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31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其包括底板、竖板a、负压吸附装置a、滑板、竖板b、负压吸附装置b和压力传感器b;竖板a设置在底板上,竖板a上设置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定位槽a,定位槽a和竖板a上设置多组吸附孔a;负压吸附装置a设置在竖板a上;滑板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竖板b转动设置在滑板顶部,竖板b上设置定位槽b,定位槽b槽壁上设置多组吸附孔b;负压吸附装置b设置在竖板b上;压力传感器b设置在滑板上;底板上设置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手动卸料,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源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因为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是透明的且不会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源来辅助。背光源和显示屏需要进行固定连接,通常是在液晶屏背面涂刷背胶,背胶沿着液晶非可视区域的边缘,然后将背光源通过背胶与液晶屏粘在一起。液晶屏和配光源的组装需要精确定位,现有的定位通常是通过定位槽实现,但在组装完成后,由于成品位于定位槽内,不便于取料,使用不便。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3522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提高了治具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了漏压附、不压附,避免了产品放不到位造成的压附不良。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定位槽定位,但很多时候背光源或者显示屏都是没有卡位的,导致无法定位,使用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卸料的背光源组装治具。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包括底板、竖板a、负压吸附装置a、滑板、竖板b、负压吸附装置b和压力传感器b;
[0007]竖板a设置在底板上,竖板a朝向竖板b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定位槽a,定位槽a和竖板a上设置多组吸附孔a;负压吸附装置a设置在竖板a上,负压吸附装置a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a连通;滑板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上,底板上设置有带动滑板移动的动力组件a;竖板b转动设置在滑板顶部,竖板b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或顺时针,竖板b朝向定位板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槽b,定位槽b槽壁上设置多组吸附孔b,滑板上设置有带动竖板b转动的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b设置在竖板b上,负压吸附装置b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b连通;压力传感器b设置在滑板上,竖板b水平状态下与压力传感器b接触;底板上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动力组件a、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a以及负压吸附装置b均控制连接,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b信号传输连接。
[0008]优选的,底板上横向设置多组滑槽,滑板底部设置多组滑块,滑块配合插入滑槽内,滑板朝向竖板a的端面上设置感应板,感应板底部插入滑槽内,滑槽朝向感应板的槽壁上设置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a与控制系统信号传输连接。
[0009]优选的,滑槽为燕尾槽或T型槽。
[0010]优选的,感应板与压力传感器a接触状态下,定位槽a内的液晶屏与定位槽b内的背光源贴合。
[0011]优选的,动力组件a包括螺杆和电机a;滑板上横向设置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配合;电机a设置在底板上,电机a的输出轴与螺杆连接。
[0012]优选的,动力组件b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电机b;支撑板设置两组,两组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滑板纵向两端顶部;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板转动连接,竖板b底部与支撑杆连接;电机b设置在支撑板上,电机b的输出轴与支撑杆连接。
[0013]优选的,滑板上设置限位架,限位架与竖板b背向定位板的一侧贴合。
