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3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其包括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下壳体上设置有电池包内部模组、BMS模块、BDU模块和液冷管,电池包内部模组、BDU模块和液冷管与BMS模块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线束安装的线束安装区,主线束具有多根分支线束,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分支线束进行约束以使分支线束按度出线方式与BMS模块上线束连接端连接的线束布置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线束安装对线束安装区的占用小,继而能够留出更多的安装空间,确保线束与模组和液冷管之间预留≥10mm的空间距离,保证线束不会与周边发生摩擦造成线束磨损,另外,单根线束不受力,进而不会导致线束端部的端子退针。导致线束端部的端子退针。导致线束端部的端子退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设计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池包的下壳体内一般设置有电池包内部模组、BMS模块、BDU模块和液冷管等。由于线束的安装区空间比较小,现有的电池包内BMS线束固定出线时,线束走线转弯半径不足,在狭小的空间内走线,容易导致线束受力导致端子退针。其次,在线束安装后,线束与对应模组和液冷管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线束会与周边发生摩擦造成线束磨损得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
[0007]其包括电池包下壳体,电池包下壳体上设置有电池包内部模组、BMS模块、BDU模块和液冷管,电池包内部模组、BDU模块和液冷管与BMS模块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线束安装的线束安装区,主线束具有多根分支线束,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分支线束进行约束以使分支线束按度出线方式与BMS模块上线束连接端连接的线束布置工装,所述分支线束安装于所述线束布置工装上时,单根所述分支线束不受力。
[0008]优选的,所述线束布置工装包括工装板体,且工装板体的顶部设置有呈弧形的线束布置槽,多个所述分支线束均设置于线束布置槽内。
[0009]优选的,所述线束布置槽呈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形状设置,线束布置槽的大端用于供分支线束安装,线束布置槽的小端用于供主线束安装,所述线束布置槽大端的弧度为度。
[0010]优选的,所述BMS模块内固定有线束支架,且主线束通过扎带绑扎在线束支架上。
[0011]优选的,所述线束布置工装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于电池包下壳体内,且线束布置工装的外侧形状为矩形。
[00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使用时,分支线束能够呈90度出线方式与线束连接端连接,并且单根分支线束不受力。其次,也能够使得线束安装对线束安装区的占用小,继而能够留出更多的安装空间,确保线束与模组和液冷管之间预留≥10mm的空间距离,保证线束不会与周边发生摩擦造成线束磨损,另外,单根线束不受力,进而不会导致线束端部的端子退针。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的线束安装区布置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的线束布置工装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说明:1电池包下壳体、2电池包内部模组、3BMS模块、31线束连接端、4BDU模块、5液冷管、6线束安装区、7主线束、8分支线束、9线束布置工装、91工装板体、92线束布置槽、10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0019]参照图1

2:
[0020]实施例一
[0021]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包括电池包下壳体1,电池包下壳体1上设置有电池包内部模组2、BMS模块3、BDU模块4和液冷管5,电池包内部模组2、BDU模块4和液冷管5与BMS模块3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线束7安装的线束安装区6,主线束7具有多根分支线束8。由于线束安装区6的空间较小且线束股数较多,易造成线束走线难、局部单根受力,转弯半径无法满足,使用过程中线束性能无法保证,易出现端子受力退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线束布置工装9。
[0022]需要说明的是,线束布置工装9包括工装板体91,且工装板体91的顶部设置有呈弧形的线束布置槽92,多个分支线束8均设置于线束布置槽92内。线束布置槽92呈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形状设置,线束布置槽92的大端用于供分支线束8安装,线束布置槽92的小端用于供主线束7安装,线束布置槽92大端的弧度为90度。具体的,线束布置工装9可以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于电池包下壳体1内,且线束布置工装9的外侧形状为矩形。
[0023]进一步的,BMS模块3内固定有线束支架,且主线束7通过扎带10绑扎在线束支架上。
[0024]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工装板体91安装于线束连接端31的下方,之后将分支线束8设置于线束布置槽92内,使得分支线束8呈90度出线方式与线束连接端31连接,此时,单根分支线束8不受力。另外,在工装板体91与扎带10配合使用后,使得主线束7与电池包下壳体1、电池包内部模组2、BDU模块4等结构基本不接触,进而使得线束不会与周边发生摩擦造成线束磨损。其次,也能够使得线束安装对线束安装区6的占用小,继而能够留出更多的安
装空间。
[0025]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包括电池包下壳体(1),电池包下壳体(1)上设置有电池包内部模组(2)、BMS模块(3)、BDU模块(4)和液冷管(5),电池包内部模组(2)、BDU模块(4)和液冷管(5)与BMS模块(3)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线束(7)安装的线束安装区(6),主线束(7)具有多根分支线束(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下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分支线束(8)进行约束以使分支线束(8)按90度出线方式与BMS模块(3)上线束连接端(31)连接的线束布置工装(9),所述分支线束(8)安装于所述线束布置工装(9)上时,单根所述分支线束(8)不受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布置工装(9)包括工装板体(91),且工装板体(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祥柳士江郎林邓辉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舟之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