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28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培养基易被污染、难以大量培养菌株的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布置有多个隔离箱,隔离箱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布置有培养皿,第二腔室内布置有双口烧瓶,培养皿的底部设有卸液口,卸液口通过硅胶塞密封,硅胶塞的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通过弹性橡胶塞密封,双口烧瓶的第一瓶口通过导流管与硅胶塞相连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独立分割的培养皿中培养,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皿中纯化分离并过渡至双口烧瓶中培养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大量繁殖。以大量繁殖。以大量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纯化培养菌株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该菌最宜生长在温度37℃、pH7.4的环境下,耐高盐,可在盐浓度接近10%的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痈、化脓疮口中,在空气和污水环境中也大量存在。为了对金葡菌更好的研究,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纯种金葡菌,需要研究出金葡菌培养的最优装置。
[0003]由于市面上常见的培养皿大多无法做到纯化与大量繁殖一体化,细菌的培养被多步骤、多设施隔离开来,培养设备极易引起污染,导致培养出来的菌种不纯。由于市面上常见培养菌箱空间有限,被培养出来的菌种也较少,耗时长,耗费大,不能实现菌种大量繁殖的要求,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噬菌体的培养仪器,本培养皿能够实现无菌操作,可实现菌株的独立培养,实现菌株的高效繁殖。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依据箱体的内部空间,箱体内布置有多个隔离箱,每个隔离箱均独立开来,每个独立的隔离箱都可以对细菌进行培养。隔离箱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置于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腔室的高度小于第二腔室的高度。
[0006]第一腔室内布置有培养皿,培养皿置于第一腔室的中部,培养皿用于培养细菌,培养皿内一次接种即可完成细菌的培养,第一腔室内布置紫外线灯即可对第一腔室进行杀菌消毒。
[0007]第二腔室内布置有双口烧瓶,双口烧瓶的底部放置在第二腔室的底板上,双口烧瓶的第一瓶口与第二瓶口平行布置,第一瓶口置于培养皿的下方。
[0008]培养皿的底部设有卸液口,卸液口通过硅胶塞密封,硅胶塞的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通过弹性橡胶塞密封,双口烧瓶的第一瓶口通过导流管与硅胶塞相连通。在培养皿培养细菌时,弹性橡胶塞插入至硅胶塞中,细菌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拔起弹性橡胶塞,液体培养基通过导流通道、导流管后流入至双口烧瓶中,可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分离。
[0009]箱体的底部设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由布置在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组成,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过低时,电加热丝工作,即可升高箱体内的温度,以满足菌株培养的温度需求。
[0010]其中,箱体的形状为方形,箱体内的隔离箱数量为四个。
[0011]箱体的外侧面涂覆有隔热反射层,隔热反射层由热反射材料均匀涂抹而成,以提
高整个箱体的保温效果。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一、本技术通过将箱体分割为多个隔离箱,固体的培养基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形成培养液,以固/液转化结合的方式,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独立分割的培养皿中培养,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皿中纯化分离并过渡至双口烧瓶中培养繁殖,操作简便,避免多次转换培养器皿而对培养液造成污染。
[0014]二、本技术通过控温及四个培养皿装置让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大量繁殖,菌种利用率高,培养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隔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培养皿与双口烧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8]图中,1为箱体,2为隔离箱,3为第一腔室,4为第二腔室,5为培养皿,6为双口烧瓶,7为第一瓶口,8为第二瓶口,9为卸液口,10为硅胶塞,11为弹性橡胶塞,12为导流管,13为调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

2所示,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依据箱体1的内部空间,箱体1内布置有多个隔离箱2,每个隔离箱2均独立布置,每个独立的隔离箱2都可以对细菌进行培养。隔离箱2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第一腔室3置于第二腔室4的上方,第一腔室3的高度小于第二腔室4的高度。
[0021]第一腔室3内布置有培养皿5,培养皿5置于第一腔室3的中部,培养皿5用于培养细菌,培养皿5内一次接种即可完成细菌的培养,第一腔室3内布置紫外线灯即可对第一腔室3进行杀菌消毒。
[0022]第二腔室4内布置有双口烧瓶6,双口烧瓶6的底部放置在第二腔室4的底板上,双口烧瓶6的第一瓶口7与第二瓶口8平行布置,第一瓶口7置于培养皿5的下方。
[0023]培养皿5的底部设有卸液口9,卸液口9通过硅胶塞10密封,硅胶塞10的中部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通过弹性橡胶塞11密封,双口烧瓶6的第一瓶口7通过导流管12与硅胶塞10相连通。在培养皿5培养细菌时,弹性橡胶塞11插入至硅胶塞10中,细菌在培养皿5中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拔起弹性橡胶塞11,液体培养基通过导流通道、导流管12后流入至双口烧瓶6中,可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分离。
[0024]箱体1的底部设有调温装置13,调温装置13由布置在箱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箱体1内的温度,当箱体1内的温度过低时,电加热丝工作,即可升高箱体1内的温度,以满足菌株培养的温度需求。
[0025]在调温装置13内布置有通风机,通风机置于通风管道内,通风管道的进风口与外
部大气相连通,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与箱体1的内部相连通,启动通风机以实现箱体1内的空气流通,保证箱体1内的环境清洁。
[0026]其中,箱体1的形状为方形,箱体1内的隔离箱2数量为四个。
[0027]箱体1的外侧面涂覆有隔热反射层,隔热反射层由热反射材料均匀涂抹而成,以提高整个箱体1的保温效果。
[0028]箱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的操作,以控制电加热丝的工作,进而调控箱体1内的温度。
[0029]在使用时,打开隔离箱2体1顶部的顶盖,弹性橡胶塞11插入至硅胶塞10中,培养皿5与下方的双口烧瓶6隔离开来,在培养皿5中放入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皿5对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固体培养基在培养皿5中转变为液体后,拔起弹性橡胶塞11,液体培养基通过卸液口9、导流管12后进入双口烧瓶6中,待菌株在双口烧瓶6中大量繁殖,打开隔板,从第二瓶口8中加入噬菌体原液进行培养,以达到菌株的高效培养。
[0030]本技术通过将箱体1分割为多个隔离箱2,固体的培养基在培养皿5中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形成培养液,以固/液转化结合的方式,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独立分割的培养皿5中一次培养成品,保证整个培养过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皿5中纯化分离并过渡至培养繁殖,操作简便,避免多次转换培养器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噬菌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布置有多个隔离箱(2),所述隔离箱(2)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所述第一腔室(3)置于第二腔室(4)的上方,第一腔室(3)的高度小于第二腔室(4)的高度;所述第一腔室(3)内布置有培养皿(5),所述培养皿(5)置于第一腔室(3)的中部;所述第二腔室(4)内布置有双口烧瓶(6),双口烧瓶(6)的底部放置在第二腔室(4)的底板上,所述双口烧瓶(6)的第一瓶口(7)与第二瓶口(8)平行布置,所述第一瓶口(7)置于培养皿(5)的下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艺赵子婧许德旭丁俏扬李瑞卫泽昊任前光刘智涛陈梦郭晨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