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354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涉及钢筋加工技术领域,所述钢筋笼绑扎系统包括下层桁架机构、上层桁架机构、第一抓手及第二抓手,上层桁架机构与下层桁架机构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放置钢筋笼的安装空间,下层桁架机构上设有第一抓手,第一抓手适于在下层桁架机构上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移动,上层桁架机构上设有第二抓手,第二抓手适于在上层桁架机构上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用于绑扎钢筋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筋笼绑扎系统,通过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在对应的下层桁架机构、上层桁架机构上移动,即可在钢筋笼不动的情况下,实现对钢筋笼沿长度方向的移动绑扎,绑扎效率更高。绑扎效率更高。绑扎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加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高铁、地铁的施工效率与安装精度,其施工的轨道板一般采用工厂预制,轨道板预制一般包括:轨道板钢筋笼绑扎,之后钢筋笼放置在模具内依次进行混凝土振捣、蒸汽养护、脱模及检测等步骤,其中钢筋笼的绑扎是指将钢筋笼各层交叉放置处的钢筋进行绑扎,钢筋笼的绑扎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到轨道板的施工效率与安装质量。
[0003]现有钢筋笼绑扎有两种方式:人工绑扎和机器绑扎,人工绑扎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机器绑扎一般先将钢筋笼拖动至绑扎位置,绑扎机器对钢筋笼的某一横截面绑扎完成后,沿着钢筋笼的长度方向拖动钢筋笼,绑扎钢筋笼的下一位置,不断绑扎移动直至整个钢筋笼绑扎完成,钢筋笼体积大,不断移动钢筋笼,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以解决现有钢筋笼绑扎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6]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绑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桁架机构(2)、上层桁架机构(3)、第一抓手(4)及第二抓手(5),所述上层桁架机构(3)与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放置钢筋笼(6)的安装空间,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上设有所述第一抓手(4),所述第一抓手(4)适于在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上沿所述钢筋笼(6)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上层桁架机构(3)上设有所述第二抓手(5),所述第二抓手(5)适于在所述上层桁架机构(3)上沿所述钢筋笼(6)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手(4)和所述第二抓手(5)用于绑扎所述钢筋笼(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绑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包括第一横梁(21)、第一纵梁(22)及第一竖梁(25),所述第一纵梁(22)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21)上且适于沿所述第一横梁(2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竖梁(25)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22)上且适于沿所述第一纵梁(2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竖梁(25)适于沿竖向升降,所述第一竖梁(25)与所述第一抓手(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绑扎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21)之间垂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纵梁(22),每个所述第一纵梁(22)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竖梁(2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绑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和第一齿轮齿条(24),所述第一纵梁(22)与所述第一横梁(21)通过所述第一齿轮齿条(2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齿条(24);和/或,所述下层桁架机构(2)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6)和第二齿轮齿条,所述第一竖梁(25)与所述第一纵梁(2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张准饶烺刘凯王丹何奕蔡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