温度均匀性;当电芯所处工况的环境温度较低,或者是在电芯刚启动时需要一定的预热温度以保证其性能稳定,此时本技术提供的换热件中的流道内可以通入温度相对较高的换热介质,暖温的换热介质与电芯换热之后使电芯温度适当升高,并使电芯维持较好的温度均匀性,减小电芯析锂风险,延长电芯寿命并提高安全性。
[0029]3、相较于常规的电芯底部液冷设计,本技术将换热件贴合设置于方形电芯厚度方向的大面上,缩短了电芯中产热较高的电连接件的散热路径,进一步降低电芯上各局部区域之间的温差,改善了电芯的温度均匀性,从而保证电芯的性能表现并延长电芯的服役寿命。
[0030]4、本技术提供的换热件在靠近电芯上的电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具有多条支路流道并联设置的支路流道组,即通过在换热件靠近电芯设有电连接件的一端增加流道数量,以增强对于电芯设有电连接件的一端的换热效率。
[0031]5、本技术在进液端与支路流道之间设置一凸起,该凸起设计可干扰换热介质
的流动状态,可以解决换热介质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倾向于流至位于竖直方向上较下方的支路流道而使较上方的支路流道中的换热介质流量较小的问题,改善换热件对于电芯的换热控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的换热件的剖视图;
[0035]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图4中的换热件的剖视图;
[0038]图6为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40]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件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9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沿其厚度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42]本技术说明书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1)包括:本体(11);及流道(12),用于容置换热介质,所述流道(12)包括进液端(121)、出液端(122)和流通段(123),所述进液端(121)通过流通段(123)与所述出液端(122)相连通,所述进液端(121)与所述出液端(122)分别贯穿所述本体(11),所述流通段(123)设于所述本体(11)内,所述流通段(123)的内壁上设有扰流凸起(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1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半圆形中的至少一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13)沿着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所述流通段(123)的内壁上螺旋设置或直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1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扰流凸起(13)在所述流通段(123)的内壁上两两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段(123)包括第一流通段(1231),两个所述扰流凸起(13)设于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的内壁上且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扰流凸起(13)的间距H与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的口径D1满足:H≤0.5D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段(123)包括第一流通段(1231),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端(121)连通,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的内壁连接的隔板(14),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被所述隔板(14)分隔出并联的第一支路(12311)和第二支路(12312),所述第一支路(12311)位于所述第二支路(12312)上方;所述扰流凸起(13)设于所述隔板(14)面向所述第二支路(12312)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流通段(123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英邱志军巨彦铭徐中领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