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11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涉及梁板结构技术领域。该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包括现浇层和埋设在现浇层内部的钢筋笼,所述现浇层包括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所述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一体成形浇注而成,所述现浇层呈工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由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制成的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后制成现浇层,混凝土凝固后,可以用于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栈道结构,中梁组件将顶梁组件和底梁组件连接,可以增强钢筋笼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制成的梁板的结构强度增强并且由钢筋笼制作而成的现浇层的形状呈工字形,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梁板结构
,具体为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梁板结构多用于混凝土建筑中,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架设桥梁或是栈道的区域,梁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确定栈道或是桥梁的位置,需要结合力学性能等模型,选取不同的梁板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普通地段的梁板结构大都是T字形结构,底部应力大,缺少制成,在大跨度或是跨海段,存在结构强度不够,受压能力弱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旨在解决常见的普通地段的梁板结构大都是T字形结构,底部应力大,缺少制成,在大跨度或是跨海段,存在结构强度不够,受压能力弱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包括现浇层和埋设在现浇层内部的钢筋笼,所述现浇层包括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所述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一体成形浇注而成,所述现浇层呈工字形;
[0006]所述钢筋笼包括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所述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分别埋设在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的内部,所述中梁组件的两侧分别插设在顶梁组件和底梁组件的内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部的顶部宽度为3m,所述顶板部翼缘根部厚度为0.4m,所述顶板部的跨度为8.0m。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中间部厚度为1.6m,所述中间部的跨度为8m。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截面形状呈正立的梯形,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宽度为1.4m,所述支撑部的翼缘根部厚度为0.4m,所述支撑部的跨度为8.0m。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筋和第一环绕筋,所述第一支撑筋设置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形成倒立的梯形状,所述第一环绕筋环绕设置在第一支撑筋的表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梁组件包括拉筋,第二支撑筋和固定筋,所述第二支撑筋沿中间部的跨度方向设置,所述拉筋纵向设置,所述拉筋的一端插入顶梁组件的内部,所述拉筋的另一端插入底梁组件的内部,所述固定筋用于对拉筋和第一支撑筋的连接处进行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梁组件包括第三支撑筋和第二环绕筋,所述第三支撑筋设置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形成正立的梯形状,所述第二环绕筋环绕设置在第三支撑筋的表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部的内部预埋有第一PE管和第二PE管,所述第一PE管的直径为40mm,所述第二PE管的直径为50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设置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以及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由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制成的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后制成现浇层,混凝土凝固后,可以用于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栈道结构,中梁组件将顶梁组件和底梁组件连接,可以增强钢筋笼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制成的梁板的结构强度增强并且由钢筋笼制作而成的现浇层的形状呈工字形,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从而防止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栈道结构的应用中断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支撑筋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二支撑筋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三支撑筋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参照图1

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5]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包括现浇层1和埋设在现浇层1内部的钢筋笼2,现浇层1包括顶板部101,中间部102和支撑部103,顶板部101,中间部102和支撑部103一体成形浇注而成,所述现浇层1呈工字形;
[0026]钢筋笼2包括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分别埋设在顶板部101,中间部102和支撑部103的内部,中梁组件的两侧分别插设在顶梁组件和底梁组件的内部
[0027]将包含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顶梁组件的钢筋笼2制作完成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具有顶板部101,中间部102和支撑部103的现浇层1,所述现浇层1呈工字形,与钢筋笼2的形状相适配,顶板部101可以用于行人行走,中间部102则起到了连接顶板部101和支撑部103的作用,支撑部103用于承受中间部102和顶板部101的重力,使结构稳固安全。
[0028]具体地,顶板部101截面形状呈倒立的梯形,顶板部101的顶部宽度为3m,顶板部
101翼缘根部厚度为0.4m,顶板部101的跨度为8.0m;
[0029]中间部102截面形状呈矩形,中间部厚度为1.6m,中间部102的跨度为8m;
[0030]支撑部103截面形状呈正立的梯形,支撑部103的底部宽度为1.4m,支撑部的翼缘根部厚度为0.4m,支撑部103的跨度为8.0m。
[0031]本实施方案中,顶板部101截面形状呈倒立的梯形,中间部102截面形状呈矩形,支撑部103截面形状呈正立的梯形,使整体的梁板结构呈工字形,结构强度高,大跨度的结构可以适用于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栈道结构。
[0032]具体地,顶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筋3和第一环绕筋4,第一支撑筋3设置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形成倒立的梯形状,第一环绕筋4环绕设置在第一支撑筋3的表面;
[0033]中梁组件包括拉筋5,第二支撑筋6和固定筋7,第二支撑筋6沿中间部102的跨度方向设置,拉筋5纵向设置,拉筋5的一端插入顶梁组件的内部,拉筋5的另一端插入底梁组件的内部,固定筋7用于对拉筋5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包括现浇层和埋设在现浇层内部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包括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所述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一体成形浇注而成,所述现浇层呈工字形;所述钢筋笼包括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所述顶梁组件,中梁组件和底梁组件分别埋设在顶板部,中间部和支撑部的内部,所述中梁组件的两侧分别插设在顶梁组件和底梁组件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截面形状呈倒立的梯形,所述顶板部的顶部宽度为3m,所述顶板部翼缘根部厚度为0.4m,所述顶板部的跨度为8.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中间部厚度为1.6m,所述中间部的跨度为8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大跨度地区或跨海段的扩大端部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截面形状呈正立的梯形,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宽度为1.4m,所述支撑部的翼缘根部厚度为0.4m,所述支撑部的跨度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升高舒友刘政方亮张腾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