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52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包括内墙体,所述内墙体的一侧卡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套接有外墙体,所述内墙体的一侧卡接有四个限位板,所述保温层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四个滑动卡块,所述外墙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内墙体上开设有的第一滑动块卡槽,当保温层安装到保温层卡槽内后,安装的弹簧会顶着滑动卡块移动到第一滑动块卡槽内,使得滑动卡块可以卡在第一滑动块卡槽内和第二滑动块卡槽内,然后又通过四个限位板,把固定板安装在内墙体和保温层的一侧,利用螺母固定,从而可以起到固定保温层的作用,可以使得保温层不会脱落,使得保温层可以和内墙体的寿命一样长久。命一样长久。命一样长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低能耗建筑的大力提倡,各种低能耗建筑墙体技术迅速发展,其中低能耗外墙体系的节能水平与功能性是低能耗建筑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0003]目前,大多低能耗建筑保温方式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为了达到防火的目的,多使用岩棉等无机纤维保温材料,粘锚于基层墙体。这种做法虽能达到较高的节能水平,但外保温层过厚(常用的聚苯板至少200mm,岩棉达到300mm),保温层重量大幅增加,现场的施工作业难以保证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质量,存在外保温层脱落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高层住宅来说,难以实现墙体低能耗与其外保温体系安全性的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包括内墙体,所述内墙体的一侧卡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套接有外墙体,所述内墙体的一侧卡接有四个限位板,所述保温层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四个滑动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墙体(1),所述内墙体(1)的一侧卡接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的一侧套接有外墙体(3),所述内墙体(1)的一侧卡接有四个限位板(4),所述保温层(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四个滑动卡块(5),所述外墙体(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1)的一侧开设有保温层卡槽(101),所述保温层卡槽(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保温层卡槽(102),所述内墙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板卡槽(103),所述墙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板卡槽(104),四个所述限位板卡槽(10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母卡孔(105),所述内墙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杆卡孔(106),所述第一保温层卡槽(10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块卡槽(1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201),所述保温层(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板卡槽(202),所述第一保温层(20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滑动块卡槽(203),所述第一保温层(201)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套筒卡槽(204),所述保温层(2)的形状大小与保温层卡槽(101)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保温层(2)的外表面卡接于保温层卡槽(10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保温层(201)的形状大小与第一保温层卡槽(10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保温层(201)的外表面卡接于第一保温层卡槽(102)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体(3)的一侧开设有内墙体卡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