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018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给药微针和若干诊断电极,诊断电极围绕给药微针设置,给药微针包括若干给药微针体,给药微针体负载有药物,诊断电极包括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设有若干电极微针体,电极微针体修饰有适配体传感器,各个诊断电极通过其上的适配体传感器诊断伤口渗出液中的一项理化因子,电极微针体经由柔性电路板与电化学分析仪,电化学分析仪连接有显示器,该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在伤口施予药物的同时也能及时地获取伤口的理化数据,便于实时获悉伤口状态,为伤口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案。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伤害的最重要的天然屏障。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如机械损伤、烧伤、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引起的慢性皮肤外伤,人体皮肤极易受到损伤。目前,如何有效地治疗皮肤创面和使受损皮肤再生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临床挑战。皮肤伤口愈合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生理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重叠但不同的时期: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这四个愈合阶段涉及各种类型的细胞及其产物、生物活性因子和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严重条件下的生理环境不平衡,伤口愈合过程可能会在上述任一阶段停止,导致伤口部位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愈合。因此,准确的伤口管理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0003]微针是尺寸在微米量级的针状结构,具有无痛、微创、不出血等优点,可将药物输送至伤口处可控释放,避免药物失活、流失等问题。微针可以穿透细菌生物膜而不会到达神经和血管,同时增加抗菌剂在坏死组织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包括给药微针和若干诊断电极,所述诊断电极围绕所述给药微针设置,所述给药微针包括若干给药微针体,所述给药微针体负载有药物,所述诊断电极包括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若干电极微针体,所述电极微针体修饰有适配体传感器,各个诊断电极通过其上的适配体传感器诊断伤口渗出液中的一项理化因子,所述电极微针体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化学分析仪,所述电化学分析仪连接有显示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所述给药微针和所述诊断电极均固定于基板上;所述给药微针体的微针底部直径为100

600μm,所述给药微针体的高度为200

1000μm,相邻所述给药微针体的间距为200

1000μm;所述电极微针体的底部直径为200

500μm,所述电极微针体的高度为300

800μm,相邻所述电极微针体的间距为200

100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所述基板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给药微针体根据伤口面积合理排布,所述印制电路板构造为扇形柔性电路板,所述扇形柔性电路板底部的弧段靠近所述给药微针,所述扇形柔性电路板底部的弧段长度背向所述给药微针的一侧逐渐变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所述理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α、转化生长因子

β1、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葡萄糖、尿酸、乳酸、蛋白质、渗出液温度和渗出液pH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特征是:有三个诊断电极,所述三个诊断电极分别用于诊断伤口渗出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

α、转化生长因子

β1和渗出液pH值。7.一种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伤口的诊疗一体化微针,其中:制备给药微针,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将其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溶解,得到高分子可溶性聚合物溶液;选取部分高分子可溶性聚合物溶液,向其加入药物,充分搅拌溶解,得到负载药物的高分子可溶性聚合物溶液;将负载药物的高分子可溶性聚合物溶液注入模具中,干燥处理,得到负载药物的微针体;待所述负载药物的微针体未固化时,将部分高分子可溶性聚合物溶液作为无负载药物的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山代诗威黄家豪王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