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37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由至少三块模具板与一块底板围成,每块模具板上均嵌设有腹板,特点是每块腹板均由一组活块组拼接形成,每组活块组依次排列嵌设在相对应的模具板上;优点是嵌设在每块模具板上的腹板由一块活块变为一组活块组,每组活块组中的单个活块的体积与质量相比较整个腹板的质量与体积小了许多,在将活块与砂型分离的过程中,使用更少的力即可将活块与砂型分离,更加方便。更加方便。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型铸造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砂型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活块是模具的一部分,但在制模时与主模分开,用销钉、燕尾等方式与主模连接,主要用于零件不在分型面的凸台和可以相互借用的块公用,使用活块可以减少制模、造型的难度,节省材料、减少工作量。在对风电类铸件进行加工时,也会采用在模具内嵌设活块以辅助铸造成型,但是由于风电类铸件的体积都比较大,与之相配合的活块的质量与体积也较大,在砂型铸造完成后,在将活块与砂型进行脱模的过程中,体积与质量较大的活块很容易就会拉伤砂型,且在将活块与砂型分离的过程中也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方便将活块与砂型分离的铸造模具。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由至少三块模具板与一块底板围成,每块所述模具板上均嵌设有腹板,每块所述腹板均由一组活块组拼接形成,每组所述活块组依次排列嵌设在相对应的模具板上。
[0005]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一组所述活块组包括一个第一活块与至少两个第二活块,所述模具板上一体设置有一外模底座,所述外模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活块设置在所述外模底座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外模底座相抵,且所述第一活块靠近所述外模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组成铸造第一芯头所用的腔体,多个所述第二活块分布在第一活块的两侧。
[0006]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所述外模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活块相抵的两个第二活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当所述活块组嵌设在所述模具板上时,所述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契合。
[0007]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每组所述活块组中的活块上均设置有推料组件。
[0008]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块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推板,当所述推板嵌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推板的平面与活块的平面相平齐,所述推板与活块之间设置有反向驱动单元。
[0009]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所述反向驱动单元包括固定板与驱动螺杆,活块内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固定槽相连通且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槽朝向泥芯的一端,所述推板朝向固定板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可移动设置有驱动块,驱动螺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相螺接,且驱动螺杆的朝向推板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驱动块相固定。
[0010]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相邻两块所述模具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
限位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活块组中的活块相抵。
[0011]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芯头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边缘处设置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嵌设有多个安装块,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块相互抵接,多个所述安装块围成一中空的环形。
[0012]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每块所述安装块远离底板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嵌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防止所述安装块发生移动。
[0013]在上述的砂型铸造模具中,所述活块组中的其中一些活块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电机孔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内套有衬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由至少三块模具板与一块底板围成一上端开口的空腔用于铸造砂型,且嵌设在每块模具板上的腹板由一块活块变为一组活块组,每组活块组中的单个活块的体积与质量相比较整个腹板的质量与体积小了许多,在将活块与砂型分离的过程中,使用更少的力即可将活块与砂型分离,更加方便。
[0016](2)、外模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台阶,与第一活块相抵的两个第二活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当活块组嵌设在模具板上时,定位台阶与第一定位槽相契合,通过在外模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台阶与第二活块上的第一定位槽相配合,在将第二活块装在模具板上时提供安装定位,方便第一活块与第二活块在模具上的装配;
[0017](3)、通过设置有定位台阶还可为第二活块提供一定的支撑,减少第二活块的底部受力,增加第二活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推举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推举组件与第一活块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模具主体100;模具板101;底板102;第一活块103;第二活块104;外模底座105;第一空腔106;第二空腔107;定位台阶108;第一定位槽109;安装槽200;推板201;固定板202;驱动螺杆203;固定槽204;限位块205;驱动块206;限位板300;安装块401;定位块402;第二定位槽403;定位环500,衬套5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模具主体100由至少三块
模具板101与一块底板102围成,每块模具板101上均嵌设有腹板,每块腹板均由一组活块组拼接形成,每组活块组依次排列嵌设在相对应的模具板101上。
[0027]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模具主体100由至少三块模具板101与一块底板102围成一上端开口的空腔用于铸造砂型,且嵌设在每块模具板101上的腹板由一块活块变为一组活块组,每组活块组中的单个活块的体积与质量相比较整个腹板的质量与体积小了许多,在将活块与砂型分离的过程中,使用更少的力即可将活块与砂型分离,更加方便。
[0028]作为优选,一组活块组包括一个第一活块103与至少两个第二活块104,模具板101上一体设置有一外模底座105,外模底座105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06,第一活块103设置在外模底座105的正上方且与外模底座105相抵,且第一活块103靠近外模底座10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腔107,第一空腔106与第二空腔107相连通组成铸造第一芯头所用的腔体,多个第二活块104分布在第一活块103的两侧。
[002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每块模具板101上的活块组均包括一块第一活块103与至少两块第二活块104,模具板101上一体设置有外模底座105,外模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型铸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由至少三块模具板与一块底板围成,每块所述模具板上均嵌设有腹板,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腹板均由一组活块组拼接形成,每组所述活块组依次排列嵌设在相对应的模具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活块组包括一个第一活块与至少两个第二活块,所述模具板上一体设置有一外模底座,所述外模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活块设置在所述外模底座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外模底座相抵,且所述第一活块靠近所述外模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组成铸造第一芯头所用的腔体,多个所述第二活块分布在第一活块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活块相抵的两个第二活块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当所述活块组嵌设在所述模具板上时,所述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契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活块组中的活块上均设置有推料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块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推板,当所述推板嵌在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推板的平面与活块的平面相平齐,所述推板与活块之间设置有反向驱动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龙王惠兵张建中赵益锋柯洪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