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825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所述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包括CO2制冷循环和NH3制冷循环,所述CO2制冷循环包括CO2压缩机、CO2低压循环桶、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末端换热装置,所述NH3制冷循环包括NH3压缩机、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的NH3油分、与所述NH3油分连接的油换热板换、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的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还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以向所述油换热板换传送CO2液体及冷冻油混合物,所述油换热板换与所述CO2压缩机连接以将冷冻油传送至CO2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仅需要增加油换热板换即可,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单。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CO2/NH3复叠撬块系统由于CO2侧需要直接压缩,因此CO2侧必须有冷冻油,无论采用与CO2相溶或者不相溶的油,都需要合理的回油装置。如果运行过程中回油不当,蒸发器上油膜会使蒸发器换热效率下降,油分内油位不足以致CO2压缩机缺油出现干磨,局部部件温度过高等现象。现阶段常规都是使用高温制冷剂液体经过换热板换与CO2液体及冷冻油进行换热,实际运行过程中,制冷剂流量及流速难以控制,影响最终的换热效果,经常出现液击等现象,而且这样会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成本较高。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以解决现有CO2/NH3复叠撬块系统需要制冷剂对CO2液体及冷冻油进行降温而造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所述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包括CO2制冷循环和NH3制冷循环,所述CO2制冷循环包括CO2压缩机、CO2低压循环桶、与所述 CO2低压循环桶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末端换热装置,所述NH3制冷循环包括NH3压缩机、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的NH3油分、与所述NH3油分连接的油换热板换、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的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还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以向所述油换热板换传送CO2液体及冷冻油混合物,所述油换热板换与所述CO2压缩机连接以将冷冻油传送至CO2压缩机。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O2制冷循环还包括与所述CO2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CO2油分、与所述CO2油分连接的板壳式换热器,所述板壳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壳式换热器为换热与气分一体式。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H3制冷循环还包括与所述NH3油分出口端连接的NH3冷凝贮液器,所述NH3冷凝贮液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连接,所述板壳式换热器还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H3冷凝贮液器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和贮液器,且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和贮液器一体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H3冷凝贮液器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用以将所述壳体分为两个腔室的换热板,每一所述腔室内水平设置有滤网和孔板以将所述腔室分为储气区和储液区。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壳式换热器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冷却器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O2低压循环桶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通过设置油换热板换,从而实现CO2侧冷冻油与NH3冷冻油进行换热,不占用冷媒不损失制冷能力,液体与液体换热效率远大于液体与气体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并且仅需要增加油换热板换即可,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100包括 CO2制冷循环1和NH3制冷循环2。
[0021]所述CO2制冷循环1包括CO2压缩机11、所述CO2压缩机11出口端连接的CO2油分12、与所述CO2油分12连接的板壳式换热器13、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连接的CO2低压循环桶14、设置在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14之间的第一节流器、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14连接的循环泵15、与所述循环泵15连接的末端换热装置16。所述CO2低压循环桶14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
[0022]所述NH3制冷循环2包括NH3压缩机21、与所述NH3压缩机21连接的NH3油分22、与所述NH3油分22出口端连接的NH3冷凝贮液器23、与所述NH3油分22连接的油换热板换24、与所
述油换热板换24连接的油冷却器25、设置在所述NH3冷凝贮液器23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之间的第二节流器。所述油冷却器25与所述NH3压缩机21连接。所述NH3冷凝贮液器23的出口端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连接,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还与所述NH3压缩机21连接。
[0023]所述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4]所述CO2压缩机11用以排出高温高压的CO2制冷气体,并和冷冻油一起进入CO2油分12。
[0025]所述CO2油分12用以将高温高压的CO2制冷气体和冷冻油进行分离,所述 CO2油分12包括CO2冷却油出口,所述冷却油出口与所述CO2压缩机11连接以将冷冻油传送回CO2压缩机11。
[0026]高温高压的CO2制冷气体进入所述板壳式换热器13后变成中温高压的CO2制冷剂液体,并经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后变成低温低压的CO2制冷剂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包括CO2制冷循环和NH3制冷循环,所述CO2制冷循环包括CO2压缩机、CO2低压循环桶、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连接的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的末端换热装置,所述NH3制冷循环包括NH3压缩机、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的NH3油分、与所述NH3油分连接的油换热板换、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的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与所述NH3压缩机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还与所述油换热板换连接以向所述油换热板换传送CO2液体及冷冻油混合物,所述油换热板换与所述CO2压缩机连接以将冷冻油传送至CO2压缩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O2制冷循环还包括与所述CO2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CO2油分、与所述CO2油分连接的板壳式换热器,所述板壳式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CO2低压循环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为换热与气分一体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2/NH3复叠撬块制冷系统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H3制冷循环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波张建华曹德云
申请(专利权)人:四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