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17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涉及种植组合架领域,包括右底板和左底板,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左右底板固定在沃柑树侧边后,上下调整转动柱和卡板,将两块卡板卡合在果树的侧壁,起到固定的效果,以此避免在恶劣大风天气时,果树被大风吹倒,所给果农带来的损失,并且通过套杆、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配合,将第一托板固定在套杆侧壁,再将沃柑置于第一托板上方,有效的将果树承担的重量转移至第一托板,避免因果树果实成熟季节,果实重量过重,而将果树枝叶压断,同时也将因采摘不及时而掉落的果实掉落在第一托板上,避免直接掉落在地上而造成腐烂被虫啃食,所带来的损失。所带来的损失。所带来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组合架
,尤其涉及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

技术介绍

[0002]果实中等大小,单果重130克左右,果实扁圆形,横径6.7厘米,纵径5.7厘米,果形指数0.85,果皮光滑,橙色或橙红色,油胞细密,微凸或与果面平,凹点少。果顶端平,有不明显的印圈,柱区放射沟纹不明显。果皮包着紧,果皮厚0.36厘米,容易剥离,海绵层黄白色,囊瓣9~11瓣,中心柱大小1.25厘米
×
1.05厘米,果肉橙红色,汁胞小而短,囊壁薄,果肉细嫩化渣,多汁味甜。种子数9~20粒,种子棒状,单胚。该品种在重庆北碚一般4月中旬开花,11月中下旬转色,1月中旬成熟,采收期从1月中旬至3上旬,果实耐贮性好,自然留果时间可从成熟的1

2月到7

8月份。
[0003]沃柑树定植3年后即开始试花,第4年株产可达5.1公斤,第5年株产可达19.7公斤,高换在日南1号中间砧上的“沃柑”第2年即可少量试花,单株产量在3.4公斤

10.4公斤之间,第3年株产可达17.2公斤,由此可见沃柑树所承受果实的重量,当果实重量过大时,经常会压塌沃柑树枝,使得树枝断裂,不仅让本年的收成下降,还会因为沃柑树枝的断裂,使得以后的产量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果实重量过重,不压塌果树枝也会使树枝承受不住果实重量,使得果实自行脱落在地上,也会造成部分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沃柑树种植过程中因沃柑果实过重压塌沃柑树枝的问题,以此提出的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包括右底板和左底板,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顶部转动连接有卡板;
[0007]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套杆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栓,且第一螺纹栓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托板顶部侧边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位于第一托板上方所述套杆滑动连接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顶部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栓,且第二螺纹栓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托板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
[0008]优选地,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桩,且固定桩为等间距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卡板、右底板和左底板相互靠近一侧侧壁均为半圆形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右底板和左底板、底座、卡板和套杆均为对称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栓和第二螺纹栓的长度均小于套杆的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右底板顶部侧边设置有灭蚊灯。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底板、卡板、转动柱和底座的配合,通过将左右底板固定在沃柑树
侧边后,上下调整转动柱和卡板,将两块卡板卡合在果树的侧壁,起到固定的效果,以此避免在恶劣大风天气时,果树被大风吹到,所给果农带来的损失,并且通过套杆、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配合,首先将第一托板在套杆上滑动,然后通过将第一螺纹栓和底板螺纹连接,将第一托板固定在套杆侧壁,再将沃柑置于第一托板上方,有效的将果树承担的重量转移至第一托板,避免因果树果实成熟季节,果实重量过重,而将果树枝叶压断,同时也将因采摘不及时而掉落的果实掉落在第一托板上,避免直接掉落在地上而造成腐烂被虫啃食,所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种植室右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右底板;101、左底板;102、卡扳;103、转动柱;104、第一螺纹孔;105、底座;2、套杆;201、第一托板;202、第一螺纹栓;203、第二螺纹孔;204、第二托板;205、第二螺纹栓;206、第三螺纹孔;3、固定桩;4、灭蚊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3,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包括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05,底座105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03,转动柱103顶部转动连接有卡板102;
[0021]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杆2,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4,套杆2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托板201,第一托板20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栓202,且第一螺纹栓202与第一螺纹孔104螺纹连接,第一托板201顶部侧边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03,位于第一托板201上方套杆2滑动连接有第二托板204,第二托板204顶部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栓205,且第二螺纹栓205与第二螺纹孔203螺纹连接,第二托板204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06;
[0022]其中,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桩3,且固定桩3为等间距设置。
[002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首先通过固定桩3,将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固定在沃柑树的两侧,然后通过上下转动转动柱103将卡板102卡在沃柑树的两侧,接着将第一托板201顺着套杆2向下滑动,再将第一螺纹栓202对准底板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孔104,接着转动第一螺纹栓202调整第一托板201的位置,将沃柑树上长的部分沃柑放在第一托板201上后,继续将第二托板204顺着套杆2向下滑动,再将第二螺纹栓205对准第一托板201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203,接着转动第二螺纹栓205调整第二托板204的位置,同样的将沃柑置于第二托板204上,完成种植架的组装。
[0024]参照图1,其中,卡板102、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相互靠近一侧侧壁均为半圆形设置;
[0025]其中,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底座105、卡板102和套杆2均为对称设置。
[002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确保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在固定后沃柑树可以从两块底板中间部分漏出,便于后续卡板102的固定卡合。
[0027]参照图2,其中,第一螺纹栓202和第二螺纹栓205的长度均小于套杆2的长度;
[0028]其中,右底板1顶部侧边设置有灭蚊灯4。
[0029]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套杆2的长度设置可以确保套杆2上可以滑动连接多个托板,并且灭蚊灯4的设置可以消除部分虫害,有利于沃柑树的生长。
[0030]本技术中,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首先根据沃柑树的生长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地沃柑种植组合架,包括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05),所述底座(105)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03),所述转动柱(103)顶部转动连接有卡板(102),所述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杆(2),所述右底板(1)和左底板(101)顶部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4),所述套杆(2)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托板(201),所述第一托板(20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栓(202),且第一螺纹栓(202)与第一螺纹孔(10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托板(201)顶部侧边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03),位于第一托板(201)上方所述套杆(2)滑动连接有第二托板(204),所述第二托板(204)顶部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栓(205),且第二螺纹栓(205)与第二螺纹孔(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仁寿县佳品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