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73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板支架、UWB天线和接地部,所述主板支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主板支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所述UWB天线直接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接地部直接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二表面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紧凑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紧凑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室内定位等高精度定位需求日益增长,对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高精度定位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相关技术中的UWB定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由此导致普及度不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的室内定位天线采用LCP天线,即用LCP(液晶聚合物)软板作为室内定位天线,LCP天线和GND板安装在手机安装在手机内的主板支架上。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和意识到,相关技术中采用LCP天线的UWB定位技术,存在结构和组装复杂,成本高,并且主板支架厚度大,限制了手机的小型化,另外,还存在天线可调性差、定位精度低、适用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相关技术中,安装了LCP天线和GND板的主板支架存在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0007]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主板支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
[0008]UWB天线,所述UWB天线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一表面上;
[0009]接地部,所述接地部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二表面上。r/>[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WB天线和所述接地部通过喷涂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WB天线和所述接地部通过激光直接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WB天线在所述主板支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接地部在所述主板支架上的投影的范围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WB天线包括第一天线部、第二天线部和第三天线部,所述第二天线部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设在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天线部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设在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一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为大体L形且包括主体部、第一腿和第二腿,所述第一腿的连接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接且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二腿的连接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接且所述第二腿的自由端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延伸。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二天线部与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对应,所述第三天线部与所述第二腿的自由端对应。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腿和所述第二腿的拐角部设有第一馈电点避让凹口,所述第一腿的远离所述第二腿的一侧设有邻近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的第二馈电点避让凹口,所述第二腿的远离所述第一腿的一侧设有邻近所述第二腿的连接端的第三馈电点避让凹口。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部、所述第二天线部和所述第三天线部均为大体矩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天线部且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延伸的侧边上设有第一谐振调整凹口,所述第一天线部的远离所述第三天线部且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延伸的侧边上设有第二谐振调整凹口,所述第二天线部的邻近所述第一天线部且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延伸的侧边上设有第三谐振调整凹口,所述第二天线部的远离所述第三天线部且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延伸的侧边上设有第四谐振调整凹口,所述第三天线部远离所述第二天线部且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延伸的侧边上设有第五谐振调整凹口。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天线部的中心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上的距离为9.3毫米

18.8毫米,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天线部的中心在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上的距离为9.3毫米

18.8毫米。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调整凹口、所述第三谐振调整凹口和所述第五谐振调整凹口用于调整第一频率的天线谐振,所述第二谐振调整凹口和所述第四谐振调整凹口用于调整第二频率的天线谐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内嵌设有加强片。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片邻近所述UWB天线设置。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0025]图2是示出了UWB天线和接地部的相对位置,其中去除主板支架。
[0026]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UWB天线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接地部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主板支架1;第一表面11;
[0030]UWB天线2;第一天线部21;第一馈电连接部210;第一谐振调整凹口201;第二谐振调整凹口202;第二天线部22;第二馈电连接部220;第三谐振调整凹口203;第四谐振调整凹口204;第三天线部23;第三馈电连接部230;第五谐振调整凹口205;
[0031]接地部3;主体部30;第一腿31;第一腿的连接端311;第一腿的自由端312;第二腿32;第二腿的连接端321;第二腿的自由端322;
[0032]第一馈电点避让凹口33;第二馈电点避让凹口34;第三馈电点避让凹口35;
[0033]加强片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
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板支架1、UWB天线2和接地部3。需要理解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但并不限于手机,也可以是平板或者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后壳和显示屏,主板支架1、UWB天线2和接地部3安装在后壳和显示屏限定的内腔中。
[0036]具体地,主板支架1具有第一表面11(图1中面对观察者的表面,例如背面)和第二表面(图1中远离观察者的表面,例如前面),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在主板支架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UWB天线2(超宽带天线)形成在主板支架1的第一表面11上,接地部3形成在主板支架1的第二表面上。
[0037]例如,如图1所示,主板支架1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板状,主板支架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UWB天线2成形在第一表面11,接地部3成形在第二表面上,从而UWB天线2、接地部3和主板支架1做成一体。在一些示例中,UWB天线2邻近移动终端的后壳,接地部3邻近移动终端的显示屏。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将UWB天线2和接地部3成形在主板支架1上,因此,与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主板支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UWB天线,所述UWB天线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一表面上;接地部,所述接地部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的第二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天线和所述接地部通过喷涂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天线和所述接地部通过激光直接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主板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天线在所述主板支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接地部在所述主板支架上的投影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天线包括第一天线部、第二天线部和第三天线部,所述第二天线部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设在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天线部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设在所述第一天线部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为大体L形且包括主体部、第一腿和第二腿,所述第一腿的连接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接且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沿所述主板支架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二腿的连接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接且所述第二腿的自由端沿所述主板支架的横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部与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第二天线部与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对应,所述第三天线部与所述第二腿的自由端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腿和所述第二腿的拐角部设有第一馈电点避让凹口,所述第一腿的远离所述第二腿的一侧设有邻近所述第一腿的自由端的第二馈电点避让凹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超谢万波蒋晓镭崔旭旺薛宗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