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88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输送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框体的内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在连接块的作用下带动两个支撑座进行距离调节,从而使其处于支撑座内部的辊轮进行距离调节,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钢管的输送,提高其适用性和降低其局限性,通过在底板上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配合限位块的使用,可以将两台同样的辊道组合在一起,无需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整,提高其组合时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输送辊道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输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钢管输送辊道。

技术介绍

[0002]钢管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在钢管进行运输时需要使用到钢管输送辊道,现有的钢管输送辊道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钢管输送辊道器输送辊的尺寸无法调节,从而只能输送输送辊尺寸之内的钢管,但是不同用途的地方所使用的钢管直径也是不一样的,如用在城市下水道的钢管就比用在室内送水的钢管直径大,现有的钢管输送辊道其辊体无法调节大小,从而无法适用于不同尺寸钢管的使用,适用性较差,同时现有的钢管输送辊道在使用时,因场地的原因,有些输送辊道一般都比较长,有的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当然这么长的输送辊道是经过很多个辊道组合在一起进行使用的,但是现有的输送辊道组合时,因每个辊道之间都有相应间隔,其在组合成直线辊道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每个辊道的角度调整一致,需要外部工具进行测量和调直,以防止出现偏差,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组合调整,并且还容易出现角度偏差的情况,一旦角度出现偏差,输送钢管时,便会造成钢管一端撞击辊道的辊轮,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具备适用性强和方便组合的优点,解决了适用性差和组合麻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辊轮,两个所述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杆,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底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底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槽。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套筒固定套接的第二转动轮、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和第三转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步进电机带动套筒进行转动。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与框体滑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支撑座的底部栓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双向螺纹杆带动支撑座进行移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进电机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顶部与支撑座的底部栓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步进电机进行限位。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和底板之间栓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呈现为对位安装。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框体进行支撑。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和底部均栓接有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限位板进行限位。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与底板配合使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限位板进行限位。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贯穿至框体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五转动轮,且两个第五转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双向螺纹杆同时转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通过在框体的内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在连接块的作用下带动两个支撑座进行距离调节,从而使其处于支撑座内部的辊轮进行距离调节,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钢管的输送,提高其适用性和降低其局限性;
[0021]本技术通过在底板上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配合限位块的使用,可以将两台同样的辊道组合在一起,无需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整,提高其组合时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结构背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侧视图。
[0027]图中:1、底板;2、框体;3、双向螺纹杆;4、支撑座;5、套筒;6、辊轮;7、限位滑杆;8、传动机构;81、步进电机;82、第一转动轮;83、第二转动轮;84、第三转动轮;85、第四转动轮;9、第一限位槽;10、限位板;11、第二限位槽);12、连接块;13、限位座;14、固定块;15、滑块;16、滑槽;17、限位栓;18、第五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
对称设置有框体2,框体2和底板1之间栓接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现为对位安装,对框体2进行支撑,框体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双向螺纹杆3的一端贯穿至框体2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五转动轮18,且两个第五转动轮18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方便双向螺纹杆3同时转动,双向螺纹杆3的表面对称螺纹连接有与框体2滑动连接的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顶部与支撑座4的底部栓接,方便双向螺纹杆3带动支撑座4进行移动,底板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5,套筒5的数量为三个,套筒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辊轮6,两个套筒5之间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杆7,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8,传动机构8包括步进电机81,步进电机8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座13,限位座13的顶部与支撑座4的底部栓接,方便对步进电机81进行限位,步进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轮82,底板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套筒5固定套接的第二转动轮83、第三转动轮84和第四转动轮85,第一转动轮82和第二转动轮8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转动轮83和第三转动轮8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三转动轮84和第四转动轮8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方便步进电机81带动套筒5进行转动,通过在框体2的内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3,在连接块12的作用下带动两个支撑座4进行距离调节,从而使其处于支撑座4内部的辊轮6进行距离调节,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框体(2),所述框体(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所述底板(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套筒(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辊轮(6),两个所述套筒(5)之间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杆(7),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8),所述底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所述第一限位槽(9)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0),所述底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与限位板(1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输送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8)包括步进电机(81),所述步进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轮(82),所述底板(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套筒(5)固定套接的第二转动轮(83)、第三转动轮(84)和第四转动轮(85),所述第一转动轮(82)和第二转动轮(8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83)和第三转动轮(8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轮(84)和第四转动轮(8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燕华李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