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495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所述智能充电系统包括:电池模块与充电器通过单一线路以通信协定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定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管理系统接收充电器所设定的第一电压准位超过第一默认时间,作为充电器与电池模块连接的依据;以及当充电器与电池模块连接后,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基于默认时序通过单一线路传送于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用以建立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因双线通信需要占据过多空间的问题,减少通信线路的数量,且降低电池模块与充电器之间的通信成本。间的通信成本。间的通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让电池模块能够更弹性的控制充电方式,电池模块势必需要与充电器进行沟通,以满足电池在不同状态阶段的充电需求,例如充电器身分验证或根据电池状态的智能充电。因此,目前已知的电池模块与充电器的沟通方式大多是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以一种串行双线式全双工的通信协定规格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然而,串行双线式的控制器局域网需要多条通信线路,占有一定的体积,但是随着电池模块与充电器之间的功能需求增加,电池模块与充电器彼此之间的线路数量势必会增加。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在满足所有需求功能与连接器界面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减少电池模块与充电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数量,让连接器界面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在满足所有需求功能与连接器界面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减少电池模块与充电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数量,让连接器界面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0005]本申请的一范畴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应用于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的通信,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充电器对电池组充电。所述智能充电系统包括:电池模块与充电器通过单一线路以通信协定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定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接收充电器所设定的第一电压准位超过第一默认时间,作为充电器与电池模块连接的依据;以及当充电器与电池模块连接后,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基于默认时序通过单一线路传送于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用以建立充电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0006]本申请的另一范畴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的通信方法,智能充电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和充电器,当电池模块侦测到充电器传送的第一电压准位持续超过第一默认时间时,判断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为连接状态,当充电器侦测到电池模块传送的第二电压准位超过第二默认时间时,充电器开始对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所述智能充电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于连接状态,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基于默认时序于单一线路上传送多个通信电压准位,以进行信息交换,其中,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包括多个高电位与多个低电位,多个高电位中的每一个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准位,多个高电位中的每一个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一默认时间与第二默认时间。
[000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充电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通过电池模块电性连接充电器后,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可以于单一线路上传送多个通信电压准位进行信息交换,减少
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通信线路的数量,提高连接器界面空间的利用率,且降低电池模块与充电器之间的通信成本。
附图说明
[000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9]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一实施例框图;
[0010]图2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另一实施例框图;
[0011]图3为依据本申请的单一线路上的电压准位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2]图4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又一实施例框图;以及
[0013]图5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0015]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0016]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
[0017]请参阅图1,其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一实施例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充电系统100应用于充电器110与电池模块120之间的通信,电池模块12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22与电池组124,电池管理系统122控制充电器110对电池组124充电。智能充电系统100的电池模块120与充电器110是通过单一线路50以通信协定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定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22接收充电器110所设定的第一电压准位超过第一默认时间,作为充电器110与电池模块120连接的依据;以及当充电器110与电池模块120连接后,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基于默认时序(default clocking)通过单一线路50传送于充电器110与电池管理系统122之间,用以建立充电器110与电池管理系统122之间的信息交换。
[0018]在实际实施中,所述第一电压准位的大小、所述默认时序与所述第一默认时间的长短可依据实际需求(例如:电池组124的电池种类或充电器110的充电规格)进行调整。
[0019]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器110与电池管理系统122之间基于所述默认时序交换的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认证请求信息、识别信息、指令信息或确收信息。此外,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换让电池管理系统122通知充电器110确认起始充电,换言之,指令信息可以包含起始充电信息。
[0020]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器110通过接收电池管理系统122设定的第二电压准位超过第二默认时间,作为充电器110开始对电池组124充电的依据。在实际实施中,所述第二电压准位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默认时间的长短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0021]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包括多个高电位与多个低电位,多个高电位中
的每一个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准位,多个高电位中的每一个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一默认时间与第二默认时间。在实际实施中,所述通信电压准位所包括的高电位与低电位的电压值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002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其为依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系统的另一实施例框图。如图2所示,电池管理系统122包括第一接收端1222、第一传输端1224和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226,充电器110包括第二接收端112、第二传输端114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116,第一接收端1222、第一传输端1224、第二接收端112和第二传输端114用于通过单一线路50进行所述信息交换和传递所述第一电压准位与所述第二电压准位。其中,第二温度控制单元116通过第二传输端114发送所述第一电压准位至第一接收端1222,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226通过第一接收端1222侦测所述第一电压准位;以及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226通过第一传输端1224发送所述第二电压准位至第二接收端112,第二温度控制单元116通过第二接收端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应用于充电器与电池模块之间的通信,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充电器对所述电池组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充电器通过单一线路以通信协定进行通信,所述通信协定包括: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接收所述充电器所设定的第一电压准位超过第一默认时间,作为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的依据;以及当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后,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基于默认时序通过所述单一线路传送于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用以建立所述充电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通过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定的第二电压准位超过第二默认时间,作为所述充电器开始对所述电池组充电的依据,所述多个通信电压准位包括多个高电位与多个低电位,所述多个高电位中的每一个的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准位,所述多个高电位中的每一个的持续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默认时间与所述第二默认时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一传输端和第一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二接收端、第二传输端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传输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和所述第二传输端用于通过第一单一线路进行所述信息交换,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单元通过第二单一线路发送所述第一电压准位至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及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单一线路发送所述第二电压准位至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一线路为NTC线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一传输端和第一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二接收端、第二传输端和第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传输端、所述第二接收端和所述第二传输端用于通过所述单一线路进行所述信息交换和传递所述第一电压准位与所述第二电压准位,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端发送所述第一电压准位至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接收端侦测所述第一电压准位;以及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发送所述第二电压准位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铭谢昕佑陈育安
申请(专利权)人: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