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接口、充电接头、充电器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97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接口、充电接头、充电器及电动车。所述充电接头包括第一壳体、接口负极连接部、第一绝缘结构和接口正极连接部,由于充电接口与可充电产品的充电电池连接,充电接口的接口负极连接部带电,而接口正极连接部不带电,因此,为了降低充电接口的触电风险,可将接口负极连接部设置为具有中空部的电连接结构,并在接口负极连接部的周侧围设第一绝缘结构即可,接口正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无需设置绝缘结构。所述充电接头能够与上述充电接口配合,将带电的接头正极连接部设置为具有中空部,不带电的接头负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可降低触电风险,提高充电接头的安全性。充电接头的安全性。充电接头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接口、充电接头、充电器及电动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接口、充电接头、充电器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车大多以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并采用充电连接器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充电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电动车接头和充电器接头,其中,电动车接头安装于电动车上并与电动车的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器接头连接外源充电器并能够与电源连接。当需要给电动车的充电电池充电时,将充电器接头插入电动车接头内,然后通过外源充电器连接电源实现充电。
[0003]传统的电动车接头和充电器接头的防触电性能较差,若在电动车接头内做防触电结构,则充电器接头内的电连接片就会裸露在外,无法做防触电结构;若在充电器接头内做防触电结构,则电动车接头内的电连接片就会裸露在外,无法做防触电结构。现有的充电器接头无法在两端接头上均做防触电结构,对用户来说依然存在触电风险。
[0004]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充电接口/接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充电接口,能够降低触电风险,提高充电接口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充电接头,能够与上述充电接口配合,降低触电风险,提高充电接头的安全性。
[0007]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充电器,通过应用上述充电接头,能够降低触电风险,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0008]本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电动车,通过安装上述充电接口,能够降低触电风险,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接口,用于安装于可充电产品上,所述充电接口包括:
[0011]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
[0012]接口负极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接口负极连接部具有中空部;
[0013]第一绝缘结构,包裹于所述接口负极连接部外;
[0014]接口正极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接口正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
[0015]作为所述充电接口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结构的截面形状为非对称图形。
[0016]作为所述充电接口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结构的截面形状为L型。
[0017]作为所述充电接口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第一空腔的周侧处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的凹槽。
[0018]作为所述充电接口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若干固定孔,若干所述固定
孔围绕所述第一空腔设置。
[001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插接配合,所述充电接头包括:
[0020]第二壳体,能够插接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空腔;
[0021]接头正极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接头正极连接部具有中空部,所述接头正极连接部的中空部用于与所述接口正极连接部匹配;
[0022]第二绝缘结构,包裹于所述接头正极连接部外;
[0023]接头负极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接头负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所述接头负极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接口负极连接部的中空部匹配。
[0024]作为所述充电接头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结构的部分外轮廓与所述第一绝缘结构的部分外轮廓匹配。
[0025]作为所述充电接头的可选方案,所述充电接头还包括多个PIN针,多个所述PIN针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002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电源适配器和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连接。
[002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充电电池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接头,包括第一壳体、接口负极连接部、第一绝缘结构和接口正极连接部,由于充电接口与可充电产品的充电电池连接,充电接口的接口负极连接部带电,而接口正极连接部不带电,因此,为了降低充电接口的触电风险,可将接口负极连接部设置为具有中空部的电连接结构,并在接口负极连接部的周侧围设第一绝缘结构即可,接口正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无需设置绝缘结构。
[0030]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接头,包括第二壳体、接头正极连接部、第二绝缘结构和接头负极连接部,由于充电接头与电源连接,充电接头的接头正极连接部带电,而接头负极连接部不带电,因此,为了降低充电接头的触电风险,可将接头正极连接部设置为具有中空部的电连接结构,并在接头正极连接部的周侧围设第二绝缘结构即可,接头负极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无需设置绝缘结构。
[0031]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器,通过应用上述充电接头,能够降低触电风险,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0032]本技术提供的电动车,通过安装上述充电接口,能够降低触电风险,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充电接口;11、第一壳体;111、第一空腔;112、凹槽;113、固定孔;12、接口负极连接部;13、第一绝缘结构;14、接口正极连接部;15、PIN针孔;
[0038]2、充电接头;21、第二壳体;211、第二空腔;22、接头正极连接部;23、第二绝缘结构;24、接头负极连接部;25、PIN针;
[0039]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于可充电产品上,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内设有第一空腔(111);接口负极连接部(12),设于所述第一空腔(111)内,所述接口负极连接部(12)具有中空部;第一绝缘结构(13),包裹于所述接口负极连接部(12)外;接口正极连接部(14),设于所述第一空腔(111)内,所述接口正极连接部(14)为柱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结构(13)的截面形状为非对称图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结构(13)的截面形状为L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围绕所述第一空腔(111)的周侧处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3)的凹槽(112)。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若干固定孔(113),若干所述固定孔(113)围绕所述第一空腔(111)设置。6.一种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沿途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