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578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6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所述自动补水系统包括多个加湿器组件,所述多个加湿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内,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包括水槽、浮球、浮球阀以及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用于向所述水槽内补水,所述浮球阀连接在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浮球的连杆之间,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水槽内。根据本申请的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从而解决了现有试验过程中,需人工不断对加湿器进行补水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客车的空调试验中,需要在车辆地板上布置若干个电加湿器,用来模拟车上人员的散湿量,目前的相关实验室主要采用蒸发式电加湿器,一般地铁车辆需布置20~30个。
[0003]但是在试验准备阶段需人工加水,且随着空调试验的持续进行,电加湿器中水量逐渐降低,还需进行人工补水,然而,人工补水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如操作不当,水容易洒出,对试验车辆地板造成污染甚至损坏,此外,空调试验工况稳定时间较长,人工补水会破坏工况稳定过程,降低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水系统及车辆,从而解决了现有试验过程中,需人工不断对加湿器进行补水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水系统,所述自动补水系统包括多个加湿器组件,所述多个加湿器组件均设置于车辆内,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包括水槽、浮球、浮球阀以及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用于向所述水槽内补水,所述浮球阀连接在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浮球的连杆之间,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水槽内。
[0006]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主阀,所述主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源,所述主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槽,所述主阀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口。
[0007]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主阀的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水槽,所述主阀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水源。
[0008]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槽的底部的侧壁,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水槽的顶部。
[0009]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补水系统还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源,所述主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进水管。
[0010]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加湿器组件被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多个所述水槽与另一组的多个所述水槽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所述水槽面对设置。
[0011]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被划分为多个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段的面对的两个端口以及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两个端口之间设置有四通阀。
[0012]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能够对所述水槽内的水加热。
[0013]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
[0014]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补水系统。
[0015]根据本申请的自动补水系统,包括多个加湿器组件,多个加湿器组件均设置于车辆内,任一加湿器组件包括水槽、浮球、浮球阀以及补水管道,其中,补水管道用于向水槽内补水,浮球阀连接在补水管道的出水口和浮球的连杆之间,补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浮球设置于水槽内。
[0016]本申请的水槽内的水,随着试验的推移,不断消耗,水槽的水位下降,浮球会随之下降,通过浮球的连杆带动浮球阀内的活塞向外拉,使浮球阀和活塞之间产生空缺,进而使得补水管道的出水口导通,水补入水槽(水源),当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浮球随着水位上升所产生的力通过连杆将浮球阀内的活塞往浮球阀内推,使得活塞与导向球阀的出水口被密封(这里,浮球和浮球阀的结构配合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将不在详细描述)。
[0017]本申请浮球阀和浮球能够自动识别高低水位限值,并具有自动开启、关闭管路功能,实现对加湿器的自动补水功能。无论是试验准备阶段还是试验进行阶段,都无需人工补水。
[0018]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自动补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加湿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标:100

水槽;200

浮球;300

浮球阀;400

连杆;500

补水管道;600

主阀;700

主管道;800

第一进水管;900

第二进水管;1000

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0024]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0025]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
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0026]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0027]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水系统包括多个加湿器组件,所述多个加湿器组件均设置于车辆内,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包括水槽、浮球、浮球阀以及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用于向所述水槽内补水,所述浮球阀连接在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浮球的连杆之间,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水源,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水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主阀,所述主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源,所述主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槽,所述主阀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加湿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主阀的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通所述水槽,所述主阀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水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水槽的底部的侧壁,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水槽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会龙王建谭文才周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