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40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包括砼底板,砼底板上设有多组预留孔,每组预留孔分别包括一个大圆柱通孔和多个小圆柱通孔;所述大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安装有粗PVC空心管,所述小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有细PVC空心管,每组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分别用于模拟单株簇状水生植物;所述砼底板的四周还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环。本生态砼底板结构作为护底结构沉入水底使用,能够增加护底结构整体的糙率,有利于泥沙落淤,增强护底结构的促淤缓流和护底效果;而且利用分布的粗细PVC空心管束模拟簇状植物群,能增加鱼类以及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增加护底结构附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局部水体环境。改善局部水体环境。改善局部水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生态护底
,具体涉及到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长江中下游护底结构主要形式有铰链排、D型系接压载软体排(D型排)、联锁块排、单元排等。其中以D型排和联锁块排应用最为广泛。D型排以土工织物构成排的主体,由经过加工缝制土工布与系接其上的压载体共同构成,具有防止水流冲蚀河床、不影响行洪、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联锁块护底,是在D型排的基础上,将单块砼块体通过连结绳连结形成砼联锁块、通过陆上预制场浇筑,将若干单块砼块连结在一起,形成柔性的单片砼联锁块。这种新型的排体压载材料具有加工、储运方便、可整体铺放、机械化程度高、可适应滩地多向变型能力等特点。
[0003]从工程应用效果来看,D型排和联锁块护底均能够保证守护区域滩面免受冲刷,稳定滩体形态及主流稳定,工程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采用传统D型排和联锁块护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型排和联锁块护底采用平面块体压载,这些压载块顶面平整光滑,与天然河床床面沙波形态相差较大,由于排体表面平滑,使得滩面守护后对水流的阻力减小,滩面过流能力增大,不利于促使泥沙淤积,无形中减弱了工程守护的效果。

D型排和联锁块护底采用平面块体压载,泥沙不易在压载块体上淤积,不利于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护底结构附近的生态环境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包括砼底板,所述砼底板上设有多组预留孔,每组所述预留孔分别包括一个大圆柱通孔,以及围绕所述大圆柱通孔布置的多个小圆柱通孔;所述大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安装有粗PVC空心管,所述小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有细PVC空心管,所述粗PVC空心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细PVC空心管的高度,所述粗PVC空心管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砼底板的长度尺寸,每组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分别用于模拟单株簇状水生植物;所述砼底板的四周还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环。
[0007]本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作为护底结构沉入水底使用,利用若干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能够增加护底结构整体的糙率,有利于泥沙落淤,能够增强护底结构的促淤缓流和护底效果;而且利用分布的粗细PVC空心管束模拟簇状植物群,能增加鱼类以及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增加护底结构附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局部水体环境。
[0008]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通过不同高度和数量来模拟水生簇状植物,具有仿形效果,使所述砼底板具备生态功能。
[0009]本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制作,便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等特点。
[0010]进一步的,所述砼底板为C20实心砼底板,所述砼底板为长方体、正方体或者盘形结构,所述砼底板的底面为糙面结构,能够增加与水底的结合能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砼底板上间隔交错的设置3~8组所述预留孔,每组中插设的所述细 PVC空心管的数量为4~10根,各组中所述细PVC空心管均以各组所述粗PVC空心管为中心对称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砼底板的尺寸为长60~100cm、宽60~100cm、高10~15cm,所述粗 PVC空心管的高度为30~60cm、外径为3~6cm,所述细PVC空心管的高度为10~29cm、外径为1~2.5cm。采用这种尺寸的高、低空心PVC管搭配组合的方式,使得护底结构整体的促淤缓流和护底效果更好。
[0013]进一步的,所述砼底板的长宽高尺寸为80cm
×
80cm
×
12cm,所述粗PVC空心管的高度为45cm、外径为5cm,所述细PVC空心管的高度为25cm、外径为2cm,每组所述细PVC空心管的数量为八根。
[0014]进一步的,所述砼底板的每侧分别设有一对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为金属连接环。
[0015]进一步的,多块所述砼底板以阵列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相邻的所述砼底板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绳与所述连接环连接。
[0016]通过所述连接绳和所述连接环的连接设置,能够让这些砼底板连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结合簇状植物促淤缓流的新型护底结构,而且整体的结构也方便整体沉排安装。
[0017]相较于传统的D型排护底和联锁块护底,本结构的砼底板单元的面积较大,能够利用连接组件将其连接形成一个大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适应地形变化能力较强;本护底结构具有一定的韧性,抗冲能力强,在河床变形过程中紧贴床面,适应多方向变形的能力强,能够减少或避免河床的进一步冲刷,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止水流冲蚀河床的作用。
[0018]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砼底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砼底板的长度或者宽度,避免所述连接绳过长而引起砼底板出现较大的错位,以免影响整体的护底效果;所述连接绳为三股丙纶绳。
[0019]进一步的,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分别通过胶粘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预留孔中。
[0020]进一步的,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上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柔性的伸缩节,所述粗PVC空心管上的伸缩节的数量和尺寸均大于所述细PVC空心管上伸缩节的数量和尺寸。
[0021]通过设置适当的伸缩节,能够让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更好的随水流变化进行摆动,一方面更像水生植物,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管与孔之间的受力,减少管脱落的可能性,而且柔韧随水波飘摆的模拟管能够缓冲水流,改善水流对河底的冲击力。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作为护底结构沉入水底使用,利用若干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能够增加护底结构整体的糙率,有利于泥沙落淤,能够增强护底结构的促淤缓流和护底效果;2、利用分布的粗细PVC空心管束模拟簇状植物群,能增加鱼类以及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增加护底结构
附近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局部水体环境;3、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 空心管通过不同高度和数量来模拟水生簇状植物,具有仿形效果,使所述砼底板具备生态功能;4、本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制作,便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的整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粗PVC空心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包括砼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底板上设有多组预留孔,每组所述预留孔分别包括一个大圆柱通孔,以及围绕所述大圆柱通孔布置的多个小圆柱通孔;所述大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安装有粗PVC空心管,所述小圆柱通孔内分别插设有细PVC空心管,所述粗PVC空心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细PVC空心管的高度,所述粗PVC空心管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砼底板的长度尺寸,每组所述粗PVC空心管和所述细PVC空心管分别用于模拟单株簇状水生植物;所述砼底板的四周还分别设有多个连接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底板为C20实心砼底板,所述砼底板为长方体、正方体或者盘形结构,所述砼底板的底面为糙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底板上间隔交错的设置3~8组所述预留孔,每组中插设的所述细PVC空心管的数量为4~10根,各组中所述细PVC空心管均以各组所述粗PVC空心管为中心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缓流的生态砼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底板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浩李彪孙保虎郭敏张芹张雯李强程峥徐秀枝王亚譞耿磊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