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的深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78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茯苓的深加工工艺,在冷库中,将茯苓堆垛,垛外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严实,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茯苓的深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茯苓产品的深加工工艺,属于食用药物


技术介绍

[0002]茯苓(Poria cocos)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又名茯灵、茯菟、松柏芋等。根据产地的不同,又称为云苓、安苓、闽苓、川苓等。野生茯苓常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根部。日常所用的茯苓均为茯苓的菌核。我国人工栽培茯苓已有1500余年历史,传统产区为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近年来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均迅速发展。
[0003]茯苓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茯苓具有益气宁心、健脾胃、除湿热、行水止泻的功效,其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主要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水肿尿少、痰饮眩晕、便溏泻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常用作临床配方之药。近年来,随着近代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认可,食用菌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食(药)用菌的研究及开发备受关注,茯苓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和食品领域。据统计,目前以茯苓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余种,中药配方中茯苓配伍率达80%,而且是众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有“十药九茯苓”之说,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
[0004]茯苓是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的34个品种之一,茯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份表》1981年第三版中均同时列入。很早以前,我国食用茯苓就有“南糕北饼”的传统习惯。《吴氏中馈录》曾谈到,唐宋市肆食物中有一种叫“玉香糕”的,是用糯米、茯苓、人参、白术磨粉制成。它已不是一般糕点,而是能补益身体的营养食品。李化楠《醒园录》中谈到,明清之际,南京、扬州等地常有茯苓糕出售。茯苓糕种类很多,《醒园录》内就记载有4种,其中之一是“用七成粳米、三成白糯米,再加二、三成莲肉、芮实、茯苓、山药等粉末”,故有此名,可见当时生物人们对茯苓食品是非常喜爱的。同时人们在用料、加工上不断改进,使茯苓类食品香甜可口、风味独特。但以茯苓占比为主的食品较少。茯苓的主要成份茯苓多糖不溶于水,常用蒸煮等食品加工方法只能利用其中极少量的成份,若茯苓粉占比过大还给人们一种有砂粒感的不快之感。如何提高茯苓功能性成分利用率,并经加工制作赋以食品美感和良好的口感,使广大消费者愉快接受,并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茯苓功能食品开发提供基础是本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社会需求,通过功能因子富集、配方优化、成型工艺优化。解决了蜂蜜提高免疫力,针对性不强;茯苓多糖水溶性差,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通过复配提高功能,水解提高多糖有效获取率。
[0006]茯苓多糖不溶于水,并且带有β

(1

6)

支链,所以天然的茯苓多糖没有生物活性。在传统使用方法中,因多糖未被提出而留存在渣中被丢弃。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茯苓多糖,人们一直进行着各种尝试,其中最传统的方法是将茯苓片粉碎成粉后直接做成食品。
但加入比例过大会有砂粒感。有研究将茯苓多糖从茯苓中提取后,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常用的处理方法有β

(1

6)

支链的切除,分子量的降低和亲水性基团的引入等。但这些方法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对于设备要求较高,对同时保留多糖和萜类成分难度大,因此,研发一种操作简单的方法,同时更好利用多糖和萜类成分,对于茯苓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7]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免疫力低下、失眠、肥胖等亚健康问题突出。人们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对功能食品的需求也愈加旺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和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消费国。茯苓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功效。含有多糖、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改善睡眠、缓解疲劳、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是良好的保健品开发原料。可有效安全地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改善食欲,利尿降压。探索研发功能明确、形态新颖的茯苓功能产品将会大力推动茯苓产业的发展。
[0008]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达70%

90%,按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多糖、碱溶性多糖和酸溶性多糖。水溶性茯苓多糖多为杂多糖,由D

葡萄糖、D

半乳糖、D

甘露糖、D

木糖等组成,在茯苓中的含量较低。茯苓中碱溶性多糖含量高,但其主要成分为

(1

3)

D葡聚糖,需经过降解或衍生后才能具备相关活性。因此,对茯苓碱溶性多糖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改性以使其具备相关活性显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茯苓中碱溶性多糖的分子结构修饰改性主要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及生物改性三大类。化学改性是指采用化学的方法对茯苓多糖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水溶性提高,达到增强生物活性的目的,并减小其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为茯苓多糖的硫酸酯化和羧甲基化;物理改性是指采用如微波、超声等能量快速而有选择性的对茯苓多糖进行改性,变成分子量较低、能溶于水的低聚糖,使其具有相关生物学活性:而生物改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利用酶解的方法使碱性茯苓多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采用酶解法降解茯苓碱溶性多糖时,酶解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无毒无副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多糖和三萜是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但茯苓中三萜成分含量低、多糖水溶性差。本专利技术针对性解决了茯苓利用中的主要关健技术难题,为茯苓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本专利技术改进了产地加工工艺,有效提高了三萜成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在发汗过程中,利用冷库进行低温胁迫两周;在收汗过程中利用烘房进行高温胁迫一周。有效提高了茯苓中有效成分茯苓酸、栓菌酸含量。
[0010]茯苓产品的深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1](1)发汗:在冷库中,将茯苓堆垛,垛外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严实,0

6℃下放置两周;然后在15℃

25℃条件下发汗4

8天,待表面略呈皱缩干燥状,使于剥皮时,发汗结束;
[0012](2)剥皮:用剥皮刀,层层剥离茯苓皮,使其露出内部的茯苓肉;
[0013](3)收汗:将茯苓肉置于烘房中,在35

40℃下烘致表面出现微细裂纹时,收入聚乙烯薄膜袋中封口,再在烘房中35

40℃下放置一周,待表面裂纹合拢,收汗结束,切片或切丁,50

60℃烘干,得到茯苓块。
[0014]步骤(1)中茯苓堆垛外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严实后在0℃、1℃、2℃、3℃、4℃、5℃、或6℃下放置两周,再直接升温至15℃、20℃、或25℃后进行发汗。整个低温胁迫及发汗过程均是聚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茯苓的深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发汗:在冷库中,将茯苓堆垛,垛外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严实,0

6℃下放置两周;然后在15℃

25℃条件下发汗4

8天,待表面略呈皱缩干燥状,使于剥皮时,发汗结束;(2)剥皮:用剥皮刀,层层剥离茯苓皮,使其露出内部的茯苓肉;(3)收汗:将茯苓肉置于烘房中,在35

40℃下烘致表面出现微细裂纹时,收入聚乙烯薄膜袋中封口,再在烘房中35

40℃下放置一周,待表面裂纹合拢,收汗结束,切片或切丁,50

60℃烘干,得到茯苓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深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茯苓堆垛外表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严实后在0℃、1℃、2℃、3℃、4℃、5℃、或6℃下放置两周,再直接升温至15℃、20℃、或25℃后进行发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深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收汗条件是将茯苓肉在40℃下进行烘制,使茯苓肉含水量达45%、50%、或55%,然后再置于聚乙烯薄膜中,再在40℃下放置一周。4.一种茯苓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深加工工艺得到的茯苓产品进行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鋆植黄永梅颜华玲刘梦詹守旭杨梦瑶王红梅胡浩宁柳杰苏香萍
申请(专利权)人:神农架林区蜜蜂天堂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