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52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包括作业台、固定在作业台上端面的环形轨道、滑动安装在环形轨道上的下模组以及设置在下模组上端的成型上模,所述作业台的中部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的下端安装有导流板,所述作业台上还固定安装有升降成型上模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成型上模的上端面相连接,保证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作业台来进行支撑安装环形轨道,方便通过环形轨道来进行安装多个下模组,保证下模组可以在环形轨道上灵活的进行滑动,当需要加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顶杆来卡合在卡槽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下模组在环形轨道上快速进行定位。以保证下模组在环形轨道上快速进行定位。以保证下模组在环形轨道上快速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工具。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72406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胶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包括液压杆、固定板、定位柱、伸缩杆、压板;所述液压杆向下固定在固定板上并带动穿过压板的伸缩杆,伸缩杆下端固定在压板上,固定板底面上有多根定位柱垂直固定,定位柱穿过压板;所述压板下方水平固定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有滑出机构沿导轨移动,滑出机构上固定有开模机构,开模机构上依次可拆卸固定下模板、成型上模板、成型上模翻转机构。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模具在加工过程中每次成型后需要等待取模作业,不方便连续进行操作加工,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收集机构,不方便快速对加工工件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达到连续加工和方便收集成型工件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包括作业台、固定在作业台上端面的环形轨道、滑动安装在环形轨道上的下模组以及设置在下模组上端的成型上模,所述作业台的中部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的下端安装有导流板,所述作业台上还固定安装有升降成型上模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成型上模的上端面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轨道包括支撑底环和限位顶环,所述限位顶环设置在支撑底环的上端面,且限位顶环与支撑底环一体成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组包括基座、支撑板和成型下模,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上端面,所述成型下模安装在支撑板的上端面,且成型下模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下端面安装有与限位顶环相配合的夹持架,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成型下模的第二电动伸缩杆。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架侧面滑动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末端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通过连接板与基座相连接,所述限位顶环上开设有与顶杆相对应的卡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台的上端面垂直设置有与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的立架,所述立架与作业台垂直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台下端面的四个边角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作业台垂直固定,且支撑柱的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垫。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模具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保证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作业台来进行支撑安装环形轨道,方便通过环形轨道来进行安装多个下模组,保证下模组可以在环形轨道上灵活的进行滑动,当需要加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顶杆来卡合在卡槽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下模组在环形轨道上快速进行定位,方便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来带动成型上模与成型下模配合成型作业,成型完成以后抽拉顶杆即可实现滑动下模组,保证另一个下模组可以快速进行定位继续加工作业,进而达到连续加工的目的,而成型后的产品可以通过翻转成型下模来将产品掉落到排料槽中,最后通过导流板的设置来保证更快速进行收集作业。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装置在未安装下模组时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右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下模组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图4所示装置的右视图。
[0021]图中:1、作业台;11、排料槽;12、导流板;13、第一电动伸缩杆;14、立架;15、支撑柱;151、防滑垫;2、环形轨道;21、支撑底环;22、限位顶环;23、卡槽;3、下模组;31、基座;311、夹持架;312、顶杆;313、支撑弹簧;314、连接板;32、支撑板;321、第二电动伸缩杆;33、成型下模;4、成型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3]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包括作业台1、固定在作业台1上端面的环形轨道2、滑动安装在环形轨道2上的下模组3以及设置在下模组3上端的成型上模4,作业台1的中部开设有排料槽11,排料槽11的下端安装有导流板12,作业台1上还固定安装有升降成型上模4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与成型上模4的上端面相连接,作业台1的上端面垂直设置有与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立架14,立架14与作业台1垂直固定连接,作业台1下端面的四个边角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与
作业台1垂直固定,且支撑柱15的下端面安装有防滑垫151,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作业台1来进行支撑安装环形轨道2,方便通过环形轨道2来进行安装多个下模组3,保证下模组3可以在环形轨道2上灵活的进行滑动,当需要加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顶杆312来卡合在卡槽23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下模组3在环形轨道2上快速进行定位,方便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3来带动成型上模4与成型下模33配合成型作业,成型完成以后抽拉顶杆312即可实现滑动下模组3,保证另一个下模组3可以快速进行定位继续加工作业,进而达到连续加工的目的,而成型后的产品可以通过翻转成型下模33来将产品掉落到排料槽11中,最后通过导流板12的设置来保证更快速进行收集作业,解决了现有模具在加工过程中每次成型后需要等待取模作业,不方便连续进行操作加工,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收集机构,不方便快速对加工工件进行收集的问题;
[0024]环形轨道2包括支撑底环21和限位顶环22,限位顶环22设置在支撑底环21的上端面,且限位顶环22与支撑底环21一体成形,限位顶环22上开设有与顶杆312相对应的卡槽23,通过对环形轨道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支撑底环21来安装限位顶环22,方便通过限位顶环22来进行安装下模组3,保证下模组3可以通过夹持架311在限位顶环22上滑动,同时通过对卡槽23的设置来保证下模组3更好的进行定位;
[0025]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包括作业台(1)、固定在作业台(1)上端面的环形轨道(2)、滑动安装在环形轨道(2)上的下模组(3)以及设置在下模组(3)上端的成型上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台(1)的中部开设有排料槽(11),所述排料槽(11)的下端安装有导流板(12),所述作业台(1)上还固定安装有升降成型上模(4)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3),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3)的输出端与成型上模(4)的上端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2)包括支撑底环(21)和限位顶环(22),所述限位顶环(22)设置在支撑底环(21)的上端面,且限位顶环(22)与支撑底环(21)一体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3)包括基座(31)、支撑板(32)和成型下模(33),所述支撑板(32)固定安装在基座(31)的上端面,所述成型下模(33)安装在支撑板(32)的上端面,且成型下模(33)与支撑板(32)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孟郑凯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飞而康精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