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65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具体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多个所述线圈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整体透气效果。整体透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真丝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真丝混纺有丝绵、丝麻、丝绒、丝毛这四种材质,丝棉是最常见的真丝混纺织物了,丝麻,一般是真丝和亚麻交织的面料,丝毛是真丝和羊毛交织的面料,真丝绒,一种就是寻常的丝绒,下垂感极好,绒面柔滑,这种料子通常是真丝的底布,表面绒的成分是粘胶。
[0003]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是众多面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0004]传统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在具体使用时,结构强度较低,受到外力拉扯容易被撕裂,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出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真丝混纺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多个所述线圈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织纱线包括内芯纱,所述内芯纱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所述第二针织纱线的结构和所述交错纱线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针织纱线的结构相同。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外包纱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所述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之间形成透气腔,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
[0013]2.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均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而成,在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并在多个线圈之间交错
针织有交错纱线,通过交错纱线对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的线圈进行交错填充,从而提升第一针织纱线和第二针织纱线交错针织部位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真丝层、第二真丝层的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从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
[0014]3.第一真丝层中第一针织纱线、第二针织纱线和交错纱线中的内芯纱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一真丝层(表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拉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真丝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针织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真丝层和第二真丝层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真丝层;2、第二真丝层;3、第一针织纱线;4、第二针织纱线;301、线圈;5、交错纱线;6、内芯纱;7、外包纱;8、透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结构相同,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相对侧接触,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制备成物品时,第一真丝层1属于表层,第二真丝层2属于内层,第一真丝层1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均匀分布设置,第一真丝层1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多个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均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在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并在多个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通过交错纱线5对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的线圈301进行交错填充,从而提升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部位之间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从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抗拉效果。
[0023]第一针织纱线3包括内芯纱6,内芯纱6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7;其中,第二针织纱线4的结构和交错纱线5的结构均与第一针织纱线3的结构相同。
[0024]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在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中的外包纱7均由若干股真丝纤维加捻而成,提升整个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亲肤效果。
[0025]第一真丝层1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一真丝层1(表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拉效果。
[0026]第二真丝层2中第一针织纱线3、第二针织纱线4和交错纱线5中的内芯纱6由若干股棉纤维加捻而成,提升了第二真丝层2(内层)的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进而提升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抗静电效果、透气性和保温效果。
[0027]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进行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边缘部位的连接,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之间形成透气腔8,有效提升真丝混纺针织面料的整体透气效果。
[0028]工作原理:真丝混纺针织面料整体设置为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的边缘部位交错针织连接,并在第一真丝层1、第二真丝层2之间形成透气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真丝层(1)和第二真丝层(2)相对侧接触,所述第一真丝层(1)包括若干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真丝层(1)由多个第一针织纱线(3)和多个第二针织纱线(4)交错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和第二针织纱线(4)的交错针织部位形成线圈(301),多个所述线圈(301)之间交错针织有交错纱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织纱线(3)包括内芯纱(6),所述内芯纱(6)的外侧螺旋缠绕有多根外包纱(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丝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织纱线(4)的结构和所述交错纱线(5)的结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纬锋魏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田针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