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35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属于轧辊孔型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刀具设于铣床上,其顶部的宽度为1mm,顶部的两侧设有圆弧倒角,其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分别以过渡圆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轧辊槽底的打磨设计了专用的刀具,可以用于数控铣床,加工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同一道槽底花纹加工时间从原来的8h以上缩短为10~20min;同时该刀具可以配合数控铣床的齿轮比参数调整,沿槽底圆周方向刻画出深度为0.2~0.3mm的不同形状的花纹,从而增加了过钢的摩擦,提升了轧辊工作质量。提升了轧辊工作质量。提升了轧辊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


[0001]本技术属于轧辊孔型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

技术介绍

[0002]未打磨过的轧辊槽底过钢时摩擦力不足,粗轧轧辊孔型加工完成交付棒线厂,棒线厂为了增加槽底过钢时的摩擦,在用于轧机前需要安排人员打磨轧槽底部,形成凹痕增大摩擦,但这样做不仅浪费人工且员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到了高温季节换槽打磨时,过高的温度使得劳动环境更加恶劣,劳动强度大幅增加。
[0003]此外,传统的打磨方式通常采用滚花刀,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利用车床进行人工打磨,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受限于滚花刀的刀型,其更适于在平面上使用,对于曲面的辊槽适应性不足,且使用滚花刀的加工深度一般不超过0.1mm,仍然存在轧槽摩擦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可以应用于铣床进行进行数控打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手工打磨的人工浪费和安全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所述刀具设于铣床上,其顶部的宽度为1mm,顶部的两侧设有圆弧倒角,其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分别以过渡圆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为0.2~0.3mm。
[0007]优选的,所述刀具的底部宽度为1mm。
[0008]优选的,所述刀具的高度为4~6mm。
[0009]优选的,所述刀具的材质为YG6硬质合金钢。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为轧辊槽底的打磨设计了专用的刀具,可以用于数控铣床,加工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同一道槽底花纹加工时间从原来的8h以上缩短为10~20min;同时该刀具可以配合数控铣床的齿轮比参数调整,沿槽底圆周方向刻画出深度为0.2~0.3mm的不同形状的花纹,从而增加了过钢的摩擦,提升了轧辊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实施例1中打磨后轧辊槽底花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所述刀具设于铣床上,用作铣床刀头。其顶部的宽度B为1mm,顶部的两侧设有圆弧倒角,其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分别以过渡圆弧连接。其中,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R1为0.2~0.3mm;所述刀具的底部宽度L为1mm;所述刀具的高度H为5
±
1mm;所述刀具的材质为YG6硬质合金钢。
[0016]将需要在轧辊孔型槽槽底底刻花纹的孔型修复后,使用以上刀具,通过修改数控铣床西门子系统齿轮比参数,可在辊环槽底刻画出如图2所示的正弦形状花纹,花纹沿槽底圆周分布,相邻两条花纹的距离为35.00
±
1.00mm,深度0.20~0.30mm。花纹形状可按实际加工需求改动相关参数。
[0017]轧辊工作时,由于槽底花纹的存在,增大了过钢的摩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加工质量,并且省去了棒线厂使用轧辊时对槽底手动打磨造成的人工浪费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设于铣床上,其顶部的宽度为1mm,顶部的两侧设有圆弧倒角,其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分别以过渡圆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打磨轧辊槽底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倒角的半径为0.2~0.3mm。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昝磊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