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4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其中,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包括:上接头、除垢筒、碰撞杆以及印模接头;所述除垢筒的内部为中空,底部为开口;所述上接头的底部连接所述碰撞杆的一端,所述碰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除垢筒顶部穿过插入所述除垢筒内部;所述碰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印模接头的一端,所述印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金属铅模。以解决以往在向井下下入测井仪器时,通过先洗井再利用通井工具通井,当遇到落物时再将通井工具取出,下入打印铅模工具验证落物等重复的下入和取出操作,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降低,且反复下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测井工具损坏的问题。程中可能会导致测井工具损坏的问题。程中可能会导致测井工具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注水井测试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注水井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仪器下井时,因井筒内壁结垢、落物、死油和蜡块等情况下,会造成测试仪器在井筒内遇阻及下不去现象。以往通常采取大排量反洗井,下通井器进行通井,和下打印铅模工具验证落物等工作,每次下井和取出的重复性工作量较大,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严重时会造成测试仪器卡井,掉落到井下等事故。进而影响测试工作效率,影响注水合格率,急需一种操作便捷可靠的多功能通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以解决以往在向井下下入测井仪器时,通过先洗井再利用通井工具通井,当遇到落物时再将通井工具取出,下入打印铅模工具验证落物等重复的下入和取出操作,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降低,且反复下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测井工具损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包括:上接头、除垢筒、碰撞杆、印模接头以及防撞震动器;所述除垢筒的内部为中空,底部为开口;所述上接头的底部连接所述碰撞杆的一端,所述碰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除垢筒顶部穿过插入所述除垢筒内部;所述碰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印模接头的一端,所述印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金属铅模;所述上接头的底部通过所述防撞震动器连接所述除垢筒的顶部,所述防撞震动器用于对所述除垢筒与所述上接头之间互相碰撞时的撞击力进行缓冲,以及用于带动除垢筒产生震动;所述上接头的顶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接头旋转。
[0005]优选地,所述防撞震动器为: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碰撞杆外部,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除垢筒的顶部。
[0006]优选地,所述印模接头的另一端具有印模槽,所述金属铅模镶嵌在所述印模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除垢筒的底部为锯齿形。
[0008]优选地,所述除垢筒底部所述锯齿的齿数为10

12个;所述锯齿的斜边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20

40
°
;所述除垢筒的外径为42

44mm。
[000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通过将印模接头与除垢筒设置为一体装置,可
以通过一次下井实现除垢通井和打印落物形状等多个目的,以解决以往在向井下下入测井仪器时,通过先洗井再利用通井工具通井,当遇到落物时再将通井工具取出,下入打印铅模工具验证落物等重复的下入和取出操作,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降低,且反复下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测井工具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在图中,1

上接头,2

碰撞杆,3

除垢筒,4

弹簧,5

印模接头,6

金属铅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
[001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0014]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包括:上接头1、除垢筒3、碰撞杆2、印模接头5以及防撞震动器;除垢筒3的内部为中空,底部为开口;上接头1的底部连接碰撞杆2的一端,碰撞杆2的另一端从除垢筒3顶部穿过插入除垢筒3内部;碰撞杆2的另一端连接印模接头5的一端,印模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金属铅模6;所述上接头1的底部通过所述防撞震动器连接所述除垢筒3的顶部,所述防撞震动器用于对所述除垢筒3与所述上接头1之间互相碰撞时的撞击力进行缓冲,以及用于带动除垢筒3产生震动;所述上接头1的顶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接头1旋转。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油井上的试井绞车。上接头1用于连接测井仪器或投捞器,除垢筒3与碰撞杆2都为圆柱体。在进行通井作业时,将上接头1顶部连接测井仪器,测井仪器连接测力钢丝,测力钢丝连接试井绞车。
[0017]在使用时,将多功能通井装置放入井口内,启动试井绞车,试井绞车带动测力钢丝带动测井仪器以及上接头1旋转,上接头1带动防撞震动器以及除垢筒3转动。
[0018]将测力钢丝缓缓下放,同时通过高压水泵向管柱内注入高压水流,通过测井仪器自身重力以及高压水流注水压力,带动除垢筒3逐渐下放进入井下管柱内部,下放同时通过试井绞车与测力钢丝带动除垢筒3旋转。
[0019]通过测井仪器自身重力以及注水压力,配合测力钢丝的扭力,在除垢筒3旋转和下放的同时,其底部将管柱内壁的油污和锈垢进行刮除,对管柱内壁进行疏通,防止污垢阻塞管柱内部通道,使测井仪器能够顺利下入井下管柱内,实现测井和通井同步进行。当在下放
时遇到井下落物时,除垢筒3底部开口罩在落物上方,落物顶部与除垢筒3内的印模接头5另一端的金属铅模6接触,金属铅模6将清晰打印出落物结构形状、特征和鱼尾扣型,操作人员根据金属铅模6打印形状判断螺纹类型,从而能够采用对应的打捞设备对落物进行打捞。
[002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下放过程中,当除垢筒3碰到管柱内壁的污垢时,因除垢筒3与碰撞杆2为活动连接状态,除垢筒3运动时会与碰撞杆2及顶部的上接头1之间产生撞击,从而对上接头1顶部连接的测试仪器产生冲击,使测试仪器震动,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测试仪器或除垢筒3损坏。在除垢筒3与上接头1之间安装防撞震动器,将除垢筒3向上撞击力进行缓冲,防止除垢筒3与上接头1之间直接撞击发生损坏。同时,防撞震动器具有弹性,在除垢筒3运动时会带动防撞震动器产生形变,从而使防撞震动器在回弹时产生弹性震动,带动除垢筒3震动,使除垢筒3在震动时能够更容易将管柱内污垢刮除。
[0021]在本专利技术及图1中,防撞震动器为:弹簧4;弹簧4套在碰撞杆2上,弹簧4的一端连接上接头1,另一端连接除垢筒3的顶部。
[00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除垢筒3下放过程中,当除垢筒3的底部碰到管柱内壁污垢时,会向上运动对弹簧4产生挤压,弹簧4通过自身弹力将除垢筒3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其对上接头1以及测井仪器产生冲击。同时除垢筒3刮除污垢时会产生晃动,从而对弹簧4进行拉扯使其产生形变,弹簧4在回弹时会发生弹性震动,带动除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通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除垢筒(3)、碰撞杆(2)、印模接头(5)以及防撞震动器;所述除垢筒(3)的内部为中空,底部为开口;所述上接头(1)的底部连接所述碰撞杆(2)的一端,所述碰撞杆(2)的另一端从所述除垢筒(3)顶部穿过插入所述除垢筒(3)内部;所述碰撞杆(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印模接头(5)的一端,所述印模接头(5)的另一端连接金属铅模(6);所述上接头(1)的底部通过所述防撞震动器连接所述除垢筒(3)的顶部,所述防撞震动器用于对所述除垢筒(3)与所述上接头(1)之间互相碰撞时的撞击力进行缓冲,以及用于带动除垢筒(3)产生震动;所述上接头(1)的顶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接头(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通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平李晶张化庆孟剑锋王学芳李晶莹张伟唐金波辛长江郭建李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