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残膜捡拾滚筒的两端各固定一套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箱体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非圆内齿轮和行星圆柱齿轮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外啮合;滚筒两端的箱体内的六组同相位行星圆柱齿轮分别与六根行星圆柱齿轮轴相固连;滚筒的径向有六组捡膜齿和杆组件,每组捡膜齿中,有六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捡膜齿,捡膜齿一端活套在行星圆柱齿轮轴中心上,捡膜齿的中部活套在捡膜齿轴上。工作时,由滚筒驱动,通过内齿轮转动带动行星轮自转和公转,中间太阳轮固定不动,控制着捡膜齿的伸出和缩回,满足捡膜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残膜捡拾机,具体涉及一种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
技术介绍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使有限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可以广泛采用中晚熟品种,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使各种作物的适作区向北推移、扩大,能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但是农用塑料薄膜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残膜积累在土壤中,致使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阻隔层,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造成烂种、烂芽,使幼苗黄瘦,甚至死亡,还影响农机具的田间作业质量,还会堵塞田间沟渠等。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残膜捡拾机,根据用途分为苗期残膜捡拾机和收获后残膜捡拾机。苗期地膜使用时间短,破损不严重,有利于收膜,因此采用带齿的卷膜轮回收。而作物收获后用的残膜捡拾机,由于地膜使用较长破损较严重,残膜捡拾难度较大。捡拾过程分为捡膜、脱模和集膜。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挑膜弹齿式、链扒式、气吸式、偏心伸缩杆齿式和残膜集条机。挑膜弹齿式残膜回收机收膜率达到预定目标,但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不能联合作业。链扒式捡拾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捡拾地表的残膜,对耕层内的残膜无能为力,而且未实现联合作业。气吸式残膜回收机同样只能回收地表残膜,且工作环境恶劣,易于将尘土一同吸入膜箱。残膜集条机有的虽可以实现联合作业,但只能将地表附近的残膜集成条,集成条的残膜还需人工装车运出田间。偏心滚筒式捡拾机构其凸轮圆弧齿偏心滚筒捡拾机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是残膜回收的一种较理想方式。挑膜弹齿式残膜回收机和偏心滚筒式捡拾机构都是用凸轮式滑道来控制捡膜齿的轨迹和姿态完成捡膜喝脱膜,凸轮磨损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该机构能满足田间残膜捡拾农艺要求,实现捡膜和脱模;并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确平稳、容易实现动平衡和传动功率较大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残膜捡拾滚筒的两端各固定一套结构相同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每个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非圆内齿轮和行星圆柱齿轮相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相外啮合;残膜捡拾滚筒两端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内的六组同相位行星圆柱齿轮分别与六根行星圆柱齿轮轴相固连;残膜捡拾滚筒的径向有六组捡膜齿和杆组件,每组捡膜齿中,有六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捡膜齿,捡膜齿一端活套在行星圆柱齿轮轴中心C上,捡膜齿的中部活套在捡膜齿轴上,捡膜齿末端在作业时有时能伸出残膜捡拾滚筒外,有时能缩到残膜捡拾滚筒内;每组杆组件中,有两根杆,两根杆的一端活套在捡膜齿轴的B处上,另一端A与残膜捡拾滚筒通过铰链连接;六组杆组件的A端均匀分布在残膜捡拾滚筒上。所述的中心太阳非圆齿轮在工作时固定不动,其节曲线为行星圆柱齿轮轮心的运动轨迹,且与非圆内齿轮共轴线。所述的行星圆柱齿轮的公转平均速度与残膜捡拾滚筒的转速一样,即残膜捡拾滚筒转一圈,行星圆柱齿轮绕着中心太阳非圆齿轮的轴线也转一圈。采用非圆齿轮行星系和连杆机构,控制捡膜齿的轨迹和姿态,实现捡膜齿相对滚筒表面伸出和缩回,完成捡膜和脱膜。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非圆齿轮行星系机构和连杆机构实现捡膜齿相对滚筒表面伸出和缩回,以完成捡膜和脱膜。非圆内齿轮固定在滚筒内,行星轮为圆柱齿轮,这两齿轮内啮合。行星轮同时与中心太阳轮外啮合,中心太阳轮为非圆齿轮。捡膜齿活套在行星轮轴上,捡膜齿的中间部位又与另一杆件铰链连接,该杆件另一端铰接在滚筒上。工作时,由滚筒驱动,通过内齿轮转动带动行星轮自转和公转,中间太阳轮固定不动,控制着捡膜齿的伸出和缩回,满足捡膜农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为1组捡膜齿和杆的空间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残膜捡拾滚筒,2、非圆内齿轮,3、行星圆柱齿轮,4、中心太阳非圆齿轮,5、捡膜齿,6、杆,7、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8、行星圆柱齿轮轴,9、捡膜齿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残膜捡拾滚筒1内固定一非圆内齿轮2,非圆内齿轮2和行星圆柱齿轮3相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3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相外啮合,捡膜齿5活套在行星轮轴上,捡膜齿5在B处与杆6通过铰链连接,杆6的另一端A与滚筒1通过铰链连接。