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60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滑轮支撑架、液压油缸、溜槽;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为U型,并固定在栈桥横向支撑梁两侧,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侧面通过转轴固定溜槽,所述的溜槽还与液压油缸成一定角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浇筑仰拱底部及浇筑矮边墙时无需更换溜槽而且使用遥控控制小车溜槽移动,解决了人工搬运溜槽的繁琐、不便同时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防止了混凝土产生离析等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为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隧道仰拱浇筑过程中溜槽需人工进行搬运,然后集中一处浇筑或直接灌注,容易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易离析等问题,使得混凝土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包括滑轮支撑架、液压油缸、溜槽;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为U型,并固定在栈桥横向支撑梁两侧,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侧面通过转轴固定溜槽,所述的溜槽还与液压油缸成一定角度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的滑轮支撑架通过遥控控制移动。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技术浇筑仰拱底部及浇筑矮边墙时无需更换溜槽而且使用遥控控制小车溜槽移动,解决了人工搬运溜槽的繁琐、不便同时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防止了混凝土产生离析等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溜槽侧面示意图;
[0011]图3为溜槽展开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滑轮支撑架;2、液压油缸;3、溜槽;4、栈桥横向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包括滑轮支撑架1、
液压油缸2、溜槽3;所述的滑轮支撑架1为U型,并固定在栈桥横向支撑梁4两侧,所述的滑轮支撑架1侧面通过转轴固定溜槽3,所述的溜槽3还与液压油缸2成一定角度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滑轮支撑架1通过遥控控制移动。
[0016]具体实施例1:
[0017]栈桥左右侧各分布2个可移动的滑轮支撑架1,滑轮支撑架1上固定折叠溜槽3,单个溜槽3长度3.85m,折叠长度2.05m,进料口宽度40cm,出料口宽度30cm,采用Q235钢材制作,滑轮支撑架1与栈桥横向支撑梁4连接,通过遥控控制滑轮支撑架1移动,斜撑采用液压油缸2进行支撑,通过调节油缸长度进行控制溜槽3坡度。
[0018]浇筑采用罐车直接通过溜槽3布料入模的方式浇筑,浇筑时通过溜槽3使混凝土流向底部和边墙位置,溜槽3出料口位置距离混凝土浇筑面高度为1.22m,满足规范要求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高度不超过2m的要求。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技术浇筑仰拱底部及浇筑矮边墙时无需更换溜槽而且使用遥控控制小车溜槽移动,解决了人工搬运溜槽的繁琐、不便同时保证浇筑混凝土质量,防止了混凝土产生离析等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仰拱移动式溜槽混凝土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轮支撑架、液压油缸、溜槽;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为U型,并固定在栈桥横向支撑梁两侧,所述的滑轮支撑架侧面通过转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龙胡红伟周慧刘超高涛张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