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和冷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79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7
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其可操作地连接市电电源;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具有电源管理芯片;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配置为向冷藏设备中的强电负载供电,并通过压缩机驱动模块驱动冷藏设备中的压缩机;和主控基板,其独立于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设置并与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通信连接;主控基板包括主控芯片,主控基板由驱动电源负载基板供电且主控基板为冷藏设备中的弱电负载供电,主控基板与传感器组件通信连接并接收传感器组件输出的反馈信号。还提供一种冷藏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设计更为合理,避免元器件冗余和复杂线束,可以提高产品良品率。提高产品良品率。提高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和冷藏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冷藏设备驱动电路,以及一种冷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冷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及价格的需求,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方案将终替代传统方案。
[0003]传统的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包括两种技术方案,其一是使用变频板驱动直流无刷电机,主控板驱动强电负载或者给显示板供电,这种技术方案中,变频板和主控板均需要设置完整滤波电路,造成滤波电路冗余,增加电路硬件成本。另一种则采用集成式设计,即变频驱动模块、强电负载的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均设计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使用同一套滤波方案。这种技术方案,所有的负载、模块均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强电负载和弱电负载的供电混合,一方面需要更大面积的印刷电路板支撑,硬件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集成的版块设计,走线灵活性下降,需要更长的线缆与负载连接,减弱了负载的驱动能力,增加了实验调试的难度,进一步会降低成品的性能,导致不良率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冷藏设备驱动电路线束复杂,滤波电路冗余,进一步降低产品良品率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冷藏设备驱动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源负载基板,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可操作地连接市电电源;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具有电源管理芯片;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配置为向冷藏设备中的强电负载供电,并通过压缩机驱动模块驱动冷藏设备中的压缩机;和主控基板,所述主控基板独立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基板由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供电且所述主控基板为冷藏设备中的弱电负载供电,所述主控基板与传感器组件通信连接并接收传感器组件输出的反馈信号。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包括: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火线;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市电电源零线;熔断器,所述熔断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压敏元件,所述压敏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所述压敏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一路连接所述熔断器,另一路连接所述压敏元件;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冷藏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强电负载并为强电负载供电。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一共模电感;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一X电容;跨接在第
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放电电阻;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二共模电感;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二X电容;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地线之间的第一Y电容;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地线之间的第二Y电容;和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整流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光耦元件,所述光耦元件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所述光耦元件的输出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补偿引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输出端包括:第一供电支路,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连接压缩机驱动模块并为所述压缩机驱动模块供电;第二供电支路,所述第二供电支路连接主控基板并为主控基板供电;和第三供电支路,所述第三供电支路通过自举二极管为自举电容充电。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三相桥式逆变电路,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配置为驱动压缩机工作,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配置为经由所述整流模块为三相桥式逆变电路供电;所述压缩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基板以接收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中的开关元件分时通断,驱动压缩机动作。
[0012]进一步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配置为控制至少一个强电负载供电回路的通断;所述第三输出端包括第四供电支路,所述第四供电支路为所述继电器供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输出310V电压。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12V电压,所述第三输出端输出15V电压。
[0015]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冷藏设备,包括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源负载基板,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可操作地连接市电电源;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具有电源管理芯片;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配置为向冷藏设备中的强电负载供电,并通过压缩机驱动模块驱动冷藏设备中的压缩机;和主控基板,所述主控基板独立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基板由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供电且所述主控基板为冷藏设备中的弱电负载供电,所述主控基板与传感器组件通信连接并接收传感器组件输出的反馈信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相比于传统使用变频板驱动直流无刷电机、主控板驱动强电负载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所提供的冷藏设备驱动电路由驱动电源负载基板为主控基板供电,整个驱动电路仅需要一套滤波电路,不会出现滤波电路冗余,节省了硬件成本。而相较于集成式设计,强电负载和弱电负载得到有效区分,线束布设清晰简洁,不需要大面积的印刷电路板支撑,提高了驱动电路的可靠性,有效提高冷藏设备产品良品率。
[0018]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冷藏设备驱动电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0021]图2为驱动电源负载基板的部分电路图;
[0022]图3为驱动电源负载基板的部分电路图;
[0023]图4为压缩机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0024]图5为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电路图;
[0025]图6为自举电容的电路图;
[0026]图7为继电器的电路图;
[0027]图8为主控基板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源负载基板,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可操作地连接市电电源;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具有电源管理芯片;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配置为向冷藏设备中的强电负载供电,并通过压缩机驱动模块驱动冷藏设备中的压缩机;和主控基板,所述主控基板独立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基板由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供电且所述主控基板为冷藏设备中的弱电负载供电,所述主控基板与传感器组件通信连接并接收传感器组件输出的反馈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包括: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市电电源火线;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市电电源零线;熔断器,所述熔断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压敏元件,所述压敏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所述压敏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一路连接所述熔断器,另一路连接所述压敏元件;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冷藏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强电负载并为强电负载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设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负载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的: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一共模电感;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一X电容;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放电电阻;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二共模电感;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二X电容;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地线之间的第一Y电容;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地线之间的第二Y电容;和跨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整流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设备驱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现泉崔京军陶鲁博朱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