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353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变压器通过主变基础设置于油坑的上方,油坑排放口与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连接,油坑管道上设置有阀门A;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设置于油坑与事故油池之间的管道上,排油管道上设置有阀门B,排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C;控制器采集液位计和流量计的数据,当液位数据达到阈值阀门A开启,则液体从油坑内排出,此时控制器根据速度数据不同控制阀门B和阀门C其中一个的通断,当速度数据处于变压器油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打开,阀门C断开,当速度数据处于积水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断开,阀门C打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避免了变压器油与积水混合的现象,有利于后期对事故油池内的变压器油的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配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浸式的变压器设置有油坑,油坑与事故油池通过管道连通,排放事故油。当变压器漏油时,其中的变压器油排放至油坑,降温防止燃烧隐患;油坑因置于室外,在阴雨天气会进入积水。现有技术的油坑与事故油池为一路管道,因此,既用来排放积水,又用来排放事故油。当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油坑只排放积水进入事故油池;当变压器发生漏油时,油坑排放事故油进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中的油不能直接排以避免环境污染,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当只有积水充满事故油池时,清理时需要人工及时抽取并运出,以避免变压器油与积水混合而增加处理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变电站无人值守,存在及时清理积水的现实困难,另外,即使清理将会花费很大的代价,无谓消耗而不经济。因此,避免积水排入事故油池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所提出避免积水排入事故油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包括变压器,变压器通过主变基础设置于油坑的上方,油坑的排放口通过油坑管道与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连接,油坑管道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设置于油坑与事故油池之间所连接的排油管道上,排油管道上设置有阀门B;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还连接一排往站外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C。
[0004]进一步的,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包括流量计,流量计与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阀门A、阀门B和阀门C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液位计设置于油坑内,与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连接。
[0005]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油坑管道上设置油水识别排放装置,采集获取液位计和流量计所的数据;当液位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阀门A为开启状态,则液体从油坑内排出,此时控制器根据速度数据的不同控制阀门B和阀门C其中一个的通断,由于变压器油在管道内的流速低,积水在管道内的流速高,当速度数据处于变压器油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打开,阀门C断开;当速度数据处于积水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断开,阀门C打开。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事故油池内不会存在积水,进而避免了变压器油与积水混合的现象,有利于后期对事故油池内的变压器油的处理,相应减少了消耗,并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7]图1:装置设置位置示意图;
[0008]图2:装置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1所示。
[0011]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变压器通过主变基础设置于油坑的上方,油坑的排放口通过油坑管道与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连接,油坑管道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设置于油坑与事故油池之间所连接的排油管道上,排油管道上设置有阀门B;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还连接一排往站外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C;油水识别排放装置用于控制阀门B或阀门C其中一个开启,另一个闭合,实现变压器油和积水分别排放,则第一路管道仅通过变压器油,第二路管道仅通过积水。
[0012]油水识别排放装置包括流量计,流量计与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流量计用于检测流通于油坑管道内的流体速度,并将速度数据反馈给与其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阀门A、阀门B和阀门C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用来控制阀门的通断;液位计设置于油坑内,与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连接,用来检测油坑内液体的液位数据。
[0013]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在变压器发生泄漏时,则变压器油直接向下流入油坑,油坑底部设计有最低点位置集油并作为排放口,油坑用于油温的冷却并同空气形成隔离,由于油坑通常设置于室外,因此在降雨后,油坑内会存在积水;当液位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阀门A为开启状态,则液体从油坑内排出,此时控制器根据速度数据的不同控制阀门B和阀门C其中一个的通断,由于变压器油在管道内的流速低,积水在管道内的流速高,当速度数据处于变压器油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打开,阀门C断开;当速度数据处于积水的流体速度数据范围内,则阀门B断开,阀门C打开。通常变压器发生泄漏概率很低,一般积水从阀门C管路排放,不会向事故油池排放,因而事故油池内不会存在积水,进而避免了变压器油与积水混合的现象,有利于后期对事故油池内的变压器油的处理,相应减少了消耗,并提高了经济性。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变油池油水识别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变压器通过主变基础设置于油坑的上方,油坑的排放口通过油坑管道与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连接,油坑管道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设置于油坑与事故油池之间所连接的排油管道上,排油管道上设置有阀门B;所述油水识别排放装置还连接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飞韩广秋马晓清邢子贤马得祥薛宏福马海莲苏长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