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在工作时固定不动,其节曲线为行星圆柱齿轮3轮心的运动轨迹,与非圆内齿轮2共轴线。行星圆柱齿轮3的公转平均速度与滚筒1的转速一样,即滚筒1转一圈,行星圆柱齿轮3绕着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的轴线也转一圈。一个捡拾部件中,残膜捡拾滚筒1有一个,残膜捡拾滚筒1两端各固定一套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箱体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2、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3;残膜捡拾滚筒1内有六组捡膜齿5和杆6组件,铰链点A在滚动圆周上均匀分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工作时,动力由残膜捡拾滚筒1输入。残膜捡拾滚筒1的两端各固定一套结构相同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每个箱体7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2、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3;非圆内齿轮2和行星圆柱齿轮3相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3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相外啮合;工作时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固定不动,因此行星圆柱齿轮3作复合运动,绕着本身的轴线C自转和绕着非圆内齿轮2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的公共轴线公转,且其自转轴线C是变化的,其轨迹就是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的节曲线。行星圆柱齿轮3为非匀速转动,但其公转平均速度与残膜捡拾滚筒1的转速一样。残膜捡拾滚筒1两端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内的六组同相位行星圆柱齿轮3分别与六根行星圆柱齿轮轴8相固连;残膜捡拾滚筒1的径向有六组捡膜齿和杆组件,每组捡膜齿中,有六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捡膜齿5,捡膜齿5一端活套在行星圆柱齿轮轴8上,捡膜齿5的中部活套在捡膜齿轴9上,捡膜齿5末端在作业时有时伸出残膜捡拾滚筒1外,有时缩到残膜捡拾滚筒1内;每组杆组件中,有两根杆6,两根杆6的一端活套在捡膜齿轴9的B处上,另一端A与残膜捡拾滚筒1通过铰链连接;六组杆组件的A端均匀分布在残膜捡拾滚筒1上。这样在非圆齿轮行星系的控制下,捡膜齿5将随着残膜捡拾滚筒1的转动周期性的相对滚筒表面伸出和缩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其特征在于:残膜捡拾滚筒(1)的两端各固定一套结构相同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每个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2)、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3);非圆内齿轮(2)和行星圆柱齿轮(3)相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3)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相外啮合;残膜捡拾滚筒(1)两端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内的六组同相位行星圆柱齿轮(3)分别与六根行星圆柱齿轮轴(8)相固连;残膜捡拾滚筒(1)的径向有六组捡膜齿和杆组件,每组捡膜齿中,有六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捡膜齿(5),捡膜齿(5)一端活套在行星圆柱齿轮轴(8)中心C上,捡膜齿(5)的中部活套在捡膜齿轴(9)上,捡膜齿(5)末端在作业时有时能伸出残膜捡拾滚筒(1)外,有时能缩到残膜捡拾滚筒(1)内;每组杆组件中,有两根杆(6),两根杆(6)的一端活套在捡膜齿轴(9)的B处上,另一端A与残膜捡拾滚筒(1)通过铰链连接;六组杆组件的A端均匀分布在残膜捡拾滚筒(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圆齿轮行星系的伸缩齿式残膜捡拾机构,其特征在于:残膜捡拾滚筒(1)的两端各固定一套结构相同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每个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内有一个非圆内齿轮(2)、一个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和六个行星圆柱齿轮(3);非圆内齿轮(2)和行星圆柱齿轮(3)相内啮合,行星圆柱齿轮(3)和中心太阳非圆齿轮(4)相外啮合;残膜捡拾滚筒(1)两端的非圆齿轮行星系箱体(7)内的六组同相位行星圆柱齿轮(3)分别与六根行星圆柱齿轮轴(8)相固连;残膜捡拾滚筒(1)的径向有六组捡膜齿和杆组件,每组捡膜齿中,有六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捡膜齿(5),捡膜齿(5)一端活套在行星圆柱齿轮轴(8)中心C上,捡膜齿(5)的中部活套在捡膜齿轴(9)上,捡膜齿(5)末端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能赵匀李革张国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