[0014]优选的,还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纵向设置,传送带位于底板下方,底板上设置有供组装后的背光源和液晶屏落下的落料槽,落料槽位于传送带正上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将液晶屏配合放入定位槽a内,通过负压吸附装置a紧紧吸附在定位槽a槽壁行,将背光源配合放入定位槽b内,通过负压吸附装置b紧紧吸附在定位槽b槽壁上,动力组件a带动滑板向左移动,将背光源和液晶屏进行胶粘连接,随后负压吸附装置a停止工作,滑板向右移动带动背光源和液晶屏向右移动,最后动力组件b带动竖板b翻转至水平状态,负压吸附装置b停止工作,背光源和液晶屏落到传送带上,送完后续加工工序,不需要手动卸料,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8]图3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0019]附图标记:1、底板;2、竖板a;3、定位板;4、定位槽a;5、吸附孔a;6、负压吸附装置a;7、滑板;8、螺杆;9、电机a;10、滑槽;11、压力传感器a;12、感应板;13、支撑板;14、支撑杆;15、电机b;16、竖板b;17、定位槽b;18、吸附孔b;19、负压吸附装置b;20、限位架;21、压力传感器b;22、传送带;23、落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包括底板1、竖板a2、负压吸附装置a6、滑板7、竖板b16、负压吸附装置b19、压力传感器b21和传送带22;
[0022]竖板a2设置在底板1上,竖板a2朝向竖板b16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板3,定位板3上设置定位槽a4,定位槽a4和竖板a2上设置多组吸附孔a5;负压吸附装置a6设置在竖板a2上,负压吸附装置a6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a5连通;滑板7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设置有带动滑板7移动的动力组件a;竖板b16转动设置在滑板7顶部,竖板b16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或顺时针,竖板b16朝向定位板3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槽b17,定位槽b17槽壁上设置多组吸附孔b18,滑板7上设置有带动竖板b16转动的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b19设置在竖板b16上,负压吸附装置b19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b18连通;压力传感器b21设置在滑板7上,竖板b16水平状态下与压力传感器b21接触;滑板7上设置限位架20,限位架20与竖板b16背向定位板3的一侧贴合;传送带22纵向设置,传送带22位于底板1下方,底板1上设置有供组装后的背光源和液晶屏落下的落料槽23,落料槽23位于传送带22正上方;底板1上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动力组件a、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a6以及负压吸附装置b19均控制连接,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b21信号传输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将液晶屏配合放入定位槽a4内,通过负压吸附装置a6紧紧吸附在定
位槽a4槽壁行,将背光源配合放入定位槽b17内,通过负压吸附装置b19紧紧吸附在定位槽b17槽壁上,动力组件a带动滑板7向左移动,将背光源和液晶屏进行胶粘连接,随后负压吸附装置a6停止工作,滑板7向右移动带动背光源和液晶屏向右移动,最后动力组件b带动竖板b16翻转至水平状态,负压吸附装置b19停止工作,背光源和液晶屏落到传送带22上,送完后续加工工序,不需要手动卸料,使用更加方便。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相较于实施例一,底板1上横向设置多组滑槽10,滑槽10为燕尾槽或T型槽,滑板7底部设置多组滑块,滑块配合插入滑槽内,滑板7朝向竖板a2的端面上设置感应板12,感应板12底部插入滑槽内,滑槽10朝向感应板12的槽壁上设置压力传感器a11,压力传感器a11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竖板a(2)、负压吸附装置a(6)、滑板(7)、竖板b(16)、负压吸附装置b(19)和压力传感器b(21);竖板a(2)设置在底板(1)上,竖板a(2)朝向竖板b(16)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板(3),定位板(3)上设置定位槽a(4),定位槽a(4)和竖板a(2)上设置多组吸附孔a(5);负压吸附装置a(6)设置在竖板a(2)上,负压吸附装置a(6)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a(5)连通;滑板(7)沿横向滑动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设置有带动滑板(7)移动的动力组件a;竖板b(16)转动设置在滑板(7)顶部,竖板b(16)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或顺时针,竖板b(16)朝向定位板(3)的端面上设置定位槽b(17),定位槽b(17)槽壁上设置多组吸附孔b(18),滑板(7)上设置有带动竖板b(16)转动的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b(19)设置在竖板b(16)上,负压吸附装置b(19)的负压输出端与多组吸附孔b(18)连通;压力传感器b(21)设置在滑板(7)上,竖板b(16)水平状态下与压力传感器b(21)接触;底板(1)上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动力组件a、动力组件b、负压吸附装置a(6)以及负压吸附装置b(19)均控制连接,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b(21)信号传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横向设置多组滑槽(10),滑板(7)底部设置多组滑块,滑块配合插入滑槽内,滑板(7)朝向竖板a(2)的端面上设置感应板(12),感应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莉
申请(专利权)人:兴国松田利华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