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二次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833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二次除尘系统,其中,转炉防烟室内设有容置空间;转炉可转动地设于容置空间内;第一除尘罩设于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前侧,第一除尘罩连通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第二除尘罩设于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后侧,第二除尘罩连通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除尘主管的一端插设于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并连通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后侧部分的上部,除尘主管的另一端连通转炉车间外,除尘主管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除尘支管设有两个,并与除尘主管一一对应,除尘支管的一端插设于第二除尘罩的后侧壁,并连通第二除尘罩,除尘支管的另一端连通除尘主管。除尘支管的另一端连通除尘主管。除尘支管的另一端连通除尘主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二次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转炉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转炉二次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除了一次除尘系统抽取的烟尘外。在加铁水、吹炼和出钢以及出渣等过程中都会在炉口周围溢出大量的二次烟尘,严重污染了环境及危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正常生产,改善车间的工作环境,现在转炉炼钢车间一般会设有二次除尘系统。
[0003]转炉二次除尘系统,通过在转炉防烟室上部四周全部封闭,并设置若干烟尘收集点,主要用于收集转炉兑铁、兑废钢和转炉出钢时产生的烟尘,还可收集冶炼过程中由一次烟尘收集装置和炉口逸出的烟尘。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转炉二次除尘系统,烟尘容易在转炉防烟室的上部形成“死区”,即位于转炉防烟室屋顶处的烟尘不能及时被二次除尘系统抽走,烟尘容易通过间隙外逸至车间内部污染车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二次除尘系统,以提高除尘效果,改善车间环境。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二次除尘系统,该转炉二次除尘系统包括:转炉防烟室,其内设有容置空间;转炉,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除尘罩,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前侧,所述第一除尘罩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第二除尘罩,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后侧,所述第二除尘罩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除尘主管,其一端插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并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上部,所述除尘主管的另一端连通转炉车间外,所述除尘主管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除尘支管,其设有两个,并与所述除尘主管一一对应,所述除尘支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后侧壁,并连通所述第二除尘罩,所述除尘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除尘主管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的部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吹扫管具有一扩管段,扩管段的管径大于其余部分的吹扫管的管径。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支撑在转炉车间内的炉口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的下方,并穿设于所述炉口平台内,所述第二部的下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所述除尘支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部的后侧壁,并连通所述第一部。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由厚度大于5毫米的钢板焊接封闭而成。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的长度为7.3米,宽度为1.25米,高度为1.8米。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内壁上喷涂有耐火材料。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内壁上固设有多个呈“V”型弯折的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的内侧覆盖有钢丝网,所述耐火材料喷涂在所述钢丝网上。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耐火材料是耐热温度大于等于800度的轻质耐火材料。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耐火材料的厚度大于等于50mm。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除尘支管呈“L”型弯折。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除尘罩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与所述转炉防烟室顶部的隔热层平齐。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转炉二次除尘系统中,利用第一除尘罩连通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能够将容置空间内的烟尘排出转炉车间,并能够防止烟尘在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前侧部分的顶部堆积。利用第二除尘罩连通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除尘支管连通第二除尘罩和除尘主管,而除尘主管连通转炉车间外,进而烟尘能够通过第二除尘罩、除尘支管和除尘主管排出转炉车间外,防止烟尘在容置空间的于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堆积。第一除尘罩配合第二除尘罩进行除尘,避免了烟尘在容置空间顶部形成“死区”。改善转炉防烟室内二次烟尘气流的流通性,除尘效率更好,避免转炉二次烟尘外逸,进而对设备安全和车间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炉二次除尘系统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的俯视简图。
[0022]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转炉防烟室;11、容置空间;2、转炉;3、第一除尘罩;4、第二除尘罩;41、耐火材料;42、锚固件;43、第一部;44、第二部;5、除尘主管;6、除尘支管;7、隔热层;8、炉口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0025]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2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
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27]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00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炉2二次除尘系统包括转炉防烟室1、转炉2、第一除尘罩3、第二除尘罩4、除尘主管5和除尘支管6。转炉防烟室1内设有容置空间11。转炉2可转动地设于容置空间11内。第一除尘罩3设于转炉防烟室1顶部的前侧,第一除尘罩3连通容置空间11的于转炉2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2车间外。第二除尘罩4设于转炉防烟室1顶部的后侧,第二除尘罩4连通容置空间11的于转炉2后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2车间外。除尘主管5的一端插设于转炉防烟室1的后侧壁,并连通容置空间11的于转炉2后侧部分的上部,除尘主管5的另一端连通转炉2车间外,除尘主管5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转炉防烟室1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除尘支管6设有两个,并与除尘主管5一一对应,除尘支管6的一端插设于第二除尘罩4的侧壁,并连通第二除尘罩4,除尘支管6的另一端连通除尘主管5的位于容置空间11外的部分。
[0029]利用第一除尘罩3连通容置空间11的于转炉2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2车间外,能够将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二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防烟室,其内设有容置空间;转炉,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除尘罩,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前侧,所述第一除尘罩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前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第二除尘罩,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顶部的后侧,所述第二除尘罩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顶部和转炉车间外;除尘主管,其一端插设于所述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并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上部,所述除尘主管的另一端连通转炉车间外,所述除尘主管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转炉防烟室的后侧壁的左右两侧;除尘支管,其设有两个,并与所述除尘主管一一对应,所述除尘支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后侧壁,并连通所述第二除尘罩,所述除尘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除尘主管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的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二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罩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支撑在转炉车间内的炉口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的下方,并穿设于所述炉口平台内,所述第二部的下端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于所述转炉后侧部分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灿袁晓峰葛君生封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