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系统、交通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13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系统、交通设备。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像源,被配置为发出像源光线;透反光学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像源光线的一部分透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一光线,以及使像源光线的另一部分反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二光线;第一反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光线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放大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第一光线和/或第二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得第一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眼盒区域形成第一虚像,第二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眼盒区域形成第二虚像,其中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系统、交通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系统、交通设备。

技术介绍

[0002]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装置)也称为平视显示装置。通过将HUD的像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成像窗(后装的成像板或者车辆的挡风窗等)上,用户无需低头就可以直接看到画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在一些情形中,可以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所导致的分心,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系统、交通设备。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像源,被配置为发出像源光线;透反光学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像源光线的一部分透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一光线,以及使像源光线的另一部分反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二光线;第一反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光线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放大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第一光线和/或第二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得第一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眼盒区域形成第一虚像,第二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眼盒区域形成第二虚像,其中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显示装置及反射部。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设备,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显示系统。
[0007]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不同。
[0008]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包括:第一虚像的主光轴和第二虚像的主光轴同轴,或者第一虚像的主光轴和第二虚像的主光轴具有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小于预设值。
[0009]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值小于或等于10度。
[0010]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像源包括第一像源和第二像源,第一像源被配置为发出第一光线,第二像源被配置为发出第二光线;或者像源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发出第一光线,第二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发出第二光线。
[0011]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光学元件为波长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波长特性透射第一光线且反射第二光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的波长不同;或者透反光学元件为偏振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偏振特性透射第一光线且反射第二光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的偏振态类型不同;或者透反光学元件为偏振波长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偏振特性和波长特性透射第一光线且反射第二光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的偏振态类型和波长均不同。
[0012]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光学元件对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透反光学元件对第二光线的透射率;和/或透反光学元件对第一光线的反射率小于透反光学元件对第二光线的反射率。
[0013]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入射到透反光学元件的像源光线具有n个谱线或谱带,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透反光学元件对于n个谱线或谱带的波段平均反射率大于60%,透反光学元件对于n个谱线或谱带之外的波段的平均透射率大于60%。
[0014]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谱线或谱带至少包括三个谱线或谱带,第一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位于410nm~480nm区间范围内,第二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位于500nm~565nm区间范围内,第三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位于590nm~690nm区间范围内;以及透反光学元件,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对三个谱线或谱带的半峰宽以内的反射率都大于50%。
[0015]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透射元件,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设置为转换入射至其的光线的偏振态类型,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设置于偏振透反元件和第一反射件之间,或者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设置于偏振波长透反元件和第一反射件之间。
[0016]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第一光线透射后转换为第三光线且使入射至其的第三光线透射后转换为第二光线;或者,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第二光线透射后转换为第三光线且使入射至其的第三光线透射后转换为第一光线。
[0017]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偏振转换透射元件为偏振转换波片;第一光线为P偏振光,第二光线为S偏振光,第一光线经偏振转换透射元件多次转换其偏振态类型,且第一光线以P偏振光出射偏振透反元件;或第一光线为S偏振光,第二光线为P偏振光,第一光线经偏振转换透射元件多次转换其偏振态类型,且第一光线以S偏振光出射偏振透反元件。
[0018]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光学元件与第一反射件平行设置,且均被配置为与水平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一光线经第一反射件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并从透反光学元件透射出射;第二光线经透反光学元件从透反光学元件反射出射。
[0019]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振转换反射元件,被配置为水平设置于第一反射件上方,第一偏振转换反射元件接收并反射光线至第一反射件,并改变反射光线的偏振态类型,其中第一反射件为透反元件;第二偏振转换反射元件,被配置为水平设置于透反光学元件上方,第二偏振转换反射元件接收并反射光线至透反光学元件,并改变反射光线的偏振态类型。
[0020]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光学元件与第一反射件对称设置,且均被配置为与水平面具有第三角度;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偏振转换反射元件,被配置为水平设置于第一反射件上方;第三偏振转换反射元件接收经第一反射件透射出射的第一光线,且转换第一光线的偏振态类型,并将第一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件,其中第一反射件为透反元件;第一光线经第一反射件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后,透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第二光线反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和/或透反光学元件与第一反射件对称设置,且均被配置为与水平面具有第四角度;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偏振转换反射元件,被配置为水平设置于透反光学元件上方;第四偏振转换反射元件接收经透反光学元件透射出射的第二光线,且转换第二光线的
偏振态类型,并将第二光线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第一光线经第一反射件反射至透反光学元件后,透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其中第一反射件为平面反射组件;第二光线反射出射透反光学元件反射;和/或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反射组件,被配置为与透反光学元件和第一反射件平行;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在第三反射组件上的反射路径重合。
[0021]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折射元件,被配置为设置在像源上,以增加像源光线的光程;和/或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封装像源、透反光学元件、第一反射件和放大元件。
[0022]例如,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像源,被配置为发出像源光线,像源光线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光线和第二波长光线;波长透反光学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第一波长光线透射出透反光学元件,使第二波长光线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像源,被配置为发出像源光线;透反光学元件,被配置为使入射至其的所述像源光线的一部分透射出射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一光线,以及使所述像源光线的另一部分反射出射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形成第二光线;第一反射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光线反射至所述透反光学元件;放大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其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或所述第二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得第一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眼盒区域形成第一虚像,第二光线被反射部反射到所述眼盒区域形成第二虚像,其中所述第一虚像与所述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虚像与所述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虚像与所述第二虚像为同轴虚像包括:所述第一虚像的主光轴和所述第二虚像的主光轴同轴,或者所述第一虚像的主光轴和所述第二虚像的主光轴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预设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值小于或等于10度。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源包括第一像源和第二像源,所述第一像源被配置为发出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像源被配置为发出所述第二光线;或者所述像源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发出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被配置为发出所述第二光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反光学元件为波长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波长特性透射所述第一光线且反射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的波长不同;或者所述透反光学元件为偏振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偏振特性透射所述第一光线且反射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态类型不同;或者所述透反光学元件为偏振波长透反元件,且被配置为根据偏振特性和波长特性透射所述第一光线且反射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态类型和波长均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所述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所述第二光线的透射率;和/或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所述第一光线的反射率小于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所述第二光线的反射率。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入射到所述透反光学元件的像源光线具有n个谱线或谱带,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于所述n个谱线或谱带的波段平均反射率大于60%,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对于所述n个谱线或谱带之外的波段的平均透射率大于6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n个谱线或谱带至少包括三个谱线或谱带,第一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位于410nm~480nm区间范围内,第二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
位于500nm~565nm区间范围内,第三个谱线或谱带的峰值位置位于590nm~690nm区间范围内;以及所述透反光学元件,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对所述三个谱线或谱带的半峰宽以内的反射率都大于50%。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振转换透射元件,所述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设置为转换入射至其的光线的偏振态类型,所述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设置于所述偏振透反元件和所述第一反射件之间,或者所述偏振转换透射元件被配置为设置于所述偏振波长透反元件和所述第一反射件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军徐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