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001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中,塔体设置在地铁车站的排风道中或中间风道内;填料层填充于所述塔体中;风机设于所述塔体顶部;多个自清洁喷头设于所述塔体且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布水盘设于所述塔体顶部;水管连通所述多个自清洁喷头和布水盘;集水槽设于所述塔体底部;底阀设于所述集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内置冷塔消防要求,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率,同时节约造价。集水槽处设置底阀,防止冷却水回流,解决冷却塔系统循环水回流问题,实现下置冷塔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站冷却塔
,特别是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置在风道内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布置较为隐蔽,常规冷却塔不能满足冷却塔内置的防火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不易被发现,因此对消防要求相比地面更为严格。冷却塔系统设置较低从而导致冷却水回流问题加剧,冷却回水因水损、压差不足等因素回水困难。现有地下车站风道内由于环境相对封闭、设备进风有闸瓦灰粉尘等造成了系统清洗不及时且冷却效果差。冷却塔内常年运行,填料积垢会影响冷却效果,需及时对填料进行清洗。
[0003]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冷却塔的冷却水系统在风道内设置,实现冷却水的持续循环,解决地铁车站内的防火问题,满足冷却塔的清洁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00、设置塔体于地铁车站的排风道或中间风道中;
[0007]S200、填充填料层于所述塔体中;
[0008]S300、设置风机于所述塔体顶部;
[0009]S400、设置多个自清洁喷头于所述塔体且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
[0010]S500、设置布水盘于所述塔体顶部;
[0011]S600、连通水管于:所述多个自清洁喷头和布水盘;
[0012]S700、设置集水槽于所述塔体底部;
[0013]S800、设置底阀于所述集水槽;
[0014]S900、设置时间表以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和自清洁喷头。
[0015]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000、水源接至所述水管并设置电动阀门。
[0017]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塔体设置在地铁车站的中间风道内,所述中间风道位于新风道和排风道之间。
[0018]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填料层为竖直层结构。
[0019]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自清洁喷头与
填料层成直角。
[0020]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100、设置排风口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排风口处还设置有轴向排风机,其中,轴向排风机与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0022]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3]S1200、连接所述自清洁喷头与所述水管并设置电动阀门。
[0024]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自清洁喷头之间的间距根据喷头和填料布置形式确定。
[0025]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300、所述底阀连接冷却泵的吸水管。
[002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其特征在于:
[0028]所述系统经由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得以实现,
[0029]且,
[0030]所述填料层包括氯化聚氯乙烯填料。
[003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可解决内置冷塔消防要求,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率,同时节约造价。集水槽处设置底阀,防止冷却水回流,解决冷却塔系统循环水回流问题,实现下置冷塔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3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说明书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0033]在附图中:
[003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5]图2是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图2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39]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附图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S100、设置塔体于地铁车站的排风道或中间风道中;
[0042]S200、填充填料层于所述塔体中;
[0043]S300、设置风机于所述塔体顶部;
[0044]S400、设置多个自清洁喷头于所述塔体且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
[0045]S500、设置布水盘于所述塔体顶部;
[0046]S600、连通水管于:所述多个自清洁喷头和布水盘;
[0047]S700、设置集水槽于所述塔体底部;
[0048]S800、设置底阀于所述集水槽;
[0049]S900、设置时间表以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和自清洁喷头。
[0050]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51]S1000、水源接至所述水管并设置电动阀门。
[0052]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设置塔体于地铁车站的排风道或中间风道中;S200、填充填料层于所述塔体中;S300、设置风机于所述塔体顶部;S400、设置多个自清洁喷头于所述塔体且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S500、设置布水盘于所述塔体顶部;S600、连通水管于:所述多个自清洁喷头和布水盘;S700、设置集水槽于所述塔体底部;S800、设置底阀于所述集水槽;S900、设置时间表以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和自清洁喷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优选的,所述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000、水源接至所述水管并设置电动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塔体设置在地铁车站的中间风道内,所述中间风道位于新风道和排风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在风道的地铁车站冷却塔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填料层为竖直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在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政李嘉俊张世勇代军锋胡家鹏刘超梅棋周炜朱胜利郑然翟宇昕刘世钊李楠赵校伟房爱民李松梅刘欣陈明岳霍立国李诚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