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38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前端面一侧处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正极导线和逆变器负极导线,所述逆变器正极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正极连接器,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正极连接器,所述第二正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光伏板正极导线,所述逆变器正极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一负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二负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光伏板负极导线。通过对该装置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将光伏板与光伏逆变器接线处密封保护起来,并且使光伏板和光伏逆变器的接线变得非常方便,保证了光伏板的发电时长。保证了光伏板的发电时长。保证了光伏板的发电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5186637U)公开了一种光伏板跳线接线结构,包括光伏板外接正极引线、光伏板外接负极引线、光伏板自带负极引线以及光伏板自带正极引线;通过光伏板自带负极引线、光伏板自带正极引线进行若干个光伏板之间的连接,通过光伏板外接正极引线、光伏板外接负极引线进行光伏板与逆变器之间的连接;对所述的光伏板进行排序,则所述的逆变器通过光伏板外接正极引线与第一块光伏板的正极连接,通过光伏板外接负极引线与第二块光伏板的负极连接;所述的光伏板自带负极引线、光伏板自带正极引线将序号为奇数和序号为偶数的光伏板分别按正极与负极相连的方式连接,末端的相邻两块光伏板单独连接。本技术能够降低电缆中电能的损耗,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发电量。
[0004]然而该装置仍存在一些问题:该装置没有设置可以防水防灰的结构,光伏板必须在室外接收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才能发电,而室外的环境较为复杂,雨水或灰尘可能会对该装置连接处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光伏板的正常发电,该装置没有设置可以快速连接的结构,光伏板的发电只能在白天有太阳光照射时进行,对光伏板的连接耗费较长的时间会耽误光伏板的正常发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前端面一侧处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正极导线和逆变器负极导线,所述逆变器正极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正极连接器,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正极连接器,所述第二正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光伏板正极导线,所述逆变器正极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一负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负极连接器,所述第二负极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光伏板负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包括密封槽、第一密封圈、连接座、支撑台、第二密封圈、内螺纹,所述密封槽设置在第一正极连接器的下内壁中心处,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在密封槽的下内壁上,所述连接座设置在第一正极连接器的下内壁中心处靠近密封槽的位置处,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在第一正极连接器的中端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连接在支撑台的内壁
上;
[0007]所述第二正极连接器包括底座、螺杆、套筒、连接头,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一端中心处,所述螺杆另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连接头外圈的螺杆的端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一负极连接器与第一正极连接器的构造完全相同。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二负极连接器与第二正极连接器的构造完全相同。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套筒端部配合滑动在密封槽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套筒的端部与第一密封圈贴合。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套筒的外壁配合滑动在第二密封圈的内壁上。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螺杆通过内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一正极连接器的一端内壁之间。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头材质均为铜制。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光伏逆变器的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控制器。
[002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实用中,该装置设置有两组四个连接器,通过套筒、支撑台和两个密封圈可以很好的将正负极导线的连接处密封起来,防止雨水或灰尘进入到连接座和连接头的连接处而对光伏板的正常发电造成不良影响,
[0024]本实用中,该装置中的连接器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在保证导线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的同时使连接器的连接变得非常方便,使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对光伏板进行接线,保证光伏板的正常工作时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的第一正极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的第二正极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的第一正极连接器与第二正极连接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0029]图例说明:
[0030]1、光伏逆变器;2、逆变器正极导线;3、逆变器负极导线;4、第一正极连接器;5、第一负极连接器;6、第二正极连接器;7、第二负极连接器;8、光伏板正极导线;9、光伏板负极导线;10、控制器;401、密封槽;402、第一密封圈;403、连接座;404、支撑台;405、第二密封
圈;406、内螺纹;601、底座;602、螺杆;603、套筒;604、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1,光伏逆变器1可以将光伏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板接线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1)的前端面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正极导线(2)和逆变器负极导线(3),所述逆变器正极导线(2)远离所述光伏逆变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正极连接器(4),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4)远离逆变器正极导线(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正极连接器(6),所述第二正极连接器(6)远离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4)的一端设置有光伏板正极导线(8),所述逆变器负极导线(3)远离所述光伏逆变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负极连接器(5),所述第一负极连接器(5)远离逆变器正极导线(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负极连接器(7),所述第二负极连接器(7)远离所述第一负极连接器(5)的一端设置有光伏板负极导线(9),所述第一正极连接器(4)包括密封槽(401)、第一密封圈(402)、连接座(403)、支撑台(404)、第二密封圈(405)、内螺纹(406),所述密封槽(401)设置在第一正极连接器(4)的下内壁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密封圈(402)固定连接在密封槽(401)的下内壁上,所述连接座(403)设置在第一正极连接器(4)的下内壁中心靠近密封槽(401)的位置,所述支撑台(404)固定连接在第一正极连接器(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密封圈(405)固定连接在支撑台(40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正极连接器(6)包括底座(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晶辉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