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0445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与系统,涉及光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通过对阵列发射的镭射光源进行偏转以及偏光处理获取阵列镭射光栅;通过对阵列镭射光栅经物体碰撞衍射后的阵列衍射光栅进行衰减处理获取各单元光栅;根据由各单元光栅的光栅传播时间构成的光栅传播时间阵列构建当前场景下的场景模型,并与电梯空置场景下的基础场景模型进行差拍,获取当前场景所存在物体的空间数据;根据空间数据判断物体是否处于目标区域的预设范围内进行电梯开闭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偏转与偏光相结合的方式对阵列发射的镭射光源进行处理并基于差拍获取物体空间数据,无需图像采集就能获得精确且高效的物体空间判定。效的物体空间判定。效的物体空间判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数字数据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梯门保护系统多为二维红外光幕系统,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被遮挡感知实现避让的功能,用以保障电梯门在开关门过程中的安全。但是,由于红外光幕系统难以识别细小的物体(仅能识别50*50*15mm以上的物体,不能识别透明玻璃),因此极易造成电梯门夹人、夹碎玻璃、盲区误夹、拖拽小孩子的手或乘梯人的衣服而导致产生致命的人身安全问题。由于目前全球电梯行业都没有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现有红外线光幕技术依旧是全球电梯制造商唯一通用的二维先进技术。但是,其作为二维技术只能识别一个平面上的物体,且不能识别细小物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于电梯门开闭的安全控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高电梯门开闭控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对阵列发射的镭射光源进行偏转以及偏光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通过对阵列发射的镭射光源进行偏转以及偏光处理,获取相对平行并射向目标区域方向,且滤除散射光后的阵列镭射光栅;S2:通过对阵列镭射光栅经物体碰撞衍射后的阵列衍射光栅进行衰减处理,以获取滤除外界光源干扰后的各单元光栅;S3:基于光电感应效应将各单元光栅转换为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换算获取各单元光栅的光栅传播时间;S4:根据由各单元光栅的光栅传播时间构成的光栅传播时间阵列构建当前场景下的场景模型,并与电梯空置场景下的基础场景模型进行差拍,获取当前场景所存在物体的空间数据;S5:根据空间数据判断物体是否处于目标区域的预设范围内,若是,控制电梯门保持开启状态,若否,控制电梯门根据门梯信号进行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S30:通过聚合以及偏光处理对各单元光栅进行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电信号通过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电转换电路进行获取,其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敏三极管,其基极感应单元光栅,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同时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入电源,发射极连接模数转换芯片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并通过第一电容接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基础场景模型为电梯空置状态下,各单元光栅的光栅传播时间持续时间最长时构建的场景模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差拍的具体操作为当前场景下的场景模型减去基础场景模型,以获取当前场景所存在物体的空间数据。6.一种基于镭射智能光幕的电梯门开闭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