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04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它至少包括与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沿油管中心放入井下的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其特征是: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在油管(4)内下入到油井井内设计的深度。用于将上体的导电接触环同下体的弹性导电接触环准确对接,使井上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用于将上体的导电接触环同下体的弹性导电接触环准确对接,使井上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开发中,潜油电泵一直是人工举升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潜油螺杆泵、直线电机的应用使得潜油电泵采油工艺技术迅猛发展,并随着斜井数量不断增加,将逐步替代地面抽油机采油工艺。
[0003]现有技术中,经常要对井下的原油通过潜油电泵进行往上输油,潜油电泵的安装位置在井下1000米以下,潜油电泵用电缆对井下电机供电,在目前所采取的方法是在地面将电缆与潜油电泵联接,再将电缆逐根绑在油管外壁上,潜油电泵和电缆随油管一同下入井内。
[0004]由于油管有损伤或井斜,电缆绑在油管外壁上下井,易造成电缆损坏及井下落物,从而造成井下事故,增加修井成本。
[0005]对此,有人提供了一种井下电缆对接装置,将下连接结构及金属底座通过下线缆与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并直接放入井下,再将上电缆与上连接结构相连,然后将上连接结构及其相连接各部件一同顺着油管中心放入井下,通过为线圈通电,使得金属罩及上金属柱产生电磁吸力,与下连接结构及金属底座吸引靠近,且由于上电缆与上连接结构及其相连接各部件的自重,使得金属底座与金属罩底部相互靠近并对接,达到下连接结构与上连接结构对接导电的目的;该专利技术上下两部分通过电磁吸力及自身重力在井下即可完成对接导电,因此,上电缆与上连接结构及其相连接各部件可顺着油管中心放入井下,从而避免电缆被井壁挤压损坏,同时也避免与井壁摩擦造成井下落物等问题,防止井下事故的发生,节约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0006]中国专利在另一份公开专利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管内的潜油电缆对接装置及潜油电缆对接拆分方法》,包括电缆上连接体和电缆下连接体;电缆上连接体包括加重杆、母头连接体、卡环锁套、卡环、母头连接筒、母头本体、封隔环和接电环;所述加重杆、母头连接体、母头连接筒和母头本体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内腔,且加重杆、母头连接体、母头连接筒和母头本体依次连接,进而使加重杆、母头连接体、母头连接筒和母头本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卡环锁套套设于所述母头连接体的外表面,且卡环被夹紧于卡环锁套和母头连接筒之间;所述母头本体的内部设有三个封隔环和三个接电环),且三个封隔环与三个接电环相间分布;所述电缆下连接体包括过电缆油管短节、母头锁定体、锁钩、公头总成、导电环和固定底座;所述过电缆油管短节和母头锁定体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内腔,所述公头总成的中部通过固定底座)连接于母头锁定体的内腔,以及公头总成的下部连接于电缆油管短节的内腔;所述导电环设有三个且三个导电环沿着竖直方向绝缘相间固定于公头总成的上端,所述锁钩连接于母头锁定体的内腔,且锁钩位于导电环的上方;通过电缆上连接体插入电缆
下连接体的母头锁定体中,进而使锁钩卡住卡环且三个接电环分别与三个导电环一一对应接触。
[0007]分析以上结构,只要是在油管中心进行上连接体和电缆下连接体电缆接头连接,都会存在如下如问题:
[0008]1)上下电缆体对接时采用加重杆对接,加重杆会使摩擦力波动大,影响对接的可控性和成功率。
[0009]2)上下体对接时形成活塞死腔效应,致使对接不到位。
[0010]3)上下电缆体对接时采用加重杆对接,接触不好,容易形成虚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以便克服现有电缆湿接头连接时,摩擦力波动大,加重杆定力量对接的缺点,提高对接的可控性和成功率。
[001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以便防止上下体对接时形成活塞死腔效应,致使对接不到位,影响整个井下潜油泵作业失败。
[0013]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以便克服现有上下电缆体对接时接触不好,或形成虚接,导电不充分的问题。
[0014]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至少包括与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沿油管中心放入井下的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其特征是: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在油管(4)内下入到油井井内设计的深度;
[0015]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湿接头上体一端通过电缆连接井上三相电源(7);通过油管(4)连接井口液压单元(5),随电缆和油管深入到井下与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进行三相电源接头对接,三相电源(7)依次通过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导电接触环和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弹性导电接触环动态电接触后向潜油电泵机组(3)进行供电;
[0016]动态电接触过程包括:当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下端的锥体进入湿接头下体腔内时,首先由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对中套(202) 扶正,引入接线体(203)内,在下行过程中,下行中上体引导头同下体接线体腔体形成密封,此时,在加重杆(101)的作用下,锥体进入湿接头下体腔内形成活塞效应压力增大,阻止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 (1)下端的锥体进一步进入湿接头下体腔;
[0017]压力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下移速度降低或停止时,与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管路相通的井口液压单元(5)开始向油管(4)内增压,通过油管(4)作用于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 (1)的锥体部位,当压力达到作用于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上体引导头的密封轴上时,压力超过上体引导头剪钉(1013)的剪切力时,剪钉 (1013)被剪断;
