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编码抗原结合分子的多核苷酸和靶向ECM试剂的多核苷酸的多核苷酸及修饰细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75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8
本公开涉及包含编码抗原结合分子的多核苷酸和编码靶向一种或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分子的试剂的多核苷酸的修饰细胞。在实施方案中,编码靶向一种或多种ECM分子的药剂的多核苷酸包含编码组织蛋白酶K(CK)的多核苷酸和/或编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多核苷酸。在实施方案中,编码NE的多核苷酸包含编码NE的多核苷酸和编码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编码抗原结合分子的多核苷酸和靶向ECM试剂的多核苷酸的多核苷酸及修饰细胞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扩增和维持修饰的细胞(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的组合物和方法,以及其在疾病(包括癌症)治疗中的用途,具体涉及包含编码抗原结合分子的多核苷酸和靶向ECM试剂的多核苷酸的多核苷酸、载体、修饰细胞及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其涉及异常细胞生长,并有可能侵袭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人类中存在一百多种癌症。虽然已证明免疫疗法(例如,CAR T)对治疗某些癌症有效,但是仍需要对免疫疗法进行改进,以便有效治疗包括涉及实体瘤等的更多癌症。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诸如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淋巴瘤等癌症中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对实体瘤的治疗进展相对缓慢。为了使CAR T细胞疗法有效,长期维持患者体内的CAR T细胞对于肿瘤治疗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例如,如果可以维持CAR T细胞长期存在,则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肿瘤复发。
专利技术内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核苷酸,其包含编码抗原结合分子的第一多核苷酸和编码靶向一种或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分子的试剂的第二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多核苷酸包含(1)编码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第一多核苷酸,该第一多核苷酸包含抗原结合分子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信号结构域,和(2)编码以下氨基酸序列的第二多核苷酸:SEQ ID NO:7、10和16;或SEQ ID NO:7;或SEQ ID NO:10;或SEQ ID NO:16;或SEQ ID NO:7和10;或SEQ ID NO:7、16;或SEQ ID NO:10和16。2.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第二多核苷酸包含多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0和SEQ ID NO:9。3.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第二多核苷酸包含多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0和编码SEQ ID NO:22或SEQ ID NO:23的多核苷酸。4.权利要求2或3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第二多核苷酸还包含编码SEQ ID NO:7和/或SEQ ID NO:16的多核苷酸。5.权利要求1~4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第二多核苷酸还包含多核苷酸序列SEQ ID NO:5和6。6.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其中结合肿瘤抗原的抗原结合分子的抗原结合域选自:TSHR、CD19、CD123、CD22、CD30、CD171、CS

1、CLL

1、CD33、EGFRvIII,GD2,GD3,BCMA,Tn Ag,PSMA,ROR1,FLT3,FAP,TAG72,CD38,CD44v6,CEA,EPCAM,B7H3,KIT,IL

13Ra2,Mesothelin,IL

11Ra,PSCA,PRSS21,VEGFR2,LewisY,CD24、PDGFR

β、SSEA

4、CD20、叶酸受体α、ERBB2(Her2/neu)、MUC1、EGFR、NCAM、前列腺酶、PAP、ELF2M、肝配蛋白B2、IGF

I受体、CAIX、LMP2、gp100、bcr

abl、酪氨酸酶、EphA2、岩藻糖基GM1、sLe、GM3、TGS5、HMWMAA、o

乙酰基

GD2、叶酸受体β、TEM1/CD248、TEM7R、CLDN6、GPRC5D、CXORF61、CD97、CD179a、聚乳酸、ALK,GloboH,NY

BR

1,UPK2,HAVCR1,ADRB3,PANX3,GPR20,LY6K,OR51E2,TARP,WT1,NY

ESO

1,LAGE

1a,MAGE

A1,legumain,HPV E6,E7,MAGE A1,ETV6

AML,精子蛋白17,XAGE1,Tie 2,MAD

CT

1,MAD

CT

2,Fos相关抗原1,p53,p53突变体,prostein,survivin和端粒酶,PCTA

1/Galectin 8,梅兰/MAR T1、Ras突变体、hTERT、肉瘤易位断点、ML

IAP、ERG(TMPRSS2 ETS融合基因)、NA17、PAX3、雄激素受体、细胞周期蛋白B1、MYCN、RhoC、TRP

2、CYP1B1、BORIS、SART3、PAX5、OY

TES1、LCK、AKAP

4、SSX2、RAGE

1、人端粒酶逆转录酶、RU1、RU2、肠羧基酯酶、mut hsp70

2、CD79a、CD79b、CD72、LAIR1、FCAR、LILRA2、CD300LF、CLEC12A、BST2、EM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毓哲曹志远丁威韩贵廷肖磊田乐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斯丹赛生物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