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49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包括加热器、与加热器连接的传热板、与传热板连接的导热管、与传热板连接的传感器管座、管座内放置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导热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汽口,所述导热管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所述传热板固定安装于加热器上,所述传感器管座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传感器管座内;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与微电脑连接,所述微电脑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导热管连接。有益效果是,能够使进入加热器的水进行高温灭菌并完全汽化,结构简单可靠,不同的导热管的形状设计,确保得到高温灭菌并完全汽化的水蒸气,对空气加湿更快、更均匀;成本低而更可靠。成本低而更可靠。成本低而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医疗
,特别是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医疗领域和实验室相关领域,保持仪器工作腔内无菌的湿度,使细胞或其它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维持正常的PH值,新进入的湿汽要求无菌和稳定则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对其产生污染,使整个腔内的细胞或微生物全部损失,加前期的人工成本,其损失价值甚至不可估量。
[0003]现有的加湿设备要么是通过较大代价使用超声波将水雾化成超微粒子,无灭菌,且产生的雾化颗粒大,容易产生冷凝水,要么是采用原始的自然蒸发手段对空气进行加湿,长时间的腔内水存贮,容易滋生细菌或有害微生物,容易造成污染;或者采用结构与工艺复杂的加热加湿,但由于复杂,可靠性不好,且成本昂贵;上述加湿手段都不能达到长久持续可靠、无菌且成本低的加湿效果;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加湿装置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加湿装置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
[0006]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加热器、与加热器连接的传热板、与传热板连接的导热管、与传热板连接的传感器管座、设置于传感器管座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导热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汽口,所述导热管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所述传热板固定安装于加热器上;所述传感器管座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传感器管座内;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与微电脑连接,所述微电脑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导热管连接。
[000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加热板。
[000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传热板为传热铜板或铝板或不锈钢板。
[000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为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
[00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为焊接或螺钉连接或铆接或粘接在传热板上。
[00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呈矩形排列,所述导热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汽口且沿着传热板引出。
[00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呈圆盘形环绕且由内向外环绕,所述进水口或出汽口设置于导热管的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
[001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呈方盘形环绕且由内向外环绕,所述进水口或出汽口设置于导热管的内端部和外端部。
[0014]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由多个U形管组合且进水口、出汽口设置于传热板的对角线处。
[0015]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设有两个且两者共用一个出汽口,两个导热管的进水口对称设置于传热板上左右两侧,所述出汽口设置于两个导热管的中间位置。
[0016]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导热管由中间一个或多个扁形管进行加热汽化,再经过中间一段气管连接,把汽化的高压气体导入进减压仓;且进水口、出汽口由小管过渡,沿着传热板引出;所述扁形管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所述气管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且和扁形管相通连接,所述减压仓固定安装于传热板上且与气管、出汽口相通连接。
[0017]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改良传统的加湿装置,使进入加热器的水进行高温灭菌并完全汽化,结构简单可靠,不同的导热管的形状设计,确保得到高温灭菌并完全汽化的水蒸气,对空气加湿更快、更均匀;结构简单,工艺实现容易,成本低而更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加热板;2、传热板;3、导热管;4、进水口;5、出汽口;6、温度传感器;7、传感器管座;8、扁形管;9、气管;10、减压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由于现有的加湿设备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比如无灭菌,且产生的雾化颗粒大,容易产生冷凝水,长时间的腔内水存贮,容易滋生细菌或有害微生物,容易造成污染,也有结构与工艺复杂的加热加湿,但由于复杂,可靠性不好,且成本昂贵,上述加湿手段都不能达到长久持续可靠、无菌且成本低的加湿效果;
[0027]因此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加湿装置,能够对水进行高温灭菌,然后汽化变成湿蒸汽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对空气加湿更快、更均匀,结构简单,工艺实现容易,成本低而更可靠。
[002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

7详细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2所示,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包括加热器、与加热器连接的传热板2、与传热板2连接的导热管3、与传热板2连接的传感器管座7、设置于传感器管座7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所述导热管3上设有进水口4和出汽口5,所述导热管3固定安装于传热板2上,所述传热板2固定安装于加热器上;所述传感器管座7固定安装于传热板2上,所述温度
检测传感器6固定安装于传感器管座7内;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6与微电脑连接,所述微电脑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导热管3连接;工作时,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然后传递热量至传热板2,导热管3通过进水口4与进水管连接,此时传热板2能够对导热管3内的水进行加热升温,然后对水进行汽化成为湿蒸汽,从而通过出汽口5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使用效果佳,效率也高;在使用过程中:当传感器管座内7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温度信号达到归定汽化的高温时,微电脑收到温度检测传感器6信号,并发出指令给水泵转动,水从进水口4进入导热管3进行加热汽化成为湿蒸汽,从而通过出汽口5对空气加湿更快、更均匀。
[0031]详细地,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加热板1;所述传热板2为传热铜板或铝板或不锈钢板或其他传热板2,所述导热管3为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或其他导热管,所述导热管3为焊接或螺钉连接或铆接在传热板2上。
[0032]其中,所述导热管3呈矩形排列,所述导热管3上设有进水口4和出汽口5且沿着传热板2引出。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导热管3的设置形状;详细地,所述导热管3呈圆盘形环绕且由内向外环绕,所述进水口4或出汽口5设置于导热管3的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
[0035]实施例3
[0036]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导热管3的设置形状,所述导热管3呈方盘形环绕且由内向外环绕,所述进水口4或出汽口5设置于导热管3的内端部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与加热器连接的传热板(2)、与传热板(2)连接的导热管(3)、与传热板(2)连接的传感器管座(7)、设置于传感器管座(7)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所述导热管(3)上设有进水口(4)和出汽口(5),所述导热管(3)固定安装于传热板(2)上,所述传热板(2)固定安装于加热器上;所述传感器管座(7)固定安装于传热板(2)上,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6)固定安装于传感器管座(7)内;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6)与微电脑连接,所述微电脑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导热管(3)连接;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加热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2)为传热铜板或铝板或不锈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为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为焊接或螺钉连接或铆接或粘接在传热板(2)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呈矩形排列,所述导热管(3)上设有进水口(4)和出汽口(5)且沿着传热板(2)引出。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设备用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3)呈圆盘形环绕且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陈丽娟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环美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