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组合物、应用其的光学膜、制备方法及偏光板技术

技术编号:366508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组合物及应用其制备而成的光学膜、偏光板,防眩组合物中应用了硅溶胶,硅溶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通过特定的滴加方式,活性小分子可以吸附到硅溶胶颗粒表面上,使粒径增大到1μm~3μm,通过增大的硅溶胶颗粒起到漫反射作用,雾度可达到3%以下。将本申请制备而成的光学膜应用于偏光板上,可做内保护层使用,具有低雾度、透过率高、硬度高、耐划伤等优异特点,且光学膜中的颗粒细腻、分散均一,防眩光、防反射效果好,该偏光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画面色彩还原度高,清晰度高。清晰度高。清晰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组合物、应用其的光学膜、制备方法及偏光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膜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防眩组合物、应用其的光学膜、制备方法及偏光板。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的智能电视、手机、平板PC等各种电子光学膜广泛应用由偏光板为基础零件制备而成的液晶、OLED等显示装置,然而这种移动设备在使用时,位于人眼观察侧的显示装置中的偏光板容易发生眩光污染。眩光的来源之一是环境中亮度极高的光源照射到偏光板上,经偏光板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显示装置自身发出的光与环境中光源在显示装置上形成的反射光相互叠加共同形成眩光。长期使用这种带眩光的电子光学膜不但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应感,而且还会损害视觉甚至引起失明。因此,市场上各类显示装置的表面均贴合有防眩光膜。
[0003]现有的贴在显示装置表面的防眩光学膜一般是通过在涂布液中添加防眩粒子,当光源照射到光学膜表面经过防眩粒子会发生漫反射,降低眩光。但此种方法透过率低,雾度高,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防眩组合物及应用其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能够通过替代现有的防眩光学膜,该光学膜透过率高、雾度低,且不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眩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丙烯酸酯预聚物10份~30份;丙烯酸酯单体15份~40份;活性小分子0.2份~2份;硅溶胶10份~20份;光引发剂1份~8份;溶剂30份~70份。
[0007]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丙烯酸酯预聚物为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0008]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官能度为3~8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000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为但不仅仅限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改性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改性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官能度2~6的丙烯酸酯。
[00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丙烯酸酯可以为但不仅仅限于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4

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2]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性小分子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
醚改性含丙烯酸类官能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0013]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胶为溶剂型硅溶胶,粒径为200nm~500nm。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透明基材和防眩涂层,所述防眩涂层是由上述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制备而成。
[0015]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基材可以为但不仅仅限于三醋酸纤维素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聚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6]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涂层的厚度为3μm~6μm。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光学膜,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酯单体充分溶解到溶剂中,再加入光引发剂和活性小分子,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混合溶液;S2、将第一混合溶液缓慢滴加到硅溶胶中,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滴加完成,得到防眩涂料;S3、将步骤S2中的防眩涂料均匀的涂覆到透明基材的一个面上,干燥后对防眩涂料进行固化,得到光学膜。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偏光板,所述的偏光板包括上述所述的光学膜。
[0019]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光板是在制备的过程中将光学膜与偏光子膜的一个表面贴合在一起形成的。
[002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光子膜可以为但不仅仅限于聚乙烯醇膜。
[002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防眩组合物及应用其制备而成的光学膜、偏光板,防眩组合物中应用了硅溶胶,硅溶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通过特定的滴加方式,活性小分子可以吸附到硅溶胶颗粒表面上,使粒径增大到1μm~3μm,通过增大的硅溶胶颗粒起到漫反射作用,雾度可达到3%以下。将本申请制备而成的光学膜应用于偏光板上,可做保护层使用,具有低雾度、透过率高、硬度高、耐划伤等优异特点,且光学膜中的颗粒细腻、分散均一,防眩光、防反射效果好,该偏光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画面色彩还原度高,清晰度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防眩涂层;2、透明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中防眩组合物包括10份6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型号:UX

5200W)、40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15份纳米硅溶胶(型号:MEK

ST,平均粒径200nm)、6份光引发剂(型号:184)和60份丁酮。
[0027]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将10份的6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型号:UX

5200W)和40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加入到60份的丁酮中,将加入物料高剪切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6份的光引发剂184和1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再将上述第一混合溶液缓慢滴加到15份的纳米硅溶胶中,边滴加边搅拌,直
至滴加完成,透明的纳米硅溶胶慢慢的变成了不透明的白色悬浮液,得到防眩涂料。
[0028]将制得的防眩涂料涂覆至三醋酸纤维素薄膜(TAC)的一个表面上,将涂覆防眩涂料后的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置于80℃下,干燥1.5min之后,以300mj/cm2的紫外照度对干燥的防眩涂层进行固化,得到实施例1的光学膜,光学膜上的防眩涂层的厚度为3μm。光学膜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测试性能见表1。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中防眩组合物包括30份3官能度改性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型号:DH

T3)、2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20份纳米硅溶胶(型号:IPA

ST,平均粒径300nm)、4份光引发剂(型号:184)和50份异丙醇。
[0031]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将30份的3官能度改性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型号:DH

T3)和20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加入到50份的异丙醇中,将加入物料高剪切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4份的光引发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预聚物为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官能度为3~8的聚氨酯丙烯酸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为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改性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改性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官能度2~6的丙烯酸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为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4

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小分子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醚改性含丙烯酸类官能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若娜张均铭严兵华施明志张良宝陈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