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49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网络分接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包括网络分接器主体,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贯穿第一空腔的一端,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通过设置的第二弹簧、挡板和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可对网线水晶头后面的网线进行固定,防止不小心拉扯到线路时,网线的水晶头松动或滑落,并利用固定板使两个转动板可以固定,使两个挡板可以在两个转动板之间移动进行更换网线,通过上述部件的设置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装置的缺陷,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网络分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网络分接器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网络互连是比较常用的方式,从协议的观点看网桥、路由器及网关这几种网间连接器可分别在OSI参考模型的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连,现有计算机一般采用网络分接器进行网络互连。
[0003]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分接器通常采用插拔方式进行连接,通过网线的水晶头与输入或输出插孔进行插接连接,但连接稳固效果一般,由于网络分接器通常是放置在桌体或地面上,若是不小心拉扯到线路时,网线的水晶头容易松动或滑落,影响网线的连接效果,导致电脑连接的网络频繁丢失。
[0004]经检索申请号为202120566441.3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计算机网络分接器”其通过第一卡合侧板和第二卡合侧板与夹持底夹板的配合使用,使计算机网络分接器可以固定在沿体或杆体上,虽然方便网线的水晶头插入,但是无法解决网线水晶头容易松动或滑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具有便于使用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包括网络分接器主体,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贯穿第一空腔的一端,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端中间固定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五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外壁环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移动板与第一空腔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网络分接器主体的外壁贴合,两个转轴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靠近边角的位置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转动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外壁胶合有防护垫,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圆片,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外壁环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挡板与转动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顶端的两个所述转动板内部两侧靠近前端拐角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贯穿所述转动板的外壁,位于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底端的两个所述转
动板左右两端靠近前端的位置均开设有销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圆片,所述移动圆片的一端中间固定有第三移动杆,所述第三移动杆的外壁环套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位于移动圆片与第二空腔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三移动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转动板的外壁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有插销。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垫的材质为塑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凹槽的直径要小于第二空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销孔的深度与插销的长度相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通过设置的第二弹簧、挡板和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可对网线水晶头后面的网线进行固定,防止不小心拉扯到线路时,网线的水晶头松动或滑落,并利用固定板使两个转动板可以固定,使两个挡板可以在两个转动板之间移动进行更换网线,通过上述部件的设置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装置的缺陷,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转动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网络分接器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网络分接器主体;2、第一空腔;3、第一移动板;4、第一移动杆;5、第一弹簧;6、转轴;7、转动板;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第二移动杆;11、第二弹簧;12、固定圆片;13、挡板;14、防护垫;15、固定板;16、插销;17、第二空腔;18、移动圆片;19、第三移动杆;20、第三弹簧;21、第三凹槽;22、第四凹槽;23、销孔;24、第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包括网络分接器主体1,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2,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五凹槽24,第五凹槽24贯穿第一空腔2的一端,第一空腔2的内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3,第一移动板3的一端中间固定有第一移动杆4,第一移动杆4的一端穿过第五凹槽24的一端,第一移动杆4的外壁环套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位于第一移动板3与第一空腔2的一端之间,第一移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转轴6,
转轴6与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外壁贴合,两个转轴6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7,转动板7的一端靠近边角的位置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贯穿转动板7,第一凹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0,第二移动杆10的一端固定有挡板13,挡板1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22,第四凹槽22的外壁胶合有防护垫14,第二移动杆10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圆片12,第二移动杆10的外壁环套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位于挡板13与转动板7,使用时,首先将网线的水晶头插入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内部,再拉动转动板7,使转轴6带动第一移动板3向上移动,此时,再转动转动板7,使挡板13可以卡合在水晶头后面的网线上,同时第二弹簧11会释放弹力,使顶端的挡板13会与底端的挡板13相互抵着,防止网线的水晶头脱离网络分接器主体1内部,同时挡板13还可上下移动,使水晶头后面的网线可以弯曲,避免在拉扯网线时网线与挡板13固定的太紧,使网线无法弯曲,而导致网线断裂。
[0021]具体的,附图3和附图5可知,本实施例中,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通讯网络分接器,包括网络分接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顶端与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五凹槽(24),所述第五凹槽(24)贯穿第一空腔(2)的一端,所述第一空腔(2)的内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3),所述第一移动板(3)的一端中间固定有第一移动杆(4),所述第一移动杆(4)的一端穿过第五凹槽(24)的一端,所述第一移动杆(4)的外壁环套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位于第一移动板(3)与第一空腔(2)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与网络分接器主体(1)的外壁贴合,两个转轴(6)之间通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的一端靠近边角的位置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贯穿所述转动板(7),所述第一凹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0),所述第二移动杆(10)的一端固定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22),所述第四凹槽(22)的外壁胶合有防护垫(14),所述第二移动杆(10)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圆片(12),所述第二移动杆(10)的外壁环套有第二弹簧(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芳刘海云苏健许志坤赵保柱庞超刘树军刘倩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