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57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包括有接触层、吸湿排汗层和导湿层;导湿层设于接触层的上表面,导湿层为无纺布层;吸湿排汗层为吸湿排汗纤维,吸湿排汗层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连接条,若干连接条的下端连接于导湿层的上表面,导湿层与吸湿排汗层之间设有若干吸湿块,若干吸湿块间距式布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条之间,连接条、吸湿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吸湿排汗层上开设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排汗孔;如此,通过吸湿排汗层、导湿层和吸湿块的设计,利用导湿层将汗液导入间隙内并使吸湿块将汗液吸收,再用排汗孔以加速吸湿块上的液体挥发,以实现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从而保证面料保持干燥,提高穿着舒适度,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边的东西进行不断地改进,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对于生产衣服采用的面料;近年来,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也日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类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尽情活动时,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传统的布料一般透气不足,容易产生闷热感,亦或是排汗功能不足,运动后容易生病;后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对人体排出的汗吸收的面料,其通过在面料上增设吸湿的纤维布料,以实现汗液的吸收;但是,其结构设计欠佳,不便于将吸收的汗液挥发,吸收的汗长时间在衣服上不能挥发,使皮肤感到不适,并且衣服粘附在身上,使人穿着舒适感体验效果差。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其通过吸湿排汗层、导湿层和吸湿块的设计,利用导湿层将汗液导入间隙内并使吸湿块将汗液吸收,再用排汗孔以加速吸湿块上的液体挥发,以实现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从而保证面料保持干燥,提高穿着舒适度,适用范围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包括有接触层、吸湿排汗层和导湿层;其中:所述导湿层设置于接触层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为无纺布层;所述吸湿排汗层为吸湿排汗纤维,所述吸湿排汗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连接条,若干连接条的下端连接于导湿层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与吸湿排汗层之间设置有若干吸湿块,若干吸湿块间距式布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条之间,所述连接条、吸湿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所述吸湿排汗层上开设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排汗孔。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吸湿排汗层、导湿层上。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湿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吸湿排汗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吸湿块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湿块为吸湿海绵块。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层、吸湿排汗层和导湿层经编针织的方式一体织成。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层包括有自上往下依次布置的上层布料、中层布料、下层布料,所述导湿层设置于上层布料的上表面,所述上层布料与中层布料之间设置有加
强层,所述中层布料与下层布料之间设置有抗拉层。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层布料的表面设置有竹炭纤维层。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吸湿排汗层、导湿层和吸湿块的设计,利用导湿层将汗液导入间隙内并使吸湿块将汗液吸收,再用排汗孔以加速吸湿块上的液体挥发,以实现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从而保证面料保持干燥,提高穿着舒适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可用性佳,适用范围广;
[0014]其次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吸湿块在吸湿排汗层、导湿层的安装,同时,吸湿块为吸湿海绵块的设置,其具有较佳的吸水性,提高了汗液的吸收效果,实用性佳;
[0015]以及,加强层和抗拉层的设置,利用加强层加强上层布料与中层布料之间的强度,利用耐拉扯层,能够提高中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耐拉扯程度,提高了面料的强度和抗拉功能,同时,竹炭纤维层的设置,使布料具有防臭、抑菌的功效。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识说明:
[0019]101、间隙
ꢀꢀꢀꢀꢀꢀꢀꢀꢀꢀꢀꢀꢀꢀꢀꢀꢀ
11、接触层
[0020]111、上层布料
ꢀꢀꢀꢀꢀꢀꢀꢀꢀꢀꢀꢀꢀ
112、中层布料
[0021]113、下层布料
ꢀꢀꢀꢀꢀꢀꢀꢀꢀꢀꢀꢀꢀ
12、吸湿排汗层
[0022]121、连接条
ꢀꢀꢀꢀꢀꢀꢀꢀꢀꢀꢀꢀꢀꢀꢀ
122、第二凹槽
[0023]123、排汗孔
ꢀꢀꢀꢀꢀꢀꢀꢀꢀꢀꢀꢀꢀꢀꢀ
13、导湿层
[0024]131、第一凹槽
ꢀꢀꢀꢀꢀꢀꢀꢀꢀꢀꢀꢀꢀ
14、吸湿块
[0025]15、加强层
ꢀꢀꢀꢀꢀꢀꢀꢀꢀꢀꢀꢀꢀꢀꢀꢀ
16、抗拉层
[0026]17、竹炭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28]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包括有接触层11、吸湿排汗层12和导湿层13;其中:
[0029]所述导湿层13设置于接触层11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13为无纺布层;
[0030]所述吸湿排汗层12为吸湿排汗纤维,所述吸湿排汗层1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连接条121,若干连接条121的下端连接于导湿层13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13与吸湿排汗层12之间设置有若干吸湿块14,若干吸湿块14间距式布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条121之间,所述连接条121、吸湿块14之间形成有间隙101,且,所述吸湿排汗层12上开设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排汗孔123;此处,所述连接条121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吸湿排汗层12、导湿层13上;
[0031]使用时,导湿层13将汗水等液体导入间隙101内,利用吸湿块14将汗水等液体吸
附,并且,汗水等液体也可经过排汗孔123流出外侧;还有,外界空气也可通过排汗孔123流入间隙101内,以加速吸湿块14上的液体挥发,从而达到布料的吸湿排汗效果;如此,通过吸湿排汗层、导湿层和吸湿块的设计,利用导湿层将汗液导入间隙内并使吸湿块将汗液吸收,再用排汗孔以加速吸湿块上的液体挥发,以实现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从而保证面料保持干燥,提高穿着舒适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可用性佳,适用范围广。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湿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31,所述吸湿排汗层1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22,所述吸湿块14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凹槽131、第二凹槽122内;此处,所述吸湿块14为圆形,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22均为弧形槽;优选地,所述吸湿块14为吸湿海绵块;如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吸湿块在吸湿排汗层、导湿层的安装,同时,吸湿块为吸湿海绵块的设置,其具有较佳的吸水性,提高了汗液的吸收效果,实用性佳。
[0033]还有,所述接触层11、吸湿排汗层12和导湿层13经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接触层、吸湿排汗层和导湿层;其中:所述导湿层设置于接触层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为无纺布层;所述吸湿排汗层为吸湿排汗纤维,所述吸湿排汗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连接条,若干连接条的下端连接于导湿层的上表面,所述导湿层与吸湿排汗层之间设置有若干吸湿块,若干吸湿块间距式布置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条之间,所述连接条、吸湿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所述吸湿排汗层上开设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排汗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吸湿排汗层、导湿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型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湿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久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茂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