[0018]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和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中心通道打开,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密封轴(1015)上行,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 下体内的重质绝缘油(6)进入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上体内常压腔体内,使湿接头上体向下移动没有阻力,湿接头上体在井口液压力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直至定位套(105)与对中套(202)台阶接触,上体的导电
接触环(108)同下体的弹性导电接触环(207)准确对接,使井上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
[0019]所述的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是一个杆状结构体,它的上端是加重杆(101),下端为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在加重杆(101) 和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之间依次串接有双连套(103)、主线绝缘垫(104)、定位套(105)、上空腔轴(106)和下空腔轴(110),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分布在下空腔轴(110)外臂,杆状结构体最下端为导线头,导线头用于导引进入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腔体内,并在井上液压泵作用下,完成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与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腔体压力平恒,使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与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导电接触环可靠连接。
[0020]所述的杆状结构体中心为空腔体,空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湿接头上体一端通过电缆连接井上三相电源(7);通过油管(4)连接井口液压单元(5),三相电源(7)依次通过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导电接触环和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弹性导电接触环动态电接触后向潜油电泵机组(3)进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下端包括一锥体,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包括下体腔,所述锥体进入湿接头下体腔内时,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和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形成一中心通道,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上体引导头有一剪钉(1013),通过剪钉(1013)使密封轴(1015)与上体引导头连接,密封轴(1015)将中心通道隔离,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上体引导头同下体接线体腔体形成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井口液压单元(5)包括有压力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到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下移速度或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的上体内腔体为常压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下体内有重质绝缘油(6)和对中套(202)的台阶,重质绝缘油(6)进入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上体内常压腔体内,使湿接头上体向下移动没有阻力,直至定位套(105)与对中套(202)台阶接触,上体的导电接触环(108)同下体的弹性导电接触环(207)准确对接,使井上三相供电导入井下潜油电泵机组对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是一个杆状结构体,它的上端是加重杆(101),下端为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在加重杆(101)和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之间依次串接有双连套(103)、主线绝缘垫(104)、定位套(105)、上空腔轴(106)和下空腔轴(110),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分布在下空腔轴(110)外臂,杆状结构体最下端为导线头,导线头用于导引进入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腔体内,并在井上液压泵作用下,完成电缆湿接头上连接体(1)与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腔体压力平恒,使环状间隔分布的导电接触环与电缆湿接头下连接体(2)的导电接触环可靠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下潜油泵的电机相连的电缆湿接头与井上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杆状结构体中心为空腔体,空腔体包括上空腔轴(106)和下空腔轴(110),上空腔轴(106)和下空腔轴(110)内有桥轴(1012),下空腔轴(110)外有绝缘套(109)绝缘,桥轴(1012)延伸至杆状结构体下部的密封轴(1015)处,密封轴(1015)上端轴径减小,轴径减小的外径侧套有剪钉(1013),密封轴(1015)穿过导线头(1014)的内轴,导线头(1014)的外径有第一密封圈(1016),密封轴(1015)下端第二密封圈(1017)。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权张西明刘建超米瑞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弘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