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03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包括单体,单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有第一腔体,且第一腔体内有压板、导电件和弹片;通过转动第一腔体内的压板,以令弹片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内;弹片的一端与第一腔体内的压板相抵触;通过弹片的复位,以令弹片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上。通过转动第一腔体内的压板,以令弹片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内;弹片的一端与第一腔体内的压板相抵触;通过弹片的复位,以令弹片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上。利用弹片始终将导线挤压在导电件上,解决了现有设备久用以后连接处易松动的问题。单体与单体之间通过插销与插孔连接,不仅使得单体与单体之间组装方便,而且还使得该设备的拓展能力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连接设备
,具体为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随着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各行各业智能化兴起,智能控制单元中的螺钉升降式接线端子用量连年攀升。但随之而来的各种应用环境对接线端子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的螺钉升降式接线端子,其螺钉、焊片和压线框形成机械耦合,但经过长时间受应力挤压、振动和冲击,螺钉会自然松脱,使螺钉、焊片和压线框的机械耦合打开,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包括单体,所述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压板、导电件和弹片;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压板,以令所述弹片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内;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压板相抵触;通过所述弹片的复位,以令所述弹片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上。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一面插孔,且所述壳体的另一面插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插孔的一面还设有盖板,且所述壳体利用所述插销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面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片面向所述压板的一面还设有抵触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面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板的轴销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片的安装槽,且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导电件的安装区。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体的上方还设有并联件,且所述并联件穿过所述壳体后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端还设有进线孔,通过所述进线孔引导导线进入到所述抵触部上。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压板,以令所述弹片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内;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压板相抵触;通过所述弹片的复位,以令所述弹片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上,有基于此,利
用弹片始终将导线挤压在导电件上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久用以后连接处易松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盖板;2、并联件;3、单体;30、壳体;31、插销;32、弹片;33、导电件;34、压板;35、进线孔;36、第一腔体;37、第二腔体;38、轴销杆;39、安装区;310、安装槽;311、插孔;312、抵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正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包括单体3,所述单体3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36,且所述第一腔体36内设有压板34、导电件33和弹片32;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腔体36内的压板34,以令所述弹片32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36内;所述弹片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36内的压板34相抵触;通过所述弹片32的复位,以令所述弹片32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33上。
[0021]综上所述,将导线插入到第一腔体36的内部,然后顺时针转动压板34,此时压板34的一端挤压弹片32,促使弹片32的与压板34的接触端发生形变,扩大导电件33与弹片32之间的间距,此时则便于导线插入到第一腔体36内;
[0022]当导线插入以后逆时针转动压板34,弹片32复位,缩小导电件33与弹片32之间的间距,故而可以利用弹片32的复位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33上,实现导线的无螺栓固定,尤其是,弹片32具有弹性进而又可以持久的将导线挤压在导电件33上,有基于此,一则解决了现有螺栓固定,因螺栓松动导致设备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二则相对与现有的接线端子,该设备不仅稳定可靠,且安装简单便捷。
[0023]另外,压板34面向弹片32的一面设有槽口,一则进一步的便于导线深入到第一腔体36的内部;二则还可以引导导线进入到导电件33与弹片32的抵触处。因此又能够进一步
的提升该设备与导线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保证电路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由于所述壳体30的一面插孔311,且所述壳体30的另一面插销31,综上所述,当多个单体3需要拼装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个单体3上的插销31与另一个单体3上的插孔311相适配连接,故而使得多个单体3之间可以相互组装,尤其是,插孔311以及插销31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壳体30的侧面上,故而使得多个单体3连接在一起以后更为稳定可靠;
[0025]另外,由于单体3可以自由拼装,又能够提升该设备的拓展能力。
[0026]进一步的,由于所述壳体30远离所述插孔311的一面还设有盖板1,且所述壳体30利用所述插销31将所述盖板1固定在所述壳体30的一面上,利用盖板1将单体3的一面密闭,故而使得单体3内部的电路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够优化该设备的结构,以及避免导电件33以及弹片32裸露在外,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0027]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加强,该设备对导线的夹持能力,所述弹片32面向所述压板34的一面还设有抵触部312,由于抵触部312的设置,压板34逆时针转动到位时,抵触部312同样能够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包括单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3)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36),且所述第一腔体(36)内设有压板(34)、导电件(33)和弹片(32);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腔体(36)内的压板(34),以令所述弹片(32)发生形变,以便于导线进入第一腔体(36)内;所述弹片(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36)内的压板(34)相抵触;通过所述弹片(32)的复位,以令所述弹片(32)将导线抵触在导电件(3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的一面插孔(311),且所述壳体(30)的另一面插销(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远离所述插孔(311)的一面还设有盖板(1),且所述壳体(30)利用所述插销(31)将所述盖板(1)固定在所述壳体(30)的一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2)面向所述压板(34)的一面还设有抵触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兴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胜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