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22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包括:手机本体;WIFI组件,活动设置在手机本体的背面且用于为使用者提供WIFI网络;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WIFI组件的一端且用于将WIFI组件限制在手机本体的背面;定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与活动推板背离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保护壳的宽度相等,以及较薄的第一保护壳,这就使得该整体较薄,且该整体装置大部分为较轻的塑料材料,对于使用者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手持手机本体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携带时,仅需将该装置夹持在手机本体的背部,既实现方便携带的同时又缩短了手机本体与第一保护壳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便携性和WIFI的信号。大大提高了便携性和WIFI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随身WIFI设备
,具体为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身WIFI就是可以将有线、2G、3G、4G网络或电脑上的互联网连接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能够满足出差移动办公的商务及旅游人士对网络依赖的需求,现在很多户外直播或出国游玩的人士都会租用随身WIFI,满足他们的网络需求。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供电的随身WIFI虽然体积较小,但是需要家用电源或充电宝对其进行购电,带有独立供电的随身WIFI体积又较大,一般都会收纳于包中携带,无法使手机与随身WIFI之间距离较近并方便携带,使得随身WIFI与手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WIFI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以解决随身WIFI收纳于包中,无法使手机与随身WIFI之间距离较近同时满足方便携带的需求,使得随身WIFI与手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WIFI信号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手机本体;
[0007]WIFI组件,活动设置在手机本体的背面且用于为使用者提供WIFI网络;
[0008]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WIFI组件的一端且用于将WIFI组件限制在手机本体的背面;
[0009]定位组件,活动设置在夹持组件的中部且用于保持夹持组件的夹持状态;
[0010]调节组件,设置在手机本体的背面且用于在夹持组件工作的同时增强WIFI组件与手机本体背面贴合稳定性;
[0011]辅助夹持组件,设置在手机本体背面远离WIFI组件的一端且用于配合夹持组件增强夹持组件与手机本体夹持的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WIFI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壳,且第一保护壳位于手机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厚度仅为4MM,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所述第一保护壳相对应手机本体底部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部限位架,且第一底部限位架活动连接在手机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底部限位架相对应手机本体充电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供电插头,且供电插头活动插接在手机本体充电口的内壁,所述供电插头的连接端与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的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底部限位架的一端设有充电插口,且充电插口的输出端与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齿板,且齿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壳远离第一底部限位架位置的一端,所述齿板远离手机本体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推板,所述活动推板相对应齿板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齿轮,且两
个齿轮分别啮合在齿板的两端,所述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臂,所述铰接臂远离齿轮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夹持夹,且夹持夹活动连接在手机本体的两端,所述夹持夹的内壁固定连接橡胶垫,以使夹持夹对手机本体夹持时不会损坏手机本体。
[0014]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转动槽和容纳槽,所述转动槽和容纳槽均分别开设在活动推板远离齿板位置的一端,所述转动槽和容纳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相对应转动块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且铰接块铰接在转动块的表面,所述转动块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驱动臂的内壁设有凸块,且活动推板相对应凸块位置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容纳槽的内壁相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相对应活动推板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推板的两端,所述驱动轴远离转动块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偏心块,所述偏心块的表面活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活动推板的一端,且导向块为中部中空结构,所述偏心块活动连接在导向块的内壁,所述导向块的一端侧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导向块相对应活动槽位置的内壁活动贴合有弹片,所述弹片相对应活动槽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块,且阻挡块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壁,所述偏心块为偏心结构,所述齿板相对应导向块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块活动连接在导向槽的内壁,所述导向槽和阻挡块相对面位置的一端均粗糙设置,所述导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且阻尼弹簧固定连接在导向槽的内壁,以使导向块在阻力和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座,且齿板相对应限位底座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底座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壁,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与导向槽的内部相连通,且限位槽位于齿板远离活动推板位置的一端,所述限位底座的宽度大于导向块的宽度。
[001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且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壳相对应齿板位置的一端,且固定板与活动推板关于齿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板相对应定位柱位置的中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相对应第一保护壳位置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空槽,所述空槽为中部中空结构,且空槽远离第一保护壳位置的一端向齿板的位置倾斜设置,所述调节架为柔性PVC材料构件,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推板背离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保护壳的宽度相等。
