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95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救生衣。该救生衣具有前身片和后身片,其中,所述前身片具有产生第1浮力的第1浮力件;所述后身片具有产生第2浮力的第2浮力件,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50%的位置。据此,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生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衣(life jacket)。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垂钓时或使用船舶时等有时要求穿戴救生衣。一直以来使用的救生衣具有在水中产生浮力的浮力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前身片(front body piece)和后身片(back body piece)的救生衣,所述前身片具有产生第1浮力的第1浮力件;所述后身片具有产生第2浮力的第2浮力件。所述救生衣通过具有浮力件而以使落水的穿戴者浮出水面的方式发挥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

1889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另外,在穿戴者落水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穿戴者的呼吸,希望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例如,在穿戴者以朝下的状态落水的情况下,希望使穿戴者在成为仰面朝上的状态的同时使嘴部迅速浮出水面。然而,以往的救生衣难以充分具有这样的功能。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的救生衣。[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具有前身片和后身片,其中,所述前身片具有产生第1浮力的第1浮力件;所述后身片具有产生第2浮力的第2浮力件,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50%的位置。
[0007]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50%的位置,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
[000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中,优选为,所述第2 浮力件的浮心位于比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靠上方的位置。
[0009]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2浮力件的浮心位于第1浮力件的浮心的上方,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更迅速浮出水面。
[001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中,优选为,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38%的位置,所述第2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后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50~51%的位
置。
[0011]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1浮力件的浮心和第2浮力件的浮心分别位于上述那样的位置,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进一步迅速浮出水面。
[001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中,优选为所述第1浮力比所述第2浮力大。
[0013]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1浮力大于第2浮力,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更进一步迅速浮出水面。
[001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中,优选所述第1浮力是所述第1浮力和所述第2浮力的合计浮力的57%以上,更优选为 61%以上。
[0015]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1浮力相对于所述第1浮力与所述第2浮力的合计浮力为57%以上,优选为61%以上,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特别迅速浮出水面。
[001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救生衣中,优选所述第1浮力件由发泡材料构成。
[0017]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1浮力件由发泡材料构成,与填充有空气等气体的浮力件相比,易于维持所希望的浮力。另外,与具有流动性的空气等相比,浮力件的浮心的位置稳定。[专利技术效果][0018]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救生衣,该救生衣能够使穿戴者的嘴部迅速浮出水面。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穿戴有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救生衣的穿戴者的上半身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穿戴者的上半身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穿戴者的上半身的侧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浮力件配置的评价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浮力件配置的评价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救生衣;10:前身片;11:上端缘部;111:上端;12:侧端缘部;13:下端缘部;131:下端;14:拉链部;20:后身片;21:上端缘部;211:上端;22:侧端缘部;23:下端缘部;231:下端; 30:侧部;41:第1浮力件;42:第2浮力件;43:第3浮力件; 401、402:块状件;401a:中央部块状件;401b:侧部块状件;401c:下部中央部块状件;401d:下部侧部块状件;401e:上部块状件; 402a:中央部块状件;402b:侧部块状件;402c:下部块状件;402d:上部块状件;S1、S2、S3:收容空间;D:间隙;L1:前身片的衣长; L2:后身片的衣长;F1:第1浮力件的浮心;F2:第2浮力件的浮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救生衣。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救生衣1具有从正面侧覆盖穿戴者的前身片10和从背面侧覆盖穿戴者的后身片20。本实施方式的前身片10具有拉链部14,该拉链部14以形成救生衣1的前开部的方式沿衣长方向延伸且形成于前身片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救生衣1具有沿穿戴者的左右两侧面配置的一对侧部30。
[0022]本实施方式的救生衣1具有在水中产生浮力的浮力件40。浮力件40包括第1浮力件41、第2浮力件42和一对第3浮力件43,所述第1浮力件41设置于前身片10且使穿戴者的正面侧产生第1浮力;所述第2浮力件42设置于后身片20且使穿戴者的背面侧产生第2浮力;所述一对第3浮力件43分别设置于侧部30且使穿戴者的左右两侧面侧产生浮力。
[0023]本实施方式的前身片10、后身片20和侧部30分别通过将形成穿戴时可视觉确认的表面的正面坯布和形成背面的反面坯布接合而形成。在正面坯布和反面坯布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浮力件40的收容空间 S。即,前身片10、后身片20和侧部30分别具有收容空间S1、收容空间S2和收容空间S3,该收容空间S1、收容空间S2和收容空间S3分别收容有第1浮力件41、第2浮力件42和第3浮力件43。
[0024]本实施方式的前身片10和后身片20分别具有覆盖从穿戴者的肩部到腹围的位置的长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前身片10和后身片20的上下方向称为衣长方向,将与衣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身片10的上端缘部11和后身片20的上端缘部21形成领口并相连。另外,前身片10的侧端缘部12和后身片20的侧端缘部22形成袖孔并通过侧部30相连。另外,前身片10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端缘部13,同样,后身片20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端缘部23。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重叠前身片10的下端缘部13与后身片 20的下端缘部23时,前身片10的上端缘部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被配置于比后身片20的上端缘部2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靠下方的位置。
[0027]前身片10的上端缘部11具有在衣长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上端1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端111位于上端缘部11中的形成领口的部分的端部。另外,前身片10的下端缘部13具有在衣长方向上位于最下方的下端1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端缘部13的下端构成前身片10的下端131。
[0028]后身片20的上端缘部21具有在衣长方向上位于最上方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衣,具有前身片和后身片,其中,所述前身片具有产生第1浮力的第1浮力件;所述后身片具有产生第2浮力的第2浮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50%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浮力件的浮心位于比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靠上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浮力件的浮心位于从所述前身片的衣长方向的下端算起37~38%的位置,所述第2浮力件的浮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美绪小山谅森越康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