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2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底座和安装于设备底座上方的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位于中心处的反应池和环绕于反应池外周,并由中心向外围依次分布的熟化池、沉淀池、生物池和集水渠。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反应池内添加有水处理剂,并设置有搅拌器。反应池和熟化池之间的侧壁顶部相连通,熟化池和沉淀池之间的侧壁底部相连通,沉淀池内填充有斜板填料,斜板填料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上方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连通至生物池。生物池内设置有流化床填料和自动洗料装置。生物池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与集水渠相连通的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式拼装的集成式结构,设备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积小。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采矿活动中,井下作业所产生的巷道水、采矿工人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被称为矿井废水。矿井废水中不仅含有矸石及煤粉等悬浮物质,废水中的氨氮、磷、COD等的含量也较高。矿井废水目前多采用深锥沉淀技术进行回用处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0003]首先,矿井废水在处理前,水中的固含量约为7%~8%,但是由于矿井废水的水量大、水质波动也较大,所以采用普通的深锥沉淀技术处理后的回用水,其浊度仍在50~100NTU之间波动,且氮、磷易超标,影响水质指标,在回用过程中仍会存在藻类繁殖现象;矿井废水超高的浊度和氮、磷水质还容易导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管道和设备堵塞,并最终进一步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0004]其次,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较长,所使用的设备较多,整体占地面积大,且现场管道满天飞。而矿井废水的处理,却受矿山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施工现场空间位置紧张的限制,大型水处理设备很难实现进场安装,所以,废水处理工艺不宜过长,设备应尽量简单,尽量降低现场吊装作业的难度,且总体占地面积也不宜过大。但是,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所设计的废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大量矿井废水的处理需求。
[0005]虽然采矿作业属于粗犷式操作环境,但随着科技进步,国家和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智能绿色矿山”已经成为一种需求。所以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考虑,需要对现有的矿井废水处理设备或处理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针对矿井废水回用处理,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底座和安装于设备底座上方的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位于设备主体中心处的反应池,和环绕于反应池外周、并由中心向外围方向依次分布的熟化池、沉淀池、生物池和集水渠,且设备底座、反应池、熟化池、沉淀池、生物池和集水渠分别作为拼装模块,拼装组成设备的整体。所述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反应池和熟化池之间的侧壁顶部相连通,所述熟化池和沉淀池之间的侧壁底部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熟化池和沉淀池底部呈倒锥形,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斜板填料,所述沉淀池外周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放口,沉淀池外周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溢流口,各溢流口均连接有连通至所述生物池内的溢流管道,所述生物池共设有若干个,溢流口与生物池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溢流口均设置有阀门开关,所述生物池内均设置有流化床填料,生物池的底部均呈倒锥形,且生物池的倒锥形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置有向上伸出的进气管,生物池外周侧壁的
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集水渠相连通的排水口。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设备主体呈圆柱形,所述反应池位于圆柱的中心处,所述反应池也呈圆柱形,所述熟化池和沉淀池均呈环形,若干个所述生物池呈环形阵列排布,且共同拼接成环绕于所述沉淀池外周的环形,所述集水渠也呈环形,且设置于若干个生物池环形阵列的外周。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生物池内均设置有自动洗料装置,所述自动洗料装置包括气提管和设置于气提管上方的塔式分离器,气提管和塔式分离器都与生物池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伸入气提管的下端内部,所述塔式分离器的下端敞口,且罩设于所述气提管的上端外部,所述塔式分离器的侧壁上部开设有污水排放口,塔式分离器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气提管的外周设置有碟状的布水盘。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塔式分离器内、于所述排气口的下方设置有滤网,所述污水排放口位于滤网的下方和气提管的上方位置。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设备底座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总进水口、总进气口和总排泥口。所述总进水口通过污水管道与所述反应池的污水进水口相连通,待处理的矿井废水通过总进水口排放至本技术的反应池内。所述总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各生物池的进气口分别相连通,外部空气通过空压机或鼓风机等设备加压后输入本技术的生物池内。所述总排泥口通过排泥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放口相连通,污泥通过污泥排放口排出后,进行后续的污泥处理。所述反应池内添加有水处理剂。所述沉淀池内从上至下设置有两层填料架,所述斜板填料填充于两层填料架之间。所述生物池的流化床填料呈立体空心环状,其表面附着有微生物。
