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35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室,所述混气室为所述燃烧器内部中空的腔室;以及火盖,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将所述混气室与所述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通出所述燃烧器;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上作延伸并与所述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引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燃烧器以及燃气灶提高了通入燃烧器的燃气的动能,保障了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进而保障了燃烧的充分,具有显著进步。具有显著进步。具有显著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保障燃烧器以及燃气灶中燃烧的充分性对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本身的设计至关重要。若是燃烧器中的燃烧不充分,则会出现烟气过多且供热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负面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同时也在为了供应同能程度的热能时不利地增加了作为能源的燃气的消耗。而现有技术的燃烧器中,易因为通入燃烧器时的燃气缺乏足够的引射能力,而导致通入燃烧器中的燃气不具有足够的动能与空气作充分混合。在这种情况下,燃烧器中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多有暴露。因此,市场对于能够提高通入燃烧器的燃气的动能,保障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进而保障燃烧器中燃烧充分的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存在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保障燃烧器中燃烧充分,提供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
[0006]混气室,混气室为燃烧器内部中空的腔室;以及
[0007]火盖,火盖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将混气室与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通出燃烧器;火盖上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第一气体通道上作延伸并与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引入第一气体通道。
[0008]本方案中,在混气室中发生第一次燃气与空气的碰撞混合而得到燃气空气混合物的基础上,当燃气空气混合物以高速通过第一气体通道时,对应地连通在第一气体通道上的第二气体通道中产生负压,从而将燃烧器外部的空气抽入第一气体通道中。因此,空气通过第二气体通道流入第一气体通道中,并于第一气体通道中的燃气空气混合物发生二次碰撞混合,进一步使得燃气与空气之间的混合更为充分,为充分燃烧进一步提供了保障。随后,从第二气体通道离开火盖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再发生第三次碰撞混合并被点燃。
[0009]较佳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一收缩部和/或第二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二收缩部,第一收缩部的通道内径小于第一气体通道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和/或第二收缩部的通道内径小于第二气体通道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
[0010]本方案中,第一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一收缩部,在这种设置方式下,当气体通过第一收缩部时,因为气体所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收缩变小,对应地气体的流速得到加快,从而使得通过第一收缩部的气体具有了更高的动能,进而更为便利地在连通于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二气体通道中产生负压而将空气引入。另一方面,第二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二收缩部,并且通过相同的原理对其中所通过的空气进行加速,为二次碰撞混合中
的空气提供了更高的动能,对应地使得碰撞混合更为充分而燃烧更为充分。再一方面,通过第一收缩部和/或第二收缩部加速后从第二气体通道中喷出的燃气空气混合物速度得到了加速,从而在单位时间内为点燃所供应到的燃气空气混合物更为充足且稳定,从而可以在点燃时起到保焰的作用。
[0011]较佳地,以第一收缩部作为分隔点,第一气体通道上远离混气室的一段为出气段,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出气段上的第一收缩部开口处作延伸并与燃烧器外部相连通。
[0012]本方案中,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出气段上的第一收缩部开口处,从而通过第一收缩部并得到充分加速后的气体,充分在连通于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二气体通道中产生负压而将空气引入,为二次碰撞混合引入足量空气而对充分燃烧提供了保障。
[0013]较佳地,燃烧器上设置有第三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将燃气通入混气室,第三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三收缩部,第三收缩部的通道内径小于第三气体通道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
[0014]本方案中,当气体通过第三收缩部时,因为气体所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收缩变小,对应地气体的流速得到加快,从而使得通过第三收缩部的气体具有了更高的动能。在此基础上,当燃气通过第三气体通道进入混气室时,具有高动能的燃气与混气室中的空气发生碰撞而产生充分混合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为充分燃烧提供了条件。
[0015]较佳地,燃烧器由上层和下层拼接而成,混气室同时贯通上层和下层,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设置在上层中,第三气体通道设置在下层中。
[0016]本方案中,燃烧器通过上层和下层拼接而成的方式进行设置,从而在加工燃烧器时,可以对应地分别对上层和下层进行加工,上层和下层的分别加工互不干扰,易于加工出两者上各自的特征。由此,在加工层面上降低了难度,方便了燃烧器加工时的便捷程度并降低了加工成本。再一方面,第三气体通道设置在下层中从而在下层对燃烧器进行燃气供应,所供应的燃气在贯通上层和下层的混气室中作出充分的混合,且第一气体通道设置在上层中从而在上层将燃气空气混合物进行排出,整个工作流程方便快捷,保障了燃烧器开始工作时的快速响应,保障了燃烧器在整个工作周期上燃烧的充分和可靠。
[0017]较佳地,上层和下层之间设置有中层,混气室同时贯通上层、中层和下层,中层上围绕混气室设置有竖直向下开口的进气室,第二气体通道通过进气室与燃烧器外部相连通。
[0018]本方案中,中层上围绕混气室设置有竖直向下开口的进气室,第二气体通道通过进气室与燃烧器外部相连通,从而在设置方式上避免了第二气体通道在燃烧器的侧面通出,有效地防止了第二气体通道受到在具体使用时可能沿燃烧器侧面流下的液体的影响,保障了第二气体通道在功能上的稳定可靠。再一方面,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的第二气体通道长度相较于其它设置方式更短,从而在通过负压向第一气体通道吸入空气时的反应时间更短,使得空气尽快与第一气体通道中的燃气空气混合物发生碰撞,进一步保障了燃烧器开始工作时快速响应,进一步保障了燃烧器在整个工作周期上燃烧的充分和可靠。
[0019]较佳地,中层朝向混气室的中心作延伸并形成第四收缩部,第四收缩部通道内径小于混气室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
[0020]本方案中,在上述第三气体通道设置在下层中从而在下层对燃烧器进行燃气供应,所供应的燃气在贯通上层和下层的混气室中作出充分的混合,且第一气体通道设置在
上层中从而在上层将燃气空气混合物进行排出的基础上,混气室内部再形成有第四收缩部,燃气空气混合物经由混气室中的第四收缩部时,因为所通过的路径的横截面积收缩变小,对应地充分混合后的燃气空气混合物的流速得到加快,从而使得以高速从第一气体通道排出,提高了燃烧时所供应到的燃气空气混合物的量,进一步保障了燃烧的充分。
[0021]较佳地,第一气体通道为形成在火盖上的火孔,火孔为文丘里管结构。
[0022]本方案中,第一气体通道形成为火盖上的火孔。在这一基础上,火孔为文丘里管结构,从而通过文丘里管中横截面积的收缩变小,而对通过于第一气体通道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作出加速,保障了燃烧时所供应到的燃气空气混合物的量,从而保障了燃烧的充分。
[0023]较佳地,第一气体通道在第一收缩部处形成有导向面。
[0024]本方案中,通过导向面,引导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室,所述混气室为所述燃烧器内部中空的腔室;以及火盖,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将所述混气室与所述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通出所述燃烧器;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上作延伸并与所述燃烧器外部相连通,用于将气体引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一收缩部和/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二收缩部,所述第一收缩部的通道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和/或所述第二收缩部的通道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上其它部分的通道内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收缩部作为分隔点,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上远离所述混气室的一段为出气段,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起始于所述出气段上的所述第一收缩部开口处作延伸并与所述燃烧器外部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上设置有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将燃气通入所述混气室,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中段上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