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14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收集池的外侧设置有池体凸台,池体凸台的内侧设置有铰接板,铰接板的外侧设置有遮盖构件,遮盖构件可通过铰接板进行旋转折叠,并可在池体凸台的内侧沿轨道痕迹进行横向拉动,遮盖构件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通风构件,且通风构件能通过纵向滑动实现安装槽的打开或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铰接板和侧板,配合腔道、滑杆、复位弹簧、池体凸台以及滑槽,以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收集池开口的展开面积进行工作,未安装有滑杆的侧板在直接使用时能直接通过铰接板进行旋转折叠,使收集池能一次展开固定大小的开口。大小的开口。大小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


[0001]本技术涉及碱性冷凝液回收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

技术介绍

[0002]离子膜电解作为传统的氯碱化工,因工艺条件要求,会从电解槽内产生75℃左右富含大量水蒸气且夹带着碱沫的氢气,流程中一般使用金属管线将氢气输送到下个工艺进行环节处理,在此期间因输送管线长,高温氢气会在管道内部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快速冷却形成碱性冷凝液,此冷凝液需及时从管道内排出以防止积液堵塞管道,早些年对于碱性冷凝液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其直接排放,但这种方法造成污染较为严重,同时也会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符合工业发展的需求,后经工艺的完善,现代企业一般都将碱性冷凝液进行中和回收,对其进行二次使用,降低原材料使用成本,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0003]现有的碱性冷凝液在回收中和的过程中,需先将液体集中引流至一个收集池内,以在便于液体在后续转流的同时,还能避免碱性冷凝液堆积在输送管道内造成积液堵塞,但现有的收集池整体呈开口状,外部无遮挡物,在人工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般使用金属薄板或塑料板等物体遮盖于收集池的开口,以防止灰尘进入收集池内与碱性冷凝液融合对后续的回收处理流程造成影响,此方式虽能简单处理收集池的开口,但其操作复杂,板体面积较大,不易控制,因此设计一种可简单控制开口闭合的收集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以解决现有收集池开口长期处于敞开状态,整体遮挡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盖板组件,包括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外侧设置有池体凸台,所述池体凸台的内侧设置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外侧设置有遮盖构件,所述遮盖构件可通过所述铰接板进行旋转折叠,并可在所述池体凸台的内侧沿轨道痕迹进行横向拉动,所述遮盖构件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通风构件,且所述通风构件能通过纵向滑动实现所述安装槽的打开或闭合。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凸台远离所述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矩形凸起,所述矩形凸起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遮盖构件进行调节的滑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遮盖构件包括侧板、滑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侧板呈对称分布的安装在所述铰接板外侧,并与所述池体凸台远离所述收集池的一侧相贴合,任一所述侧板内部且远离所述铰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腔道,所述腔道贯穿所述侧板并与外界连通,所述腔道内壁靠近所述池体凸台的一侧设置有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安装在所述腔道内,且所述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凸起,所述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槽内,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
所述滑杆与所述腔道的内壁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收集池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朝向所述池体凸台延伸的通道,所述侧板靠近所述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且所述通风口面积小于所述安装槽并与其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构件包括防尘板和磁条,所述防尘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防尘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内侧的所述通道内,所述安装槽内壁远离所述通道的一侧安装有供所述防尘板进行吸附固定的磁条。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侧板覆盖在池体凸台外侧,配合滑杆与滑槽的连接关系,使侧板和铰接板能通过滑动的方式进行调节驱动,操作方式简单,不会影响收集池开口的正常展开,铰接板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改变了侧板的调节方式,使侧板可以先折叠,后滑动,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可调性,而防尘板在侧板外提供的作用主要是对安装槽与通风口组成的可视开口进行活动密封,使人员能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开、合,以分担侧板的承载功能,使侧板只能在特定的使用需求才能进行开启,避免出现过度使用。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置有盖板组件的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还包括辅助坑道,所述辅助坑道的内侧设置有向所述收集池延伸的过道,所述收集池内部远离所述池体凸台的一端呈锥形,且所述收集池内部远离所述池体凸台一端的中央设置有连通所述过道的出液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坑道的外侧安装有自启泵,所述自启泵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连接有出液管,所述池体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收集池内侧的碱性水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铰接板和侧板,配合腔道、滑杆、复位弹簧、池体凸台以及滑槽,在液体收集时可通过铰接板配合侧板将收集池的开口直接覆盖,以避免灰尘进入池内,同时侧板和铰接板在使用时能通过外侧的滑杆在池体凸台内进行随意拉动,以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收集池开口的展开面积进行工作,未安装有滑杆的侧板在直接使用时能直接通过铰接板进行旋转折叠,使收集池能一次展开固定大小的开口,安装有滑杆的侧板,则能通过复位弹簧的压缩将滑杆收入至腔道内,使侧板和铰接板可从池体凸台外侧拆卸下,从而达到收集池开口完全展开的目的。
[0017]2、本技术通过安装槽、通风口和防尘板,工作人员可在安装槽内随意滑动防尘板控制安装槽开口的大小,以便于进行收集池内液体收集流程的观察,操作方式简单,无需单独打开侧板进行查看,而闲置状态下,防尘板则能通过磁条的吸附将安装槽完全封闭,避免灰尘进入收集池内。
[0018]3、本技术通过辅助坑道和过道,配合收集池,使液体收集后进行转流输送时,能通过收集池类似于漏斗的形状特征将收集的液体尽量排除完,以减少流程中液体的残留和损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组件及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盖板的冷凝液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收集池;101、出液口;2、辅助坑道;201、过道;3、出液管;4、自启泵;5、池体凸台;501、滑槽;6、铰接板;7、侧板;701、安装槽;702、通风口;703、防尘板;704、磁条;705、腔道;706、滑杆;707、通孔;708、复位弹簧;8、碱性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组件,包括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的外侧设置有池体凸台(5),所述池体凸台(5)的内侧设置有铰接板(6);所述铰接板(6)的外侧设置有遮盖构件,所述遮盖构件可通过所述铰接板(6)进行旋转折叠,并可在所述池体凸台(5)的内侧沿轨道痕迹进行横向拉动;所述遮盖构件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701),所述安装槽(701)内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通风构件,且所述通风构件能通过纵向滑动实现所述安装槽(701)的打开或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凸台(5)远离所述收集池(1)的一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矩形凸起,所述矩形凸起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遮盖构件进行调节的滑槽(5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构件包括侧板(7)、滑杆(706)和复位弹簧(708);所述侧板(7)呈对称分布的安装在所述铰接板(6)外侧,并与所述池体凸台(5)远离所述收集池(1)的一侧相贴合,任一所述侧板(7)内部且远离所述铰接板(6)的一端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腔道(705),所述腔道(705)贯穿所述侧板(7)并与外界连通,所述腔道(705)内壁靠近所述池体凸台(5)的一侧设置有通孔(7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706)安装在所述腔道(705)内,且所述滑杆(706)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707)的凸起,所述滑杆(706)相互远离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槽(501)内,所述复位弹簧(7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