[00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搅拌器为框式搅拌器。框式搅拌器,相比于常见的螺旋搅拌器,其搅动面积更大,搅拌更均匀,搅拌速度更慢,有利于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与水处理剂进行充分接触反应。
[00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污泥排放口位于所述沉淀池外周侧壁与锥形底面相连接的位置,所述污泥排放口沿所述沉淀池的外周侧壁环形方向设置为相同大小的环形。沉淀区下边是锥形底,如果将污泥排放口设置在沉淀池的锥形底部,由于沉淀池底部污泥中的厌氧菌在进行反硝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冒泡、水流鼓动等现象,进而会造成底部污泥排出不通畅。所以本技术中,将污泥排放口设置在锥形底与沉淀池侧壁的连接位置,且污泥排放口不是单独的一个点状接口,而是沿沉淀池侧壁设置为环形的一圈,这样,污泥排放口正好处于污泥沿壁下落的落点和拐点,能够保证大部分污泥都能够顺利排出。
[00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水处理剂可选用PAM、PAC、铝盐或铁盐等絮凝药剂。
[00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填料架为格构式的支撑层架,填料架仅用于对斜板填料进行定位和支撑,不会阻碍池内污水的顺利流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技术在处理工艺上采用混凝沉淀与生物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各项排水指标达到回用水标准,废水经处理后可回用于洗煤、冲厕等,以节约水资源,改善矿山缺
水的现象。
[0019]2、本技术采用模块式拼装的集成式结构,设备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还可以节约安装时间,解决了传统矿井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冗长、设备繁多、占地面积大、管道满天飞等问题。
[0020]3、本技术的生物池采用气提自动洗料的运行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滤池或沉砂池的反洗方式,既能使流化床填料始终保持悬浮状态,实现废水与附着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也能对流化床填料起到清洗作用,同时填料层的上、下部分填料也在周而复始的相互替换,始终保持附着微生物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高效率运行,另外,也解决传统生物滤池存在接触死角并容易堵塞的问题。
[0021]4、本技术中,矿井废水的处理过程,从进水到出水充分利用高差原理实现自流,节省输水动力的能源消耗,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且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底座(1)和安装于设备底座(1)上方的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位于设备主体中心处的反应池(2),和环绕于反应池(2)外周、并由中心向外围方向依次分布的熟化池(3)、沉淀池(4)、生物池(5)和集水渠(6),所述反应池(2)底部设置有污水进水口(201),反应池(2)内设置有搅拌器(202),所述反应池(2)和熟化池(3)之间的侧壁顶部相连通,所述熟化池(3)和沉淀池(4)之间的侧壁底部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熟化池(3)和沉淀池(4)底部呈倒锥形,所述沉淀池(4)内设有斜板填料(401),所述沉淀池(4)外周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放口(403),沉淀池(4)外周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溢流口(402),各溢流口(402)均连接有连通至所述生物池(5)内的溢流管道,所述生物池(5)共设有若干个,所述生物池(5)内均设置有流化床填料,生物池(5)的底部均呈倒锥形,且生物池(5)的倒锥形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置有向上伸出的进气管(501),生物池(5)外周侧壁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集水渠(6)相连通的排水口(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呈圆柱形,所述反应池(2)位于圆柱的中心处,所述反应池(2)也呈圆柱形,所述熟化池(3)和沉淀池(4)均呈环形,若干个所述生物池(5)呈环形阵列排布,且共同拼接成环绕于所述沉淀池(4)外周的环形,所述集水渠(6)也呈环形,且设置于若干个生物池(5)环形阵列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集成式矿井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5)内均设置有自动洗料装置,所述自动洗料装置包括气提管(7)和设置于气提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聿尚侯尚贵赵永强杜玉琳李静刘岩绍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蓝江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