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2254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挂脖壳体、蜗壳和第一风机,挂脖壳体内有蜗壳,第一风机设于蜗壳的安装腔内,蜗壳的第一蜗壳部设有第一通风口,蜗壳的第二蜗壳部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错位设置,第一通风口与挂脖壳体上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通风口与挂脖壳体上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挂脖壳体上设有与安装腔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进风口吸入空气,空气经过第一风机在第一蜗壳部内加速后形成风,风由第一通风口吹向第一出风口,空气经过第一风机在第二蜗壳部内加速后由第二通风口吹向第二出风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将风分割成两股不同吹向的风,以将风吹出挂脖壳体外,拓展了挂脖调温装置的出风范围。置的出风范围。置的出风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调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调温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夏季,用户会借助风扇进行降温,特别在户外活动时,为了更好释放双手,用户会选择在脖颈上佩戴挂脖式风扇进行给身体降温。
[0003]现有挂脖式风扇如中国专利号为:202120163596.2,一种挂脖式冷热器,包括本体、温控组件和第一风扇,本体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本体中央设有导温部,温控组件设于导温部的外表面且朝向环形结构内部设置,本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风扇包括离心风机和套在离心风机外围的蜗壳,蜗壳与进风口连通,蜗壳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风道,风道与出风口连通,离心风机产生的风经过风道后由出风口吹向人体面部和人身体其他部位。
[0004]由于上述的蜗壳结构是通过单侧出风进行单方向出风,即蜗壳的出风范围比较局限,使得挂脖式风扇的出风范围比较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挂脖壳体、蜗壳和第一风机,所述挂脖壳体围设有佩戴腔,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挂脖壳体的内部,所述蜗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挂脖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二蜗壳部,所述第一蜗壳部位于所述第二蜗壳部与所述佩戴腔之间,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其中一者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其中另一者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围设成所述佩戴腔,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背离所述佩戴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所述第二蜗壳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连接。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壳体的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挂脖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相连通。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调温装置还包括散热件、调温件和导温件,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导温件分别与所述调温件的相对两侧热传导连接,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导温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围设有所述佩戴腔的一侧。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连接件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两端的子壳体,两个所述子壳体都设有所述第一蜗壳部、所述调温件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
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都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上。
[0011]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壳体的内部还分别设有第二风机,所述挂脖壳体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子壳体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都位于所述子壳体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导温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并且所述导温件的一端相比所述第一风机更靠近所述连接件设置。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所述子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风机之间,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电源与电路板,所述电源、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调温件都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壳体包括侧壁、顶壁与底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侧,所述导温件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顶壁上,所述底壁对应所述子壳体设有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的位置朝远离所述顶壁的方向凸出设置。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可以拆卸地安装有过滤网;和/或,所述挂脖壳体为圆环形结构。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由于第一通风口设于第一蜗壳部,第二通风口设于第二蜗壳部,且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错位设置,第一风机转动时将空气从第一进风口吸入蜗壳的安装腔内,第一风机将空气在第一蜗壳部内进行充分加速后形成风,风由第一通风口吹向第一出风口,同时,第一风机将空气在第二蜗壳部内进行充分加速后形成风,风由第二通风口吹向第二出风口,使得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可以将风分割成两股不同吹向的风,以将两股风吹出挂脖壳体外,即单个蜗壳具有多向出风的能力,拓展了蜗壳的出风范围,进而拓展了挂脖调温装置的出风范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挂脖调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挂脖调温装置在一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挂脖调温装置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的挂脖调温装置在又另一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挂脖调温装置10,包括挂脖壳体、蜗壳和第一风机30,挂脖
壳体围设有佩戴腔21,挂脖壳体通过佩戴腔21佩戴于用户的脖颈上,蜗壳设于挂脖壳体的内部,蜗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221,第一风机30设于安装腔221内,挂脖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24、第一出风口26和第二出风口25,第一进风口24与安装腔221相连通,蜗壳包括第一蜗壳部222和第二蜗壳部223,第一蜗壳部222位于第二蜗壳部223与佩戴腔21之间,第一蜗壳部222与第二蜗壳部223其中一者设有第一通风口232,第一通风口232与第一出风口26相连通,第一蜗壳部222与第二蜗壳部223其中另一者设有第二通风口231,第二通风口231与第一通风口232错位设置,第二通风口231与第一出风口26相连通。
[0023]由于第一通风口232设于第一蜗壳部222,第二通风口231设于第二蜗壳部223,且第一通风口232与第二通风口231错位设置,第一风机30转动时将空气从第一进风口24吸入蜗壳的安装腔221内,第一风机30将空气在第一蜗壳部222内进行充分加速后形成风,风由第一通风口232吹向第一出风口26,同时,第一风机30将空气在第二蜗壳部231内进行充分加速后形成风,风由第二通风口231吹向第二出风口25,使得第一通风口232和第二通风口231可以将风分割成两股不同吹向的风,以将两股风吹出挂脖壳体外,即单个蜗壳具有多向出风的能力,拓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脖壳体、蜗壳和第一风机,所述挂脖壳体围设有佩戴腔,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挂脖壳体的内部,所述蜗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挂脖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蜗壳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二蜗壳部,所述第一蜗壳部位于所述第二蜗壳部与所述佩戴腔之间,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其中一者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其中另一者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围设成所述佩戴腔,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背离所述佩戴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所述第二蜗壳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壳体的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挂脖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风道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调温装置还包括散热件、调温件和导温件,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导温件分别与所述调温件的相对两侧热传导连接,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导温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围设有所述佩戴腔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平杨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魔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