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电池、电池包、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32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申请提供了顶盖组件、电池、电池包、用电设备。其中,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顶盖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注液孔。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围设所述第一注液孔。第一凸起部具有连通第一注液孔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小于第一注液孔的孔径。本申请通过使第一凸起部围设于第一盖板的第一注液孔,使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沿第一通孔的内壁流入电池内部,从而实现第一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进而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电池、电池包、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顶盖组件、电池、电池包、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
中,通常需要将电解液通过设置于电池中顶盖组件的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并且,电解液的注入效率越高,电池的生产效率越高。但是,在目前的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的注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0004]第一盖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注液孔;及
[0005]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围设所述第一注液孔,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注液孔正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孔径。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顶盖组件,通过使第一凸起部围设于第一盖板的第一注液孔,以对电池的电解液进行导流。具体地,电解液先流入第一注液孔。然后,由于本申请的顶盖组件设有第一凸起部,且第一凸起部具有连通第一注液孔的第一通孔,所以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沿第一通孔的内壁流入电池内部,从而实现第一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进而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
[0007]其次,第一通孔与第一注液孔正对应设置,以使设于第一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快速流入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孔径等于或者大于第一注液孔的孔径,以使第一通孔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更多的电解液通过第一通孔流入电池内部。
[0008]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子凸起部,所述多个子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围设所述第一注液孔。
[0009]通过间隔设置多个子凸起部,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沿多个子凸起部的内壁、底壁流入电池内部,从而实现子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进而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0010]并且,通过间隔设置多个子凸起部,还能够使电解液沿子凸起部的底壁流动,从而使电解液朝向第一通孔的四周扩散,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
[0011]其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背离所述第一盖板一侧的表面。
[0012]通过在第一凸起部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凸起部,既使第二凸起部能够对电解液导流,提高了注液效率,又使第二凸起部能够对极耳限位,且避免了极耳堵塞第一注液孔的情况,提高了生产中注液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液效率。
[0013]其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设于
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周;
[0014]其中,所述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齐平;或者
[0015]所述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较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
[0016]通过在第一凸起部12的外周设置第三凸起部,以使第三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进而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并且,当第三凸起部远离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较于第一凸起部远离第一盖板的端部远离第一盖板时,第三凸起部能够对极耳限位,且避免了极耳堵塞第一注液孔的情况,提高了生产中注液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液效率。
[0017]其中,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时,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或者
[0018]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时,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
[0019]通过使第二凸起部或第三凸起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凸起部的厚度,从而使第一凸起部的内侧壁与第二凸起部或第三凸起部的内侧壁形成台阶面或者斜面,从而改变电解液的流动参数,例如,流动速度、流动方向等,进而能够使电解液更快地流入电池的内部,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
[0020]其中,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间距相等;或者
[0021]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凸起部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凸起部的间距相等。
[0022]通过控制的第二凸起部的间距、及第三凸起部的间距,在确保实现第二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的同时,能够使电解液均匀地朝向第一通孔的四周扩散,使电解液均匀地第一通孔流入电池内部。
[0023]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周侧壁与外周侧壁,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贯穿所述内周侧壁与所述外周侧壁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
[0024]通过在第一凸起部设置第二通孔,使设于第一通孔内的电解液能够流入第二通孔,再沿第一凸起部的外周侧壁流入电池内部,从而使电解液朝向第一通孔的四周扩散,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并且,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二通孔流入电池内部,避免了极耳堵塞第一注液孔的情况,提高了生产中注液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注液效率。
[0025]其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侧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与所述第二注液孔正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注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孔径。
[0026]通过使第一注液孔与第二注液孔正对应设置,以使设于第二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快速流入第一注液孔。并且,第二注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注液孔的孔径,以使第二注液孔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更多的电解液通过第二注液孔流入第一注液孔。并且,由于第二注液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注液孔的孔径,所以部分电解液能够先容置于第二注液孔内,再流入第
一注液孔,所以第二注液孔还能够具有缓冲的作用,提高注液时的稳定性。
[0027]其中,靠近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第二注液孔的孔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第二注液孔的孔径。
[0028]通过设置第二注液孔的孔径,从而使随着靠近第一注液孔,第二注液孔的孔径逐渐变小,换句话说,第二注液孔的内侧壁为斜面,能够使电解液更快地流入电池的内部,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
[0029]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卷芯、壳体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装设于壳体上,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顶盖组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卷芯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003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顶盖组件,使第一凸起部围设于第一盖板的第一注液孔,以使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注液孔的电解液能够沿第一通孔的内壁流入电池内部,从而实现第一凸起部对电解液的导流作用,进而提高电解液的注入效率,即提高注液效率。
[0031]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注液孔;及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围设所述第一注液孔,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注液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注液孔的孔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子凸起部,所述多个子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围设所述第一注液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背离所述第一盖板一侧的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齐平;或者所述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相较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盖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时,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时,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凸起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