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雷专利>正文

救急气管切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救急气管切开器,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内芯设有微型刀和内导管及手柄;外套管上设有伞状推叠式阻气罩可阻止气体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抢救病人快速有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以及特别适合于抢救非典病人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急救式具,特别是涉及救急气管切开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急诊抢救过程中讯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道,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气管切开一般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操作,而插入气管则由麻醉医生操作,把如此跨医学科的医生召集在一起进行抢救,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另一方面,在抢救非典病人时,通常需要切开气管插入人工通气道。然而在切开气管操作中,目前的器具不能防止病人体内的带病毒液体从切口喷射,从而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气管切开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切开气管,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同时利用伞状推叠式阻气罩贴合气管切口,避免病人体内气体或液体从气管切口喷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救急气管切开器。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其特怔在于内芯由依次固联的微型刀,内导管和操作手柄构成;外套管由管座、管身、伞状推叠式阻气罩和阻气罩推动卡构成;管座与管身为一体结构;伞状推叠式阻气罩紧贴在管身上。其一端与管身上端连接。其另一端接阻气罩推动活卡;在手柄和管座之间设有一个固定活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有效,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2、简单易行,任何医务人员或经训练的急救人员均可操作,尤其适用于野战情况;3、可保证有效的人工通气,由于阻气伞的作用可防止气体返流从口鼻溢出,从而保证定量气体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4、安全可靠,内芯带有微型刀,当气管切开器进入气管后,打开固定卡,即可取出内芯,只将外套管留于气管内,因此,不会产生气管后壁损伤,气管大于血等并发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内芯由依次固联的微型刀10、内管5和手柄1构成。内管5的前端也可以固定刀架8,用螺钉9将微型刀10与刀架8联接在一起。外套管由管座3、管身11、伞状推叠式阻气罩6和阻气罩推动活卡4组成。管座3和管身11为一体结构,伞状推叠式活动阻气罩6紧贴在管身11上,其一端与管身11的上端连接,其另一端联接阻气罩推活动卡4。阻气罩6的伞壁(图中的可隆起部分)为乳胶硅膜材料,伞骨(图中未隆起部分)为韧性塑材料,当推动阻气伞推动活动卡4时,就形成隆起的伞壁堵住气管切口,避免气体返流,从而防止了病人体内气体或液体从气管切口喷射。管座3与手柄1相嵌,在手柄1与管座3之间还设有用于紧固的固定活卡2。固定活卡2可以设置在手柄1上,平时手柄1上的锁扣12与管座3上的锁眼卡接。当锁扣12与锁眼分离时,就可将内芯从外套管中驭出。本技术除推叠式阻气罩外,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外套管与内芯为弧形。此外,本技术的管身11的前部还可以设置一个顶套简7。权利要求1.一种救急气管切开器。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其特怔在于内芯由依次固联的微型刀,内导管和操作手柄构成;外套管由管座、管身、伞状推叠式阻气罩和阻气罩推动卡构成;管座与管身为一体结构;伞状推叠式阻气罩紧贴在管身上。其一端与管身上端连接。其另一端接阻气罩推动活卡;在手柄和管座之间设有一个固定活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急气管切开器,其特征在于,内芯与管身均为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救急气管切开器,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内芯设有微型刀和内导管及手柄;外套管上设有伞状推叠式阻气罩可阻止气体返流,因此本技术具有抢救病人快速有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以及特别适合于抢救非典病人的特点。文档编号A61B17/24GK2676841SQ20042000164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刘卓, 于雷 申请人:于雷, 刘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急气管切开器,由内芯和外套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内芯由依次固联的微型刀,内导管和操作手柄构成;外套管由管座、管身、伞状推叠式阻气罩和阻气罩推动卡构成;管座与管身为一体结构;伞状推叠式阻气罩紧贴在管身上.其一端与管身上端连接.其另一端接阻气罩推动活卡;在手柄和管座之间设有一个固定活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卓于雷
申请(专利权)人:于雷刘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