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79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和导流组件,风机和导流组件均设于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风机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加热件设于所述风道内;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件,风道包括第一主风道和第二主风道,第一导流件将第二主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且将出风口分隔形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子风道连通第一主风道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子风道连通第一主风道和第二出风口。该出风均匀的取暖器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可对风机及加热件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分隔及导流,使得热气流分为两股且分别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匀流出,出风口各处出风均匀,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均匀的取暖器


[0001]本申请涉及日常电子加热产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是一种常见的取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室内取暖、实验室烘焙、孵化室恒温及化工原料保温等。
[0003]现有的取暖器,其出风口的风力及温度分布不够均匀,在出风口位置离取暖器内部风机较近的部位风力较大、温度较高,离风机较远的部位风机较小、温度较低,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0004]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03719118 U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双出风暖风机,包括屋面板,屋面板的内侧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屋面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中心处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的端部设置有分别向两出风口倾斜的两个导流板。通过分流板分流,使风机吹出的气流分为两部分,并分别经两个导流板导向至两个出风口同时吹风,达到气流均匀的目的。
[0005]但是该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风机吹出的气流分为两部分并由两个出风口吹出,当每个出风口的面积较大时,每个出风口位置同样存在风力及温度分布不够均匀的问题;直接在风机的出风端设置分流板分流,影响风机出风端的气流流动,风力损耗较多;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口之间气流散乱不聚集,出风风力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和导流组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流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用于将进入所述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速并沿所述风道由所述出风口导出;
[0009]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件,所述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导流件之间的第一主风道、及与第一主风道相连通的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一导流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流件将所述第二主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且将所述出风口分隔形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且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内壁,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主风道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出风口,每一所述出风口处的内壁设有一所述弧形板,所述第一导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主风道内,所述第二导流件远离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弧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子风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导流件,两个所述第三导流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风机之间且均连接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第三导流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主风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四导流件,所述第四导流件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三导流件之间,所述第四导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截面面积沿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流件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以使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由所述遮挡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流入所述第一主风道。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五导流件,所述第五导流件围绕所述风机的外围设置,所述第五导流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板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内以使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伸缩从而活动地露出所述出风口。
[0019]本申请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可对风机及加热件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分隔及导流,使得热气流分为两股且分别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匀流出,出风口各处出风均匀,风力大,出风效果好,用户体验较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出风均匀的取暖器一个角度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另一角度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中内壳及其内部组件一个角度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3中内壳及其内部组件另一角度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中出风均匀的取暖器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取暖器1;壳体10;外壳11;外壳侧壁111;底板112;进风口113;环盖114;第一连接条1141;卡槽1142;内壳12;内壳侧壁121;顶板122;出风口123;第一出风口123a;第二出风口123b;卡条124;第二连接条125;风机21;风机架22;插槽221;加热件30;升降机构40;推杆41;导流组件50;第一导流件51;弧形板511;连接板512;凹槽5121;第二导流件52;面壳部521;架体部522;弧形部523;第三导流件53;卡块531;凹陷部532;第四导流件54;第一导流板541;第二导流板542;遮挡板543;第五导流件55;连接部551;插块552;第一主风道61;第一子风道62;第二子风道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2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请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1,包括壳体10、风机21和加热件30和导流组件50,风机21和导流组件50均设于壳体10内,风机21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壳体10上对应风机21的进风侧设有进风口113,壳体10上还设有出风口123,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风机、加热件和导流组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流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用于将进入所述进风口的空气进行加速并沿所述风道由所述出风口导出;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件,所述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导流件之间的第一主风道、及与第一主风道相连通的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一导流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流件将所述第二主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且将所述出风口分隔形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且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内壁,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主风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出风口,每一所述出风口处的内壁设有一所述弧形板,所述第一导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均匀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主风道内,所述第二导流件远离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丛杨广赖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