[0018]优选的,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夹持夹的表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条,所述安装槽相对应夹持夹顶部位置的开口宽度小于卡条的长度,且安装槽相对应夹持夹表面位置的开口宽度大于卡条的宽度,以使卡条可以从安装槽相对应夹持夹表面位置的开口移出,并无法从安装槽相对应夹持夹顶部位置的开口移出,所述卡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远离卡条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套,两个所述定位套相对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0019]优选的,所述WIFI组件包括第二保护壳,且第二保护壳位于手机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厚度仅为4MM,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随身WIFI电路板和石墨烯电池,以使石墨烯电池为第二随身WIFI电路板提供电源,所述第二保护壳相对应手机本体底部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部限位架和连接带,所述第二底部限位架的数量为
两个,且连接带位于两个第二底部限位架之间位置,所述第二底部限位架活动连接在手机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带相对应手机本体充电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且充电插头活动插接在手机本体充电口的内壁,所述连接带的输入端与第二随身WIFI电路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推板背离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保护壳的宽度相等。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与活动推板背离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保护壳的宽度相等,且第一保护壳的厚度仅为4MM,这就使得该整体装置占用手机本体背面的厚度仅为5MM,且该整体装置大部分为塑料材料构件,材料较轻,对于使用者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手持手机本体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携带时,仅需将该装置夹持在手机本体的背部,既实现方便携带的同时又缩短了手机本体与第一保护壳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本体(1);WIFI组件,活动设置在手机本体(1)的背面且用于为使用者提供WIFI网络;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WIFI组件的一端且用于将WIFI组件限制在手机本体(1)的背面;定位组件,活动设置在夹持组件的中部且用于保持夹持组件的夹持状态;调节组件,设置在手机本体(1)的背面且用于在夹持组件工作的同时增强WIFI组件与手机本体(1)背面贴合稳定性;辅助夹持组件,设置在手机本体(1)背面远离WIFI组件的一端且用于配合夹持组件增强夹持组件与手机本体(1)夹持的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壳(201),且第一保护壳(201)位于手机本体(1)的背面,所述第一保护壳(201)的厚度仅为4MM,所述第一保护壳(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202),所述第一保护壳(201)相对应手机本体(1)底部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部限位架(203),且第一底部限位架(203)活动连接在手机本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底部限位架(203)相对应手机本体(1)充电位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供电插头(204),且供电插头(204)活动插接在手机本体(1)充电口的内壁,所述供电插头(204)的连接端与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202)的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底部限位架(203)的一端设有充电插口(205),且充电插口(205)的输出端与第一随身WIFI电路板(20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齿板(301),且齿板(301)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壳(201)远离第一底部限位架(203)位置的一端,所述齿板(301)远离手机本体(1)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推板(302),所述活动推板(302)相对应齿板(301)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柱(303),所述定位柱(30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齿轮(304),且两个齿轮(304)分别啮合在齿板(301)的两端,所述齿轮(3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臂(305),所述铰接臂(305)远离齿轮(304)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306),所述转动柱(30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夹持夹(307),且夹持夹(307)活动连接在手机本体(1)的两端,所述夹持夹(307)的内壁固定连接橡胶垫,以使夹持夹(307)对手机本体(1)夹持时不会损坏手机本体(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转动槽(401)和容纳槽(402),所述转动槽(401)和容纳槽(402)均分别开设在活动推板(302)远离齿板(301)位置的一端,所述转动槽(401)和容纳槽(40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动槽(4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03),所述容纳槽(40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驱动臂(404),所述驱动臂(404)相对应转动块(403)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405),且铰接块(405)铰接在转动块(403)的表面,所述转动块(403)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驱动臂(404)的内壁设有凸块,且活动推板(302)相对应凸块位置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容纳槽(402)的内壁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携带的随身WIFI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403)相对应活动推板(302)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06),且驱动轴(406)活动贯穿并延伸至活动推板(302)的两端,所述驱动轴(406)远离转动块(403)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偏心块(407),所述偏心块(407)的表面活动设有导向块(408),所述导向块(408)固定连
接在活动推板(302)的一端,且导向块(408)为中部中空结构,所述偏心块(407)活动连接在导向块(408)的内壁,所述导向块(408)的一端侧